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iyun官方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其他> 业界动态> 韩国人的室温超导......靠谱吗?

韩国人的室温超导......靠谱吗?

2023-08-03
来源:电子工程专辑

  最近,超导体又突然火了。

  由来是韩国一研究团队近日发布了一篇论文,称实现了室温超导,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但随后就遭到了质疑。该研究团队站出来表示,论文存在缺陷,系团队中的一名成员擅自发布,目前已要求下架论文。

  什么是常温超导体?

  超导体(英文名:superconductor),又称为超导材料,指在某一温度下,电阻为零的导体。在实验中,若导体电阻的测量值低于10-25Ω,可以认为电阻为零。

  超导体不仅具有零电阻的特性,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完全抗磁性。

  人类最初发现超导体是在1911年,这一年荷兰科学家海克·卡末林·昂内斯(Heike Kamerlingh Onnes)等人发现,汞在极低的温度下,其电阻消失,呈超导状态。此后超导体的研究日趋深入,一方面,多种具有实用潜力的超导材料被发现,另一方面,对超导机理的研究也有一定进展。

微信截图_20230803120154.png

  超导体是能以零损耗传导电流的材料,但极难运用在实际中,因为它通常需要被冷却至零下196摄氏度左右的极低温,并且需要施加极高的压力才能成为超导态。

  因此,若能在常温常压下实现超导,对人类的科技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郭明錤:应用常温超导体将使iPhone匹敌量子计算机

  郭明錤今天发布推文称,常温常压超导体商业化的时程并没有任何能见度,但未来若能够顺利商业化,将对计算机与消费电子领域的产品设计产生颠覆性的影响。计算机与消费电子的技术与材料创新,都是为了要实现高速运算、高频高速传输、小型化等要求。

微信截图_20230803120214.png

  他表示,超导状况 (电阻消失) 特性将会颠覆既有的产品设计以及材料与技术的采用,例如:不再需要散热系统、光纤/高阶CCL(覆铜板)被取代、先进制程门槛降低等,让即便是小如iPhone的移动设备,都能拥有与量子计算机匹敌的运算能力。

  超导体已经进行了一系列试验性应用,并且开展了一定的军事、商业应用,在通信领域可以作为光子晶体的缺陷材料。

  近年来,有多个研究团队声称实现了室温超导,但最终都被证明是造假。

  韩国一研究团队“造假”

  韩国一研究团队此前在预印本网站arXiv发表论文称,一个被命名为“LK-99”的材料可实现室温超导,LK-99是由铅磷灰石稍加变动的六方结构,引入了少量的铜,使其可以在127摄氏度以下表现出超导性。

  论文一经发布,不仅让全球物理界沸腾,甚至让社会各界都看起了热闹。

  arXiv信息显示,该研究团队包括量子能源研究所代表李硕裴(音)、高丽大学研究教授权英完(音)、汉阳大学荣誉教授吴根浩(音)以及曾任职于韩国电子通信研究院(ETRI)的金贤卓(音)等。

  在论文引起国际关注后,李硕裴近日在接受韩联社采访时称,研究团队并未准备好发表论文,但权英完在未征得其他作者同意的情况下,就擅自发布了论文,团队目前正向arXiv要求下架论文。

  李硕裴还表示,这项研究其实是针对今年4月发布在韩国期刊的超导体论文的补充,并且已向国际期刊申请审查。

  金贤卓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也表示,论文还存在很多缺陷,是在未经他许可的情况下发表的。

 美国迪亚斯“造假”

  2022年3月,美国罗彻斯特大学物理学家兰加·迪亚斯(Ranga Dias)在《自然》杂志上刊文,宣称稀土金属镥在与氮和氢结合后,在21摄氏度的室内温度下成为超导体。这篇论文迅速引发关注,迪亚斯的发现也多次受到其他科学家和实验室的质疑,最近他被指伪造数据和剽窃论文。

  迪亚斯团队将这种物质命名为“reddmatter”,这是2009年电影《星际迷航》中一种虚构的宇宙物质,它形成了黑洞。研究人员发现,这种物质在被压缩时会从明亮的蓝色变成鲜艳的红色。

  几位物理学家和实验室在仔细研究了迪亚斯3月份发表的研究数据,并通过实验重复了该团队的方法后,不相信该团队找到了凝聚态物理学家追求的“圣杯”。一个团队证实,迪亚斯实验室提供的两个样品中有一个具有超导性,但其他物理学家表示,他们的测量结果可能是电气连接松动所致。

  休斯顿莱斯大学凝聚态物理学家道格拉斯·纳特尔森(Douglas Natelson)谈到这些实验时说:“我们还在等待室温下的超导性被证实。”

  “我没有看到任何证实超导性存在的数据,”瑞士日内瓦大学的物理学家兼名誉教授德克·范德马雷尔(Dirk van der Marel)说,他分析了迪亚斯过去的工作,并指出了不一致之处。

  迪亚斯没有回复置评请求,但他通过发言人否认存在捏造或操纵数据行为,也没有从事任何科学不端行为。关于迪亚斯的博士论文,罗彻斯特大学的一位发言人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迪亚斯“已经对这些错误承担了责任,并正在与他在华盛顿州立大学的论文导师一起修改论文”。

  华盛顿州立大学的一名发言人说,校方知道有关迪亚斯博士论文剽窃的指控。罗切斯特大学对2020年被撤回的《自然》研究进行了两次调查,但没有发现“支持这些担忧的证据”,并补充说,该校领导知道2021年的研究可能被撤回。

  该论文在2022年9月被《自然》撤回,因为包括范德马雷尔在内的其他物理学家指出了他们认为不合理的数据。根据该网站上发布的撤回声明,包括萨拉马特在内的该研究作者表示,论文中的数据支持他们的关键主张,并不同意撤回该研究的决定。

  小结

  长期以来,常温常压下的超导性始终是工程师和物理学家追求的目标,它可以消除电流通过导线时产生的能量损失,从而改变电子和工程领域。具有这种质量的材料需要超低温或粉碎压力才能表现出这种“超导”行为,这使得它们昂贵且不容易生产,更无法被广泛使用。

  尽管这两次学术“造假”还不能被完全判定是假,但也无法验证是”真“。

  在有着广泛而超能的应用前景的情况下,超温超导体一旦成功,将有着无限的想象空间,这或许是“造假”事件层出不穷的原因。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点击==>>电子技术应用-AET<<

微信图片_20210517164139.jpg

本站内容除特别声明的原创文章之外,转载内容只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联系电话:010-82306116;邮箱:aet@chinaaet.co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