微波射频相关文章 电科芯片回应子公司被列入美国实体清单 3月27日消息,日前,电科芯片发布公告称,公司子公司重庆西南集成电路设计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西南设计”)被列入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实体清单”。 发表于:3/27/2025 星载X波段宽带双圆极化微带阵列天线设计 针对某卫星X波段通信数据转发系统的要求,设计了一种新型星载X波段宽带双圆极化微带阵列天线。天线单元采用微带形式,整体能量馈入方式为底部馈电,采用缝隙耦合馈电方式以实现宽频带,采用3 dB定向耦合器实现两信号间相位差来满足双圆极化。阵列天线由24个天线单元按4×6矩形排列,每4个单元为一组进行旋转排布。通过电磁仿真软件分析可得:阵列天线在8 GHz~8.4 GHz工作频带内,中心频点8.2 GHz处增益为17.9 dBi,轴比为0.06 dB。该天线实现了宽频带、双圆极化等性能指标,对X波段无线通信系统设计有一定指导意义。 发表于:3/19/2025 一种新型反相输出功分器设计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两路等幅反相输出功分器。该功分器设计的基本原理是基于传统的威尔金森结构,通过改变两路输出传输路径上的传输线长度,并在两输出端口间的隔离电阻一端引入一段额外的传输线,使得该结构在一定带宽内获得等幅反相输出及良好的隔离效果。另外,利用奇偶模电压分析法,对该结构的具体参数进行了详细的推导。最后,采用平面微带线结构对该设计方法进行了验证,实测该功分器中心频率为3.8 GHz,1 dB相对带宽为31%,带内回波优于-15 dB,隔离度优于20 dB。 发表于:3/19/2025 关于调频连续波测距信号的研究 调频连续波测距信号的频率参量随时间规律性周期变化,使得对其进行传统的时域和频域分析都很复杂,且难于理解。通过对于差频信号相位进行分析,证明静态调频连续波测距差频信号是周期信号,频谱是离散的,差频信号能量分散在各次谐波上,各次谐波分量是由频偏、距离和调制周期共同决定的。当存在径向相对运动时,差频信号频谱存在多普勒频移,当多普勒频移不是原周期重复频率的整数倍时,差频信号不再是周期信号。 发表于:3/19/2025 是德科技在 2025 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展示借助 ADI 技术进行 6G FR3 特性分析 是德科技(NYSE: KEYS )与Analog Devices, Inc.(ADI)合作,在2025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 2025)上展示 6G FR3 射频前端(RFFE)特性分析。 发表于:3/11/2025 我国各地大量试点毫米波5G “最近,我们接到相关部门发来的通知,征集毫米波新场景、新应用,开展试点工作,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东部某省一位运营商人士近日对《IT时报》记者表示。 随着5G走进下半场,仅靠Sub 6GHz频段“单打独斗”,越来越难满足低空经济、数字制造、智慧交通、XR等行业应用需求。在这样的情形下,具有大带宽、低时延、高精度感知等特性的毫米波技术,加速走到台前。 发表于:3/5/2025 国产射频前端公司的价值与出路 在5G、物联网、智能汽车等新兴技术的推动下,全球射频前端市场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增长机遇。随着5G技术的普及,射频前端的复杂度显著提升,对性能、功耗和集成度的要求也更高。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的预测,全球射频前端市场规模将在未来几年保持高速增长,预计到2028年将达到数百亿美元。 发表于:2/26/2025 北京移动成功完成低空领域毫米波感知技术对比测试 近日,中国移动北京公司(北京移动)与中兴通讯合作,在北京延庆无人机产业园区引入高频(26GHz毫米波)通感网络,完成了与现有低频(4.9GHz)通感网络的对比应用测试。测试探索了不同频段通感技术间性能互补的可行性,为未来部署多频段场景化低空通感网络奠定了技术基础。 发表于:2/21/2025 新款R&S SMW200A 和R&S SMM100A 矢量信号发生器的EVM 性能显著提升 罗德与施瓦茨(以下简称“R&S”)升级了业界领先的R&S SMW200A矢量信号发生器及其同系列中端产品R&S SMM100A。升级后的R&S SMW200A在误差矢量幅度 (EVM) 性能方面有了大幅提升,成为5G NR FR3 研发测试和高要求射频应用(如功放测试)的理想之选。该仪器还添加了射频线性化软件新选件,通过数字预失真来优化高输出功率下的EVM。同时,R&S SMM100A也进行了升级,提升了 EVM性能。 发表于:2/19/2025 多级可配置CIC滤波器设计 针对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以及Sigma Delta模数转换器的广泛应用,提出一种面向24位Sigma Delta模数转换器的多级可配置级联积分梳状(Cascade Integral Comb,CIC)滤波器结构。滤波器结构借助级数调节和分时复用技术减少运算逻辑和存储逻辑单元,从而实现降低面积的目的。通过MATLAB Simulink搭建CIC滤波器模型进行仿真,并实现电路设计,仿真结果表明该滤波器可实现64~8 192倍8种降采样可调和2级或3级级联可调。基于180nm COMS标准单元工艺库进行ASIC版图设计,与传统CIC滤波器比较,数字电路在面积上具有显著优势。 发表于:2/19/2025 国内首款可重构5G射频收发芯片破风8676销量超10万片 2月17日消息,今日,据“中国移动研究院”公众号,“破风8676”芯片自发布以来,累计销售量超10万片,并在国内多省以及赞比亚、老挝等“一带一路”国家部署。 发表于:2/18/2025 我国出台首个雷达无线电管理规定 据工信微报消息,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雷达的使用需求,提升环境感知、防灾减灾、观测探测技术能力,加强无线电管理,维护空中电波秩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等法规规章,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印发《雷达无线电管理规定(试行)》(工信部无〔2025〕22号,以下简称《规定》)。 发表于:2/17/2025 意法开云棋牌官网在线客服新推出的NFC读取器芯片和全套模块化开发工具加快非接产品设计 2025年2月12日,中国——意法开云棋牌官网在线客服新推出一款创新的非接触式近场通信 (NFC) 技术应用开发套件。 发表于:2/14/2025 英飞凌成立新业务部门加强传感器和射频产品组合 全球功率系统、汽车和物联网领域的开云棋牌官网在线客服领导者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FSE代码:IFX / OTCQX代码:IFNNY)宣布成立一个新的业务部门,将当前的传感器和射频(RF)业务合并成一个专门的部门,从而推动公司在传感器领域的发展。 发表于:2/14/2025 射频前端芯片研发投入分析 在当今的通信技术领域,射频前端设计至关重要,它是实现无线信号收发的关键环节,其性能直接影响着通信设备的质量和用户体验。射频前端设计公司由于产品具有技术密集、更新换代快等特性,需要持续的高研发投入来保持竞争力。 射频前端芯片产品涉及多种复杂技术,如滤波器、功率放大器、低噪声放大器等的设计与制造工艺。这些技术不仅要满足不断提升的通信标准,如从4G 到 5G 乃至未来 6G 的演进,还要适应各类终端设备小型化、多功能化的需求。每一次技术的升级和应用场景的拓展,都要求对产品进行重新设计和优化,需要不断投入开发新的芯片设计方案以满足变化的市场需求,这无疑需要大量的研发资源投入。 发表于:1/20/2025 « 1 2 3 4 5 6 7 8 9 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