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中国商业航天,在2022逆境中超预期表现!
2023-01-13
来源: 太空那些事儿
2022年给大家留下什么印象?
劳累、焦虑、变动、不可抗力,甚至还有身体不适,可能构成了大家对这一年的记忆。
但困难当中,总还有一些光亮给人以希望。我国的商业航天,或许就是其中之一。
1 发射次数超出预期
笔者在2021年度的总结与展望里,曾预测2022年我国非长征系列火箭(即商业航天主要力量)发射情况如下。
事实表明上述预测过于保守。2022年实际发射数量以及更新后的2023年预测是:
在内外部压力异常巨大的年份里,这种“超出预期的发展”尤为珍贵,我国的商业航天人(其实包括所有航天人)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信念与能力,以及这个行业的价值。航天,可以给社会注入信心,给复苏创造动力。
2 固体火箭稳步推进,运力迈入世界前列
固体火箭是我国目前商业火箭的主要形式。2022年,我国商业固体火箭将单箭运力和总运力都推进至世界前列。
一方面,2022年我国先后成功发射了力箭一号与捷龙三号两型低轨载荷2吨、运力位居世界同类火箭前列的大型商业固体火箭,其中捷龙三号更是选择在黄海海域机动发射,将固体火箭灵活响应的特点充分发挥。此外,低轨运力达到吨级的快舟十一号火箭也在2022年实现成功发射。
另一方面,以“稳”为特色的民营航天企业星河动力延续了优良传统,在2022年又成功实施了两次谷神星一号发射,成为国内目前唯一连续发射成功且全部成功的民商火箭公司。
2022年的“大”与“多”,使我国成为商业固体火箭发展最为全面的国家。
3 冲击人类首次天然气入轨,虽憾犹荣
2022年,我国民商火箭企业的又一创举,是在全球首次尝试使用液氧甲烷(液氧+液化天然气)燃料火箭发射卫星。液氧甲烷火箭具有成本低廉、运力灵活、便于复用、可在外星制取的优点,是包括美国SpaceX在内全球新兴航天企业认定的未来燃料。
12月14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民营企业蓝箭航天在自有全新液氧甲烷工位上发射了设计低轨运力高达6吨的朱雀二号火箭,火箭按计划完成了多数关键飞行动作,只遗憾由于二级游机故障未能将卫星送入轨道(详情)。
尽管如此,这次发射还是验证了以蓝箭为代表的、我国为液氧甲烷火箭研发、制造、测试和发射而新建的能力体系的协调性和可用性。相信假以时日,这套体系一定会迭代出更加优秀的产品。
4 局面虽好,仍需对市场保持敏感和敬畏
2022年我国商业航天发射“逆势”取得了持续发展,但我们也应认识到,行业整体仍处于培育阶段,尚未实现规模造血。从业者依然要对未来市场保持敏感和敬畏,找准定位,实现有机发展。
过去一年,随着有“国版星链”之称的星网工程披露更多信息,发射市场的需求也日渐明晰。以星网为代表的国家大型空间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充沛,订单稳定,是商业航天企业未来5 - 10年主要服务对象。
基于我国向国际电联申报的卫星数量,以及已经发射的验证卫星公开参数等信息,一些行业研究机构对规划总卫星数量超过1万颗的星网工程所需发射运力进行了预估。综合各家结论,发射高峰大约在2025 - 2027年出现,每年约需要400吨运力。此后的维持运营阶段,年运力需求约为峰值1/3。
目前各发射企业计划服务星网的火箭,性能与长征八号接近,单箭运力约5吨。400吨总运力意味着每年进行约80次发射,足够5 - 7家火箭企业(包括国家两大航天集团)都获得比较满意的收入;而目前我国已经或即将尝试入轨发射,并且实质启动中大型商业火箭研制的头部企业 - 航天科技、航天科工、蓝箭航天、星河动力、星际荣耀、中科宇航、天兵科技 - 恰恰也是这个数量。
因此对于头部商业火箭企业,接下来的1 - 2年,脚踏实地,步步为营,按时提供性能达标、表现稳定、产能充足的产品,是能在星网建设中获得更多订单的关键。
而近期新创火箭企业将面临比前辈更大的挑战。能够承担星网任务的液体火箭,研制周期一般长达3 - 4年,即便现在启动项目,可能也将错过星网建设高峰。这意味着这些企业要么能够证明具备弯道超车的绝技,先于资金和技术都更雄厚的前辈达到目的,要么能够像马斯克推出星链一样,“无中生有”地发现并开发出全新需求,实现自我商业闭环。否则,机会很可能会逐渐关闭。
其实,“发现新需求”这个课题,未来也会抛给星网建设高峰过后的头部企业。国家不一定总有项目去引领和扶持行业,企业自己做大蛋糕才是安身立命最稳妥的基石。让我们拭目以待各家给出答案,期盼惊喜。
2023将是逐渐回归正轨的一年。我们在2022都没被压倒,在2023怎能不做得更好?
更多信息可以来这里获取==>>电子技术应用-A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