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iyun官方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模拟设计> 业界动态> 2024年,通信行业有哪些方向值得关注?

2024年,通信行业有哪些方向值得关注?

2024-01-12
来源:36Kr

通信行业的整体情况

2023年,是疫情管控结束后的第一年。我们可以看到,各行各业似乎都憋了一股劲,想在这一年大干一场,弥补过去三年的损失。

但事实上,疫情虽然结束,我们面临的形势,却更加复杂。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我们的经济遇到了更大的困难和压力,复苏也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

站在通信行业的角度来看,三年疫情带来的影响,其实并没有别的行业大。恰好相反,因为疫情,反而刺激了整个社会对信息和通信技术的需求,带来一波额外增长。

疫情结束,行业发展回到正常的轨道。此时,对行业发展造成影响的,又是那四个要素: 用户需求、国家政策、国际环境、技术升级。

1.jpg

2023年,对通信行业来说,这四个要素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

首先看用户需求,这是最核心的要素。

用户需求分为C端(个人和家庭消费者)、B端(企业)和G端(政府)。

C端对通信的需求,明显进入了一个疲软的状态。3G/4G带来了移动互联网,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但坦率来说,5G并未获得C端认可。前几年对于5G的过热炒作,带来了过高期望,反而使得用户对5G产生了一些失望情绪。

光纤宽带业务也是一样,当带宽进入100M以上区间后,用户对速率体验缺乏感知差异,需求意愿减弱。

这几年,C端用户对通信的主要需求,来自游戏、视频和直播业务。移动视频的流量,占全部移动流量的比例,超过了75%。

通信行业在C端上可以讲的故事,并不是太多。除了VR/AR/元宇宙,就是全息通信。很显然,用户目前并不太买账。

相比之下,B端和G端的情况,要稍微好一点。

IT(算力)和通信(联接力)在传统产业的落地,正在持续推进之中。各行各业对数字化转型的重视,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数字化转型的难度之大,也令很多企业产生了畏惧,观望心态较多。

过去几年,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有资金和技术实力的头部企业,已经在数字化转型上有所行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如何进行快速复制,降低技术门槛和成本,让更多企业实现数字普惠,仍然是一个巨大的难题。

企业用户的需求是存在的。在严峻的经济形势下,他们优先考虑的,是如何活下去。

而数字化转型,既是机会,也是风险。如果转型成功,可以增强自身竞争力,继续生存。如果转型失败,画虎不成反类犬,反而可能成为压垮自己的最后一根稻草。

小枣君之前就说过,数字化转型是一个长期过程。既不可操之过急,也不可拔苗助长。打牢根基,把基础工作做好,让技术更成熟,让成本更低廉,自然会加速这一过程。

G端的数字化转型,从整体上来看,顶层设计合理性、采购流程规范性、建设过程科学性方面,明显比前几年好了很多。数字系统的实用性和利用率也高了很多。这说明,数字化项目的实施,总体还是在向好。

这些G端项目,也确实提升了治理效率,也方便了老百姓的生活。

这里就要说到国家政策。

国家将投资重点从“旧基建”转向“新基建”,是毫无疑问的。在数字基础设施上的投资,能够推动数字经济,带来更大的回报。而产业转型的成败,也直接决定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竞争结果。

这是国运之争,我们国家好不容易发展到今天的科技和经济成就,肯定想要把握住机会,抢占C位。

所以,从政策和投资的角度来说,对算力和通信产业肯定是扶持的。政策会更加关注对有序发展的引导,而资金则会强调合理使用。具体落地如何,存在大量的不确定因素。但我总体上还是倾向于乐观。

在政策方面,还有一个趋势是公民技术普惠。包括之前的提速降费、携号转网、适老化等,很多政策都是有利于用户的。

今年政府又提了“信号升格”,类似于敦促运营商进行信号覆盖专项优化,既提升手机用户满意度,也会刺激一波通信网络建设和优化项目投资。

第三,是国际环境。说白了,就是国际政治和科技博弈的影响。

关于这部分,不好多说什么。全球通信产业仍然延续了此前的不利趋势。技术和服务已经不再是决定市场份额的首要因素,不可抗力在暗中主导整个产业的格局。

算力和通信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基于意识形态的相互不信任,已经导致形成了技术标准的裂痕,还有整个供应体系的彷徨与迷茫。

在核心技术上实现全面自主可控,仍是国内ICT产业的长期任务。国内产业链其实是有很大优势的,但是,挑战也同样巨大。这些挑战,不仅来自欧美日韩发达国家,也来自东南亚、南亚、南美等新兴力量。

最后,是技术因素。

2023年,科技领域最大的热点,就是AI。

AI表面上是算力技术。但通信和算力的关系实在是太紧密,所以很幸运地蹭到了不少热点。

最突出的影响,就是围绕AI训练和推理带来的光通信产业爆发。

GPU是AI计算的主力工具。单个GPU是无法完成AI计算任务的,需要GPU集群。有集群,就有集群网络。AI计算所需要的接口带宽是400G、800G甚至更高,这导致了光通信产业很多企业的股票暴涨。

AI计算,也推动了Infiniband和RoCE等技术的发展。很多企业大力投入高性能网络的研究,希望能够参与到AI这场盛宴之中,抢到一些蛋糕。

AI对通信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从终端到网络,再到云,我们都可以看到围绕AI发生的改变。这是一件好事。传统通信自身已经到了技术瓶颈阶段,借助外部力量,才有可能实现新的破局。

通信的热点方向

说完了宏观,我们再来看看微观。

通信行业有这么多的细分领域,2024年,哪些领域会产生新的机会呢?

小枣君逐一和大家盘点一下,仅供参考:

5G-Advanced

还是先从移动通信开始。

今年移动通信行业最大的热点,必须是5G-Advanced,也就是5.5G。

从3GPP长周期来看,今年R18标准冻结,标志着5G-A第一个版本ready。

对于5G-A,社会舆论存在一些质疑。很多人认为,5G才建设几年,怎么又要升级?是不是造成了浪费?

关于这个问题,我之前曾经专门撰文解释过。5G-A不是要替换5G,而是根据用户需求,在有需要的场景,进行部分升级(主要是软件升级)。

邬贺铨院士之前曾经发表了关于5G-A的几个重要观点,我觉得非常及时。他也认为,5G-A是场景覆盖,而非全域覆盖。5G-A和5G不存在替代关系,也不会有很大的成本压力。

事实上,关于5G-A的一些试点,在2023年就已经开始了。例如RedCap、通感一体、无源物联,已经有不同规模的实验。前几天,还有新闻报道,说江苏移动已经率先实现了全省县级以上城市RedCap全覆盖。

2024年,运营商在5G-A上肯定会有更多动作。基于5G的经验,相信他们这次可能会采用一个更稳健的推进策略,把握升级节奏。

5G-A的关键特性里面,“万兆下行,千兆上行”,适用于工业制造、远程医疗等少部分场景,属于尖刀技术。我个人觉得,相比这种高端场景,我更关注的是RedCap的反向裁剪。

原因没有别的,越经济实惠的技术,有时候反而更容易成功。

RedCap的模组价格已经降到200元以内,未来可能到150甚至100元。它的功耗更低,价格更便宜,且具备5G的基本特性(切片、5G LAN等),会受到用户的欢迎。

5G-A的通信感知和无源物联,也是我认为值得关注的方向。

通信感知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它在通信的基本能力基础上,新增了一个类似雷达探测的感知能力。主要针对的是无人机这样的低空飞行器。

无人机是未来很热门的一个方向,由无人机开启的低空经济,很有潜力。通信感知有助于政府部门对无人机进行有序管理,从而促进无人机业务的健康发展。

无源物联是加强版的NFC,成本极低,特别适合仓储物流方面的应用,也适合商超消费类行业。国内在这块的市场规模很大,一旦技术成熟,就会被大量采用。

6G

除了5G-A之外,很多人还关心6G。前段时间,因为信通院召开了6G会议,所以也刷了一波热度。

不过,我个人认为,6G还是有些遥远,早期进行技术预研和储备是可以,但现在就去谈商业价值,还是早了一点。

我仍然坚持之前的观点——移动通信网络进行代际升级的阶段已经结束,我们没有必要每隔数年,就新建一整套网络,几百万基站。

6G即使要发展,也是集中在无线空口。承载网和核心网,已经在走自己独特的演进路线。

换句话说,敏捷升级、灰度升级将取代瀑布升级、代际升级。根据需求来逐步替代,拒绝一刀切,才能更好地保护投资,实现网络价值最大化。

6G的商用应该和5G-A一样,进行点商用,按需建设。在看不到明确需求的情况下,不应该进行全网升级。

光通信

再看看传输技术。

前面提到,2023年光通信技术发展火爆,原因就是因为AI的带动。

数据中心内部网络,发展需求强烈。底层光技术肯定会加大研究力度,向1.6T等更高速率挺进。高速率对器件性能和功耗的要求很高,由此带来的SerDes、硅光、光芯片、DSP、CPO/NPO/LPO技术升级,肯定会有更多成果出现。部分技术,可能会从试用走向全面商用,带动设备商及供应链利润增长。

在长距离光通信方面,相干光仍然是关注焦点。目前,基于东数西算等算力基础设施的带动,国内运营商已经开始进行400G的规模化。围绕800G的标准研究,也在加速。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细分领域,是OSU。前不久,围绕OSU的fgOTN(细粒度OTN)3项核心标准在ITU-T会议上报批,是一次里程碑式的突破。在电网等很多专网场景,应该能看到小颗粒刚性硬管道OTN技术的更多应用。

光通信是有持续需求的领域,我看好这个领域的长期发展。

在网络上层,SDN、IPv6、SRv6还在稳步发展。IP网络的升级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旦升级完成,就能够给应用层的业务发展提供更坚实的底座。

宽带接入

在固网接入侧,主要看下一代PON技术的升级,以及Wi-Fi 7的商用。

基于PON的光纤宽带业务,目前主要是1000M及以内。50G-PON还在准备阶段,预计今年会有更多的试点。快的话,年底或明年会进入普及阶段。

小枣君前面说过,个人及家庭用户对光纤宽带的带宽不是非常敏感。带宽达到100M以上,体验差距明显减小,这是原因之一。

这几年,运营商和设备商一直在致力推动FTTR(光纤进房间)。我不太看好FTTR,它只针对大户型高端用户场景,市场体量并不是特别大。

相比FTTR,我觉得Wi-Fi技术的升级,对大部分用户来说更有价值。很多家庭使用的低端路由器,是目前影响用户体验的主要因素。

Wi-Fi 7近期有多家厂商发布产品,正式进入了全面商用阶段。我不太推荐大家升级Wi-Fi 7,我也不看好Wi-Fi 7。没有6GHz频段,Wi-Fi 7不会带来明显提升。

降低Wi-Fi 6中高端路由器的价格,推出面向家庭用户的Wi-Fi优化服务,其实是改善C端用户体验的最有效手段。打造好用且丰富的机顶盒内容平台,也是吸引用户的途径之一。

说到6GHz频段。国家将该频段用于移动通信的态度已经非常明确。后续5G/5G-A/6G围绕6GHz的产业布局(基站产品)应该会有所动作,对移动通信是一个大利好。

在短距通信方面,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是星闪。

凭借国内强大的市场和产品链,还有星闪本身的技术领先优势,这个标准应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卫星通信

去年,卫星是放在6G的空天一体化里面说的。今年,需要单独拎出来,因为它太火了。2023年的通信亮点,说白了就两个,一个光通信,还有一个就是卫星通信。

国外低轨卫星和高通量卫星的高速发展,对国内产生了很多的刺激。虽然我们地面通信网络发达,对卫星通信的依赖度没有国外高。但卫星通信牵扯到频谱、空间轨道和国家安全,所以,不争是不行的。

国内民营航天企业和国外差距很大。所以,参加国际竞争的主要任务,还是国企承担。国内星网成立已多年过去,暂未看到大的动作。主要是卫通和中国电信动作较多。星网在2023年发射了实验星,等时机成熟,应该会尽快开启星链的布局。就像北斗和GPS一样,国内也一定会有自己的自主星链。

给常规手机赋予卫星通信能力,也是2023年的一个重要趋势。

基于卫星天线阵列、波束指向等技术的升级,传统手机在不做硬件改造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卫星进行通信。2024年,肯定会有更多的运营商跟进这个技术,提供相关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全球灾害频发,基于卫星和无人机的应急通信在关键时刻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已经得到政府部门的认可。后续几年,围绕这块的投资,应该会有所加强。

AI

最后一定要说说AI。

AI是目前全社会公认的技术趋势。它和以往的区块链、元宇宙完全不同。它更加靠谱,能够应用落地,而且和各个行业结合紧密。

拥抱AI,已经成为所有人的共识,通信行业也是如此。

目前,我们看到,AIGC大模型已经在改变手机领域。手机基本都开始植入大模型,帮助在聊天、会议等场景进行辅助,并推动多模态通信的发展。

这只是开始,未来,在核心网、承载网和接入网,都会有AIGC或其它AI应用的落地。在用户体验优化、网络优化、网络调度、故障运维等关键环节,AI的很多基础模型已经出现,并开始试点。(过几天,我还会专门撰文,介绍AI给核心网带来的深刻变革。)

通信网络的下一代革命,几乎可以肯定是AI智能革命。如果2024年通信行业会有颠覆性技术,我相信很有可能是AI带来的。

传统通信工程师,需要注意在AI方面及早介入,进行知识储备和更新。越早行动,对于个人职业发展会越有利。

最后的话

好了,以上就是小枣君对2024年通信行业发展趋势的一些看法。都是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也欢迎拍砖。

2024年,通信行业的增长驱动主要还是来自AI产业和行业数字化。传统视频相关业务对流量的拉动,已经出现了趋于平缓的迹象。而AR/VR等被寄予厚望的流量应用,其实仍然没有明显的起色。

在技术层面,通信的天花板效应越来越明显。单位频率资源能承载的数据流量已达极限。如果基于传统冯诺依曼架构和香农公式的体系能够被打破,信息和通信行业才会有真正的变革。

我们寄希望于量子通信、类脑计算、语义通信等领域,能够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当下,踏踏实实发展行业数字化,加大AI的研究和投入,是比较合适的策略。

希望新的一年,首先努力活着、健健康康,然后调整心态、开开心心,如果可以的话,多赚点钱,体面生活。

weidian.jpg

本站内容除特别声明的原创文章之外,转载内容只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联系电话:010-82306116;邮箱:aet@chinaaet.co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