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联通正式推出5G新通信首批八大应用
2022-05-25
来源:5G新知
在诸多行业大新闻中,三大运营商宣布降低5G投资,似乎没有引起多大的水花,或被认为是向5G建设下一周期过渡的合理措施。从2019年6月6日正式商用以来,5G网络建设就被认为在中国引领新一代通信、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常说“水大鱼大”,既然5G投资一度带动了产业链的整体发展,那么伴随着投资高潮进入尾声,势必也会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
要弄清楚5G投资下降的“果”,先要搞清楚背后的“因”。一般来说,投资增速下降主要有四个原因:
01
行业投资受到限制。尤其是政策监管的影响,限制继续投入,比如游戏版号停发就曾令电子游戏产业投资进入停滞。而5G发展一直受到国家政策的鼓励和支持,工信部前不久公布的目标显示,2022年计划新建的5G基站在60万座以上,与2021年的65万座基站数量基本一致,所以,不存在限制运营商投资5G的情况。
02
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如果社会和企业的经济情况紧张,那么投资规模下降也属常理,但从三大运营商2021年度的财报来看,全部实现了收入利润双增长,中国联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9%,中国电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1.3%,中国移动营业同比增长10.4%,逆势增长显然不是降低投资的主要原因。
03
融资渠道受到限制。5G网络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如果融资渠道不够通畅,可用于投资的资金规模也会相应减少。2020年12月31日,纽交所宣布对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进行退市处理,到2022年三大运营商已经全部落地A股。美股和A股能够吸纳的资金规模确实有差异,以美国第一大移动运营商Verizon市值(约2023亿美元)来看,目前A股上的万亿(人民币)市值公司仅有6家,融资规模的改变可能是5G投资调整的原因之一。
04
投资回本信心不足。投资意愿与收入增长的预期有很大的关系,如果运营商对于回本没有信心,自然也会减少投资。事实上,从2019年获得5G牌照以来,三大运营商一直面临着5G建设支出的巨大压力,尽管C端和B端业务都有所增长,但还没有进入收支平衡的正循环,参照4G始终未能从终端用户身上收回投资成本,担心后续的5G收入不理想,可能是三大运营商纷纷下调5G投资、建网高潮进入尾声的关键。
那么,5G投资真的会重蹈4G的覆辙吗?
从三大运营商公布的数据来看,5G商用三年时间,套餐用户的比例增长很快,基本达到了50%左右,并且ARPU值都有所增长,业务表现良好。不过,月亮背面总有阴影,那就是增量天花板的突破越来越难,前两年的用户增量大多伴随着5G手机等设备的升级拉动、绑定套餐赠送设备等活动。而受到5G芯片短缺、5G手机订单消减等因素影响,可以预见的是,5G换机需求也接近饱和,而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的5G版本往往价格高企,更换频率低。这意味着,5G设备带来的网络用户增长已经基本触达天花板。
与此同时,5G目前依然没有出现杀手级应用,VR、AR等应用星星点点地出现,但无法带动大规模升级。5G超大规模上行能力,确实能给直播电商、数字内容、媒体机构等带来很大的体验价值,但这类用户毕竟只占一小部分,更大比例的价格敏感类消费者,面对高昂的5G资费可能依然会选择用4G来满足日常需求。2021年7月工信部为首的10部门下发的《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中,就着重提到,要求个人消费领域的5G网络接入流量到2023年占比超过50%,以平衡运营商在5G网络的巨额投入。
那么,降低5G资费能够提升网络利用率吗?事实上,随着5G用户增速开始减慢,运营商也已经开始了内卷式竞争,套餐资费和ARPU值也有所下降。艾媒咨询《2022年H1中国移动通信消费市场研究报告》中,中国电信的5G用户ARPU值从2020年的65.6元,下降到了2021年的53.3元。这固然会增加5G的吸引力,但也限制了运营商的收入,拉低了业绩表现,延长了5G回本盈利的周期。
不难发现,5G业务的各个降本增收要素,多少都存在“效益悖反”现象,不能片面强调某一要素的增减,需要综合考虑,以实现5G的最佳效益。如果你觉得“5G收回成本”这道题已经很难了,那么更令人大无语的是,中国运营商已经没有作业可以抄了。
摸着中国过河
海外5G的
“他山之石”
未来十年,是全球5G产业高速发展的黄金期,必须承认的是,没有运营商能够在短期内快速找到一个破解“效益背反”问题的完美解决方案。而中国运营商已经率先探索一条独一无二的5G发展之路。
小说《三体》中,人类社会面对未知的威胁,经过一段时间的混乱与迷茫之后,最后达成了智慧的共识: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
这句话也很适合形容中国运营商的5G探索,在诸多投资回报要素之中,既需要艰难的权衡,更需要建设好当下的宝贵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