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iyun官方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通信与网络> 业界动态> 中国电子标准化所:物联网标准制定最新进展

中国电子标准化所:物联网标准制定最新进展

2009-12-08
作者:徐东英

编者按:“物联网” 这个温家宝总理屡次提及的词汇,现在已经成了众多行业发展关注的焦点。产业界人士更是认为,“物联网”是继互联网之后最重大的科技创新,它将对现有产业格局形成颠覆性的冲击。那么,“物联网”将会带来怎样的创新浪潮;中国应该如何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来谋划“物联网”;“物联网”在中国的应用基础如何;“物联网”的产业链如何构成;物联网的核心环节RFID的发展将如何推动;谁将主导“物联网”;“物联网”未来发展前景如何;“物联网”将给社会和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等等,上述问题迫切需要各有关方面进行探索、讨论、廓清和梳理。

 为此, 中国最有影响力的RFID社团组织--中国RFID产业联盟、中国最有影响力的IT专业媒体--计算机世界报,中国最有影响力的RFID专业门户网站--RFID中国网联手推出大型主题报道《物联网:产业突破新引擎》。围绕这一主题,我们访谈了政府部门相关领导、运营商、物联网产业链相关代表型企业、业界专家、知名研究机构的分析师等,汇集了各方人士的精彩观点。本文是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信息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王文峰的精彩观点阐述,王主任就目前物联网标准制定最新进展进行了全面的介绍,以下为访谈实录,以供业界共同分享。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 信息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王文峰

 RFID中国网:从标准所的视角,您对“物联网”和“”传感网“、智慧地球”、“感知中国”几个热门概念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理解的?从标准方面,以后是“物联网”、“传感网”还是“感知网”的标准?如何有一个清晰的定义?

 王文峰:狭义的传感器网络是由若干具有无线通信能力的传感器节点自组织构成的网络,最早起源于1978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的研究项目,它可应用于国防军事、国家安全、环境监测、交通管理、医疗卫生、制造业、反恐抗灾等领域。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和多种接入网络以及智能计算技术的发展,传感器网络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显着的变化。广义上的传感器网络(通常称传感网)是指以对物理世界的数据采集和信息处理为主要任务,以网络为信息传递载体,实现物与物(物与人、人与物)之间信息交互,提供信息服务的智能网络信息系统。简单来说,传感网是以感知为目的的物物互联网络。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的概念最早提出于1999年,其定义很简单,即: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和条码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在早期的概念中,物联网实质上等于RFID技术加互联网。RFID标签可谓是早期物联网最为关键的技术与产品环节,当时认为物联网最大规模、最有前景的应用就是在零售和物流领域,利用RFID技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实现物品(商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

 随着传感器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进步,现在的物联网概念和应用领域也已超出了原有的范围。最新的物联网概念应该具备三个特征,一是全面感知,即利用 RFID、传感器、二维码等随时随地获取物体的信息;二是可靠传递,通过各种电信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三是智能处理,利用云计算、模糊识别等各种智能计算技术,对海量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对物体实施智能化的控制。

 物联网是从产业和应用角度,传感网是从技术角度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表述,其实质是相同的。

 有人认为传感器网络是物联网的一个局部的组成部分。这其实是使用现在扩展后的物联网概念去“装”狭义的传感器网络概念,而忽视了传感器网络概念内涵和外延的演进和发展。我们认为,关键是透过纷繁的不同视角的表面,去把握事物的本质。IT领域的各种概念会随着人们的认识、环境和边界条件以及技术的发展而演变,重要的是对其本质问题和共性基础的认识。以此来看,概念扩展后的物联网和传感网并没有本质区别。

 智慧地球提出“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并且被普遍连接,形成所谓物联网。并通过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将物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 由此可见,智慧地球的理念与广义的传感网基本一致,IBM的智慧地球概念,体现的也是互联网和传感的融合:信息革命的迅速发展使任何系统都可以实现数字量化和互联;同时计算能力的高度发展,使爆炸式的信息量得到高速有效处理,并实现智慧的判断、处理和决策。其更强调决策和处理过程的智能化。

 而“感知中国”是今年8月温家宝总理视察无锡时针对传感网产业发展将带来的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传统工业的转型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提出的宏观愿景规划,涉及国计民生的各个方面。

 我们认为,关键是透过纷繁的不同视角的表面,去把握事物的本质。IT领域的各种概念会随着人们的认识、环境和边界条件以及技术的发展而演变,重要的是对其本质问题和共性基础的认识。无论是哪种提法,所涉及的标准体系都是统一的,技术标准也是统一的,我们已经开始了RFID、传感器网络、云计算等多种信息技术的标准化工作。在制定标准的时候,我们会立足于首先制定传感器网络关键技术标准的基础上,再根据不同行业应用需求,按照顶层规划设计,逐步完善物联网标准体系。

 RFID中国网:能否介绍一下,目前,在物联网及RFID标准方面的推进情况?目前,已经形成了那些标准,正在制定的有哪些标准?整个物联网的标准体系是如何构成的?预计国家标准会何时出台?

 王文峰:在RFID标准方面,2005年原信息产业部就设立了电子标签标准工作组,目的是联合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组织开展RFID体系的研究和相关标准的制修订工作,目前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包括标准体系研究、关键技术标准制定、编码标准制定、产品规范制定和若干应用标准制定等方面都取得一定进展。

 在传感器网络标准方面,工业和信息化部已于近期成立了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组,统筹规划传感网的标准研究,积极推进标准化工作,加快制定符合我国发展需求的传感网技术标准,建立健全标准体系,力争主导制定传感网国际标准。

 由于物联网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是新一代网络和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是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涉及的领域和技术非常广泛,其标准体系的构成非常复杂,它的建立需要一个过程,需要各方面的协调、配合,而且随着技术和产业的发展不断完善。目前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前期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目前正在向纵深推进,相关标准将陆续出台。

 RFID中国网:从标准规划到出台大概要多长时间,再到具体执行又要多长时间?我们在物联网标准方面会采取什么样的国家策略?政府正在采取那些具体措施推动中国物联网标准的发展?标准所涉及的标准会有哪些,与行业的标准制定的关系如何?

 王文峰:这是一项跨部门、跨地区的复杂而庞大社会系统工程,从标准规划、立项到出台都需要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需要方方面面的协调和配合,越是重要的标准,越是涉及到产业发展、企业利益的关键技术标准,越是难于制定。此外,自主标准的制定周期,还取决于国内产业的发展和核心技术的研发情况。

 我们在物联网标准方面应充分考虑我国国情,采取自主创新,并兼顾开放兼容的策略。

 政府高度重视中国物联网的标准化工作,在国际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司局的领导下,已经成立了电子标签标准工作组、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组、信息服务标准工作组等,统筹规划物联网的标准研究,积极推进标准化工作。

 物联网标准体系非常复杂,涉及到很多基础标准,如RFID标准,传感器网络技术标准、云计算标准、信息安全标准等,以及一些应用标准,无论是国家标准还是行业标准,都应统一规划,协调一致。

 RFID中国网:标准问题一直是制约RFID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在物联网热潮来临时,这个问题是否会很快得到解决?目前,标准所在物联网和RFID标准的制定中,担当的角色是什么?国内RFID标准制定的现状如何?基础标准、行业标准的制定是如何分工的?

 王文峰:前面已经提到这是一项跨部门、跨地区的复杂而庞大社会系统工程,标准制定需要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需要方方面面的协调和配合。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国内企业的技术实力,能否突破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的核心专利。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在传感器网络和RFID标准的制定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负责组织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开展相关标准化工作。

 国内RFID标准制定取得了初步进展,国家已下达了24项国家标准计划和10项行业标准计划,各项标准制定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积极推进。

 我们国家的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定应是统一规划,协调一致的,国家标准制定统一的通用技术要求,行业标准根据本行业的特点,应用情况,提出特殊要求,但通用要求是统一的。

 RFID中国网:从标准的视角,您最关注物联网哪些核心技术的发展,您认为物联网产业链应该有哪几部分构成?这些部分各自担当怎样的角色?目前,哪些是缺位的?哪些是脆弱的?哪些是需要强化的?物联网目前发展正处于什么阶段?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什么,而完整产业链的形成需要多长时间?

 王文峰:物联网的核心技术有信息采集和获取技术(如传感器、RFID等)、网络传输技术、信息资源管理和服务描述技术(如标识、解析服务、云计算、目录服务、数字内容管理等)、网络融合技术、信息安全技术等,这些核心技术都影响着物联网的发展。

 物联网产业链主要包括RFID设备环节、传感器网络设备环节、网络传输设备环节、信息资源管理和服务环节等部分。

 物联网目前发展处于初期阶段,国内很多基础设施和基础技术都很薄弱,还有待于进一步建设和完善。最大的问题是国内核心技术的缺失,导致大量采用国外技术,在专利方面受制于人,在信息安全方面也没有保障。

 RFID中国网:业界普遍认为,物联网将是互联网之后的第三次科技浪潮,它不但将颠覆现有的产业格局,更将可能重新划分世界科技竞争力的版图。像美国就开始把物联网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那么,您认为,我国应该如何谋划我们自己的物联网战略?

 王文峰:物联网是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是相关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提前规划,统一部署。但物联网是由很多基础设施和基础技术构成的,因此我们应该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抓住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基础技术研究,基础标准制定,加强RFID与物联网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积极推进我国物联网大规模产业化进程。

本站内容除特别声明的原创文章之外,转载内容只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联系电话:010-82306116;邮箱:aet@chinaaet.co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