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iyun官方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通信与网络> 新品快递> 中天漏泄电缆,高铁沿线3G覆盖的新利器

中天漏泄电缆,高铁沿线3G覆盖的新利器

2010-12-30
来源:CCTIME飞象网

中国正迎来新一轮的高铁建设热潮。高铁的乘坐人群具备较高的消费能力,同时也存在旺盛的信息消费需求,有望成为移动办公和娱乐的新场所。但是高速运行下的无线覆盖是一个世界难题,传统基站覆盖模式存在一些天然的技术问题,对此,中天日立射频电缆有限公司总工蓝燕锐表示,引入漏泄电缆实现高铁沿线3G覆盖,很多问题都迎刃而解,有望成为一种新的覆盖模式。
截至9月底,已经建成的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已达到7055公里,正在建设的高速铁路有1万多公里。蓝燕锐介绍说,在高铁沿线,采用基站天线方案进行覆盖,存在以下技术问题。首先,多普勒频移的问题比较突出,速度越高,频移现象越严重。其次,在高速移动环境下,基站信号频繁切换,容易产生掉话、断网。再次,高速移动产生的信号快衰落效应明显,直接影响到无线信息服务的效果。移动通信进入3G乃至LTE时代后,这些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蓝燕锐认为,引入漏泄电缆,这一系列问题都可以解决。此外,漏泄电缆可以沿高铁铺设,不占用新土地资源,这样就减少了建设基站所需的土地,再加上漏泄电缆场强分布均匀,也能减少铁路沿线的电磁污染。
从市场的角度看,漏泄电缆与射频同轴电缆有很大的不同。蓝燕锐认为,漏泄电缆产品的技术起点高,必须掌握核心技术,因此进入门槛高,能做的厂家不多,质量做得好的更是很少。我国早期漏泄电缆市场由国外品牌占领,例如,日立漏泄电缆在20世纪80年代就应用于中国铁路建设,从质量到品牌都被用户所认可。另外,由于采购主体、使用环境差异性很大,因此国内对漏泄电缆的需求是多样化的,需要有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能够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定制有针对性的产品,对售后服务的要求也很高。
从技术的角度看,漏泄电缆的核心技术在于外导体的槽孔技术,它控制电磁波的有效发射及接收,在射频传输线上的每一点都实现了天线的功能。目前,国内已经有一些领先厂商掌握了这一核心技术。蓝燕锐介绍说,中天通过与日立合作,充分借鉴了后者40多年的漏泄电缆技术及经验,并与中国微波之父——林为干院士的团队成立企业院士工作站,对漏泄电缆进行持续的创新研究。目前产品已经进入高端领域,如地铁专网、民用网等。在漏泄电缆领域,中天是唯一进入地铁高端领域的国内知名品牌。
中国企业掌握了漏泄电缆的核心技术之后,有望改变高铁沿线3G网络部署的模式。蓝燕锐认为,其实漏泄电缆在地铁、隧道等环境下的3G覆盖中已经获得广泛应用,之所以没有在铁路沿线广泛使用,有两个很重要的原因:一是大家都习惯于现有的基站覆盖方案,这涉及设备厂商的利益,因为用漏缆方案进行覆盖,对相关设备的需求量会减少,这样就存在设备跟漏缆间的一个技术博弈;二是价格因素,众所周知,国外品牌的漏泄电缆产品价格相对较高,对于运营商来说,尽管信号覆盖的效果好,但是与基站覆盖模式相比成本因素比较突出,而国内的品牌能够实现漏泄电缆产品采购与服务成本的大幅下降,这样就给高铁沿线漏泄电缆全程覆盖奠定了基础。
对于漏泄电缆这类特种产品来说,质量的保障关键在强大的技术设计及过程控制能力。蓝燕锐介绍说,中天采用了严格的精细化管理方式,从技术设计到施工服务都做到精益求精。一是建立了强大的电磁场模拟仿真理论设计平台,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进行设计、优化产品性能;二是具有先进的生产制造能力,引进最先进的大物理发泡生产线、采用高发泡度的二氧化碳发泡技术生产高品质的漏泄电缆。此外,还具有领先的测试分析软硬件的能力,能模拟隧道测试系统及自由空间测试系统,为高品质产品提供可靠的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在漏泄电缆领域,尤其是针对目前辐射型漏泄电缆没有行业标准的局面,中天以自己的技术实力及市场经验,正在牵头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这对于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和漏泄电缆产品的普及将起到极大的推进作用。除了在隧道、地铁、矿井、高铁沿线等应用场合之外,3G室内覆盖中漏泄电缆也大有用武之地。其电磁波能量沿线路均匀地辐射出去及接收进来,比普通的天线电磁污染少得多,另外,也容易实现隐藏部署,消除用户对电磁辐射的恐惧心理。

漏泄电缆是一种定制化的产品,运营商的需求各不相同,因此除了技术创新和设计能力之外,服务也是决定网络覆盖效果的关键因素。蓝燕锐说,中天具有经验丰富的工程服务团队,提供技术交流、施工安装培训和工程督导以及售后服务等,在服务方面有两个突出特点,一个是真正以用户为中心,全国建有服务网点,工程师可在第一时间赶赴用户现场解决问题,用户有什么要求都尽量满足。另外,有完善灵活的应急处理机制,全国建有物流网点,配合生产调度可以解决用户的应急供货,及时将产品送达用户指定地点。
当前正值高速铁路发展的大好机遇,为漏泄电缆的广泛应用带来难得的机遇。随着运营商和厂商的共同努力,不断实现和创新,或许我们将会迎来高铁沿线3G网络覆盖模式悄然变化的新阶段。

本站内容除特别声明的原创文章之外,转载内容只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联系电话:010-82306116;邮箱:aet@chinaaet.co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