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iyun官方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其他> 业界动态> 动态补偿将成为高清电视芯片的关键因素

动态补偿将成为高清电视芯片的关键因素

2010-11-04
作者:冀凯
来源:EEWORLD
< /a>< 动态补偿" title="动态补偿">动态补偿" title="动态补偿">动态补偿" title="动态补偿">动态补偿 Trident Zoran IP

Trident与Zoran已经准备好在动态补偿技术上的竞争了。好消息是两家独立的IP供应商将分别为二者提供画面更新转换率技术(Frame Rate Conversion/FRC),坏消息是接下来二者或为该技术再次付诸法庭。

实际上,双方均缺乏在FRC上的关键IP技术,因此很难在中端或高端消费电子市场中竞争。动态补偿对于大尺寸液晶显示屏及3D电视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Trident已被视为业界公认的技术,但Zoran同样有一些特殊技术以应对该市场。但直到最近,其并没有任何FRC方面的IP,但是近期,其宣布通过2008年收购的法国初创公司Let It Wave,已编写出改进的动态补偿算法。

Zoran的解决方案并不依靠动态预估(motion estimation/ME)或动态补偿(motion compensation/MC)技术,以便绕开Trident的专利技术,并且Zoran称基于ME/MC的技术目前已陷入了"死胡同"。

相关阅读:关于动态补偿

液晶电视一直以来都有一个被其竞争对手(等离子电视)鄙视的缺陷,就是“拖尾”现象。意思是,当电视画面中图像变化非常剧烈时在画面中物体的边缘往往会出现残影(这是事实上存在的问题,只是不说,很多人也都不会注意到),这是液晶工艺的问题很难去除掉。所以很多懂行的人才会说“外行买液晶,内行买等离子”。这不只是针对电视,电脑显示器等其他液晶显示屏都存在这个问题。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响应时间”,也就是画面变换的最短时间,是液晶屏最让人关注的参数(一般是16毫秒,越高端数值越小)。而在生产工艺上试图消除拖尾问题外,很多企业例如索尼也提出了“运动补偿”这一解决拖尾的方案。

“拖尾”现象的具体表现在于,相邻两个画面如果变化很快,画面中运动的物体会出现残留,显得模糊不清。“锐化”是一个可以多少改善一下问题的办法,它可以加强物体的轮廓表现,从而增加运动物体的清晰度。而“动态补偿”的作用在“锐化”上再增加一个“插帧”的概念,就是往相邻两个画面之间插入过渡的非原有的画面,即本来每秒播放25个画面变成每秒播放100个画面。举个例子,如果电视中在转播球赛,画面中一个球员将球从A处射到B处那么“动态补偿”过后观众可以很流畅地看到原本看不清的球从A处飞到B处的中间过程。(如果还想象不到就试想上面那个高清摄像机的例子,想象一下慢镜时的“所有内容”在正常现实速度下播放。)

或许很多人会觉得不可思议,觉得相邻两个画面中间是怎么生成新的画面的。其实不用很遥远,看看电脑中的视频文件就可以理解了。现在流行的压缩格式如mpeg-4,这些压缩格式也都运用了“生成画面”的技术。这些格式在压缩时都不是记录原有视频中每个画面的内容,而是记录一些关键画面的内容,然后播放时创建出中间画面再播放出来的。所以如果你仔细看那些压缩过的视频,很多时候画面本来很清晰突然变得有点模糊,然后等画面稍微静止的时候又变得清晰,这种现象在那些大概5,6百兆的电影文件中尤为明显。虽然“动态补偿”和压缩视频文件的播放方式在实现上有所不同但其原理还是相似的。

虽然“动态补偿”是很强大,但这项技术还是有所不足的。不同于电脑中视频的压缩格式的算法可以选择关键的画面去处理,“动态补偿”只能通过相邻两个画面去计算,而这种用人工的算法当然不可能完美的,所以当屏幕中相邻画面变化太大时,程序算出来的结果难免会有出错,得出一些不合理的画面。

此外,“动态补偿”技术并非索尼的专利,很多其他厂家的电视,包括一些的国产电视也都有用到这个技术,只不过没有索尼那么夸张去到四倍速。别的厂家一般去到二倍速,即每秒放50个画面而已。

再补充一点,虽然“动态补偿”可以提高运动画面的细腻程度,但其根本产生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液晶屏的拖尾问题,因此诸如等离子电视,投影仪等其它显示设备都不太重视这项技术,而下一代显示设备如OLED,SED(这里就不再详述了)几乎都没有拖尾的问题了,所以“动态补偿”这项技术能否存活还有待市场验证。

本站内容除特别声明的原创文章之外,转载内容只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联系电话:010-82306116;邮箱:aet@chinaaet.co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