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iyun官方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其他> 解决方案> 算力简史(三)

算力简史(三)

2023-12-14
来源:EETOP

【电子算力时代】

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分别是蒸汽革命和电气革命,属于能源和动力方面的变革。

除了将电用于能源之外,19世纪的科学家,还开始探索电对信息存储和传递的作用。1837年,电报的发明,就是一个重要的标志。

电报是将信息通过电脉冲的方式进行传递。在传递之前,还是要解决信息编码问题。

电报发明人塞缪尔·莫尔斯(Samuel Morse)在发明电报之前,先发明了摩斯码。摩斯码就是将字符转换成点dot(.)、划dash(-)两种符号的一种编码方式。电脉冲可以很好地传递这种编码。

后来,人类对电技术的驾驭能力越来越成熟,我们又有了电话。基于电磁理论的发展,我们还有无线电报和广播。所有这些,都为计算技术(信息技术)从机械化走向电子化作出了铺垫。

1937-1946:电子计算机的诞生

机械时代的计算机,可以通过齿轮或者带刻度的圆柱,进行数字的标记。到了电子时代,这样做就不太合适了。电的特点是有(通电)和无(不通电),它比较适合的,显然是二进制。

17世纪后半叶,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是的,又是他。他也是微积分的发明人)率先提出了二进制。他形象地用1表示上帝,用0表示虚无,上帝从虚无中创造出所有的实物。

19世纪中叶,英国数理逻辑学家乔治·布尔(George Boole)提出了逻辑代数(后来被人们称为“布尔代数”)。

他通过二进制,将算数和简单的逻辑统一起来,通过使用与、或、非等逻辑运算符,以及基于真和假的二值逻辑,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理解和操纵逻辑关系的工具。

屏幕截图 2023-12-14 144706.png

布尔代数为计算机的二进制、开关逻辑电路的设计铺平了道路,并最终为现代计算机的发明奠定了数学基础。

除了逻辑基础之外,硬件当然也要跟上。

1904年,英国人约翰·安布罗斯·弗莱明(John Ambrose Fleming)发明了真空电子二极管,可以实现单向导电,检波、整流。1906年,美国人德·福雷斯特(Lee De Forest)在二极管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发明了真空三级电子管,可以实现信号放大。

真空管的出现,推动人类电子技术向前迈了一大步,初步补足了硬件短板。

屏幕截图 2023-12-14 144713.png

那一时期,信息存储技术也有了很大进步。

1898年,丹麦工程师瓦蒂玛·保尔森(Valdemar Poulsen)在自己的电报机中首次采用了磁线技术,使之成为人类第一个实用的磁声记录和再现设备。1928年,德国工程师弗里茨·普弗勒默(Fritz Pfleumer)发明了录音磁带。1932年,奥地利工程师古斯塔夫·陶谢克(Gustav Tauschek)发明了磁鼓存储器。

磁性存储时代,正式开始了。

屏幕截图 2023-12-14 144728.png

1937年,英国剑桥大学的阿兰·图灵(Alan M. Turing)提出了被后人称之为“图灵机”的数学模型。这为现代计算机的逻辑工作方式指引了方向。

屏幕截图 2023-12-14 144738.png

同样是1937年,贝尔试验室的乔治·斯蒂比兹(George Stibitz)展示了用继电器表示二进制的装置。尽管仅仅是个展示品,但却是第一台二进制电子计算机。

二战爆发后,军事需求大大刺激了算力的发展。军方需要更加强劲的算力,完成密码加密解密、火炮弹道计算甚至火箭发射等重要任务。

1941年12月,德国人康拉德·楚泽(Konrad Zuse)制作完成了世界上第一台可编程电子计算机——Z3。

这台计算机用于空气动力学计算,使用了大量的继电器和真空管,每秒钟能做3到4次加法运算,一次乘法需要3到5秒。(遗憾的是,Z3后来毁于柏林轰炸。)

屏幕截图 2023-12-14 144745.png

1942年,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物理系副教授阿塔纳索夫(John V.Atanasoff)和他的学生克利福德·贝瑞(Clifford Berry)设计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名为"ABC"(Atanasoff-Berry Computer),也被称为“珍妮机”。

屏幕截图 2023-12-14 144753.png

ABC使用了IBM的80列穿孔卡作为输入和输出,使用真空管处理二进制格式的数据。数据的存储,则是使用的再生电容磁鼓存储器(Regenerative Capacitor Memory)。

虽然ABC无法进行编程(仅用于求解线性方程组),但使用二进制数字来表示数据、使用电子元件进行计算(而非机械开关)、计算和内存分离等特点,都足以证明它是一台现代意义上的数字电子计算机。

1944年,在IBM公司的支持下,哈佛大学博士霍华德·艾肯 (Howard Aiken) 成功研制了通用电子计算机——Mark I,也称ASCC(Automatic Sequence Controlled Calculator,自动控制序列计算器)。

屏幕截图 2023-12-14 144800.png

Mark I长16米,重4.3吨,拥有75万个零部件,使用了800公里长的电线,300万个连接、3500个多极继电器、2225个计数器。

它可以在一秒钟内进行3次加法或减法。乘法需要6秒,除法需要15.3秒,对数或三角函数需要超过1分钟。当时,它被用来为美国海军计算弹道火力表。

值得一提的是,第一个在Mark I上运行的程序是由冯·诺依曼(John von Neumann)于1944年3月29日牵头开发的。当时,冯·诺依曼正在研究曼哈顿计划,需要确定内爆是否是原子弹的可行选择。

屏幕截图 2023-12-14 144808.png

还需要提一句,Mark I的研究团队中,有一位名叫格蕾丝·霍珀(Grace Hopper)的海军预备役女军官。“bug(现在经常指代程序漏洞)”这个词,就是她引入的。

1945年,Mark II在运行过程中,飞进了一只飞蛾,导致出现故障。霍珀消灭了飞蛾,解决了问题,成为第一个“调试(debug)”计算机的人。

屏幕截图 2023-12-14 144816.png

终于,到了1946年2月14日,大名鼎鼎的ENIAC(埃尼阿克)诞生了。

屏幕截图 2023-12-14 144822.png

ENIAC是一个真正的“庞然大物”。它占地170平方米,重达30吨,功率超过150千瓦。

之所以体积和功耗这么大,是因为它采用了17468根真空管。这些真空管,使其可以每秒完成5000次加法或400次乘法,约为手工计算的20万倍。

ENIAC在人类计算机发展史上拥有重要地位,也有极高的知名度。至少我们的《计算机基础理论》课本上,肯定有它的名字。

这里需要澄清一下,虽然人们一贯将ENIAC称为世界上第一台数字式电子计算机,但这个说法其实是有争议的。

前面提到的ABC,就是这个称谓的有力争夺者。ENIAC甚至称不上第二。那一时期问世的数字电子计算机很多,严格来说,ENIAC只能排第11。

国外主流观点认为,ENIAC的设计者盗窃了ABC的设计。1973年,美国法院也裁定,取消了ENIAC的专利,认定ENIAC专利是ABC的衍生品。

关于谁是第一,我们就不多讨论了。反正,1945年左右,电子计算机诞生的浪潮,标志着人类算力正式进入了数字电子计算机时代。波澜壮阔的信息技术革命,正式开启。以计算机为中心的信息技术产业,也正式起步。

从这一刻起,人类的算力,进入了全新的阶段。

1946-1949:信息革命的奠基

1945年至1948年,除了ENIAC诞生外,科技领域还发生了好几件大事。
第一件大事:冯·诺依曼架构的提出

冯·诺依曼(John Von Neumann)是美籍匈牙利人,1903年出生,1930年移民美国,成为普林斯顿大学的教授。
屏幕截图 2023-12-14 144832.png

1944年,冯·诺依曼开始参与原子弹的研制。因为研制过程需要进行大量的计算,他就开始关注计算机相关的研究进展。经人引荐,他作为顾问,参与到了ENIAC的研究中。

基于ENIAC的研究,冯·诺依曼等人在1945年又提出了一个新的方案——EDVAC(Electronic Discrete Variable Automatic Computer,电子离散变量计算机)。

在冯·诺依曼撰写的总结报告《关于EDVAC的报告草案》中,他详细阐述了一种制造电子计算机和进行程序设计的新思路,并设计了由运算器、逻辑控制、存储器、输入和输出设备组成的新型架构。

是的没错,这就是著名的冯·诺依曼架构。

屏幕截图 2023-12-14 144840.png

直到现在,冯·诺依曼架构仍然是我们计算机的主流架构。基于这个贡献,冯·诺依曼也被世人誉为“现代计算机之父”。(他在数学和经济学领域的贡献也很卓著,被称为“博弈论之父”。)

第二件大事:信息论的提出

1948年,贝尔实验室的克劳德·香农(Claude Elwood Shannon)出版了《通信的数学理论》。这本书被看作是信息论的奠基之作。


屏幕截图 2023-12-14 144848.png

香农给出了通信系统的基本模型,提出了信息熵的概念以及数学表达式。

他指出,信息是可以被量化的,用数字编码可以代表任何类型的信息。香农还推出了比特(bit)的概念,将其称为“用于测量信息的单位”。

香农提出的香农公式,更是指导了整个通信行业发展,直到现在也没有被突破。

简单来说,香农的信息论,为信息技术奠定了真正的理论基础。他是当之无愧的现代信息通信技术“祖师爷”。

第三件大事:晶体管的发明

1947年,同样是来自贝尔实验室的威廉·肖克利(William Shockley)、约翰·巴丁(John Bardeen)和沃尔特·布拉顿(Walter Brattain),共同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晶体管。

屏幕截图 2023-12-14 144854.png

晶体管的问世,为电路的小型化打下了基础,也为集成电路以及芯片的出现创造了前提。它开辟了电子时代的全新纪元。

上面说的三件大事,是信息技术革命爆发的前提条件,对人类社会的进步造成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1950-1967:集成电路时代

1951年,发明了ENIAC的约翰·埃克特(J. Presper Eckert)和约翰·莫奇利(John Mauchly)再度合作,研制了世界上第一台商用计算机系统——UNIVAC-1。
屏幕截图 2023-12-14 144910.png

这套系统被美国人口普查部门用于人口普查,它还成功预测了1952年底的美国总统大选,一夜之间名声大噪。

1952年,冯·诺依曼领导设计的EDVAC终于制造完成,开始运行。

屏幕截图 2023-12-14 144924.png

相比ENIAC,EDVAC拥有独立的存储,是第一台使用磁带的计算机。当时,磁存储已初露锋芒,成为信息载体的新选择。

晶体管的应用

再后来,晶体管技术开始逐渐成熟,进入市场。相比真空管(电子管),晶体管的体积更小,功耗更低,使得电子设备变得更加小巧、省电。

1954年,世界上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TRADIC,在美国空军投入使用(贝尔实验室研制)。其运行功耗不超过100W,体积不超1立方米,相比当年的ENIAC有天壤之别。

屏幕截图 2023-12-14 145011.png

1958年,美国的RCA公司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全部使用晶体管的计算机——RCA501。

不久后,1959年,IBM公司不甘落后,也生产出全部晶体管化的计算机——IBM 7090。

基于IBM 7090,美洲航空公司和IBM共同研发了世界上第一款订票系统——Sabre。Sabre迅速普及,带动了IBM计算机的市场份额激增,也给其它行业展示了计算机的巨大潜力。

屏幕截图 2023-12-14 145026.png

屏幕截图 2023-12-14 145038.png

集成电路的诞生

说到这里,我们要回过头,讲讲发明了晶体管的威廉·肖克利。

屏幕截图 2023-12-14 145046.png

肖克利所带领的团队虽然合作发明了晶体管,但内部关系并不好。主要原因,是因为肖克利这个人为人刻薄,很难相处。晶体管发明后,没多久,团队成员纷纷离开了他。

1954年,肖克利在贝尔实验室也待不下去了,就跑去教书。再后来,1956年,他来到美国西部加利福尼亚州的山景城,在一个名叫Palo Alto的小城市(后来是硅谷的一部分),成立了“肖克利开云棋牌官网在线客服实验室”。

实验室吸引了很多优秀年轻人的加入。其中就包括罗伯特·诺伊斯(Robert Noyce)和戈登·摩尔(Gordon Moore)等8人。

屏幕截图 2023-12-14 151304.png

后来,肖克利的事业再次因个人原因走入困境。于是,1957年9月18日,上面提到的8个年轻人,一起向肖克利提交辞呈。肖克利大发雷霆,痛斥这帮“忘恩负义”的年轻人,骂他们是“八叛徒”(traitorous eight)。

“八叛徒”出走后,共同成立了仙童开云棋牌官网在线客服(Fairchild Semiconductor)。

屏幕截图 2023-12-14 151338.png

仙童开云棋牌官网在线客服在科技史上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世界开云棋牌官网在线客服产业的摇篮,也被誉为芯片界的黄埔军校。

1959年,德州仪器的杰克·基尔比(Jack St. Clair Kilby)和仙童开云棋牌官网在线客服的罗伯特·诺伊斯,先后发明了基于锗基底扩散工艺和硅基底平面工艺的集成电路,打开了集成电路时代的大门。

屏幕截图 2023-12-14 151400.png

1959年之后的计算机,大量采用了晶体管和集成电路。计算机的算力不断增强,体积和功耗反而不断减小。

软件产业的萌芽

计算机硬件技术准备腾飞的同时,计算机软件也开始萌芽了。

包括ENIAC在内的早期计算机,没有操作系统的概念,都是操作员进行手工操作。

屏幕截图 2023-12-14 151449.png

后来,进入1950年代,为了提升操作效率,开发了批处理系统。

到了1960年代,处理器的速度越来越快,需要执行的任务越来越多。于是,“多道程序系统”出现了。“多道程序系统”,采用了通道和中断技术,允许系统执行“挂起”操作。计算机从串行变成了并行,可以同时运行多个任务,提升了效率。

“多道程序系统”,基本上已经接近于真正的操作系统了。

屏幕截图 2023-12-14 151618.png

除了操作系统之外,计算机语言也有了突破。

1957年,IBM公司成功开发了FORTRAN高级语言。它是世界上第一个被正式采用并流传至今的高级编程语言。

所谓高级语言,就是一种接近于人们使用习惯的程序设计语言。它容易学习,通用性强,写出的程序比较短,便于推广和交流。

1960年4月,COBOL语言正式发布。1964年,BASIC语言发布。高级语言的不断涌现,为后面的软件产业爆发奠定了基础。

IBM System/360

1960年代,IBM是世界计算机行业毫无疑问的“领头羊”。在计算机市场,他们占据绝对的市场领先地位(在北美市场,市占率超过三分之二)。

1961年12月,IBM公司启动了一项人类史上规模最大的商用产品开发计划。这项计划耗资50亿美元(约今日的460亿美元)、雇用6万多名新员工、新建5座工厂。

1964年4月7日,计划成果初现,IBM公司正式发布了六种规格的System/360商用大型主机。

屏幕截图 2023-12-14 151723.png

360,是360度角的意思,表示全方位的服务。它是世界上首个指令集可兼容计算机。单个操作系统可以适用整个系列,而不需要像之前的计算机一样,每种主机量身定做操作系统。

这时,人们才明白,原来电脑主体硬件升级之后,操作系统、应用软件还有外围硬件,都是可以继续使用的。“兼容”的概念,开始形成了。

IBM System/360是IBM史上最成功的机型,虽然研发投入巨大,但回报同样可观——每台主机的价格在250万到300万美元之间(约合现在的2000万美元),每月售出超过千台。

蓝色巨人年销售额的一半,都来自于这个系列。美国太空总署的阿波罗登月计划,全美的银行跨行交易系统,以及航空业界最大的在线票务系统等,都使用了IBM System/360。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IBM霸占了大型机市场,但60年代初,很多IT公司创立,他们转向了IBM不太在乎的小型化计算机市场,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例如,DEC公司(1957年成立)以及他们发布的PDP-8、PDP-11、VAX-11系列主机。这些主机体积小、功耗低、运算速度也不算差(每秒几十万次基本运算),获得了很多用户的欢迎。屏幕截图 2023-12-14 151805.png

电子技术应用微店二维码.jpg





本站内容除特别声明的原创文章之外,转载内容只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联系电话:010-82306116;邮箱:aet@chinaaet.co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