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代中国成新的“世界工厂”?越南,还是有点难
2022-05-02
来源:齐鲁晚报
越南要抢中国的饭碗了?这是每个中国人都要关心的事情。一方面,我们要承认,他们最近的风光,也是他们努力的结果。同时,他们也有他们的优势,和雄心。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意识到,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中国早已不是当年的吴下阿蒙。多年的卧薪尝胆,让中国建立了全工业体系,这不是谁能拷贝就能拷贝的。但是,这个世界正在走向高科技、智能制造,中国要想继续立足民族之林,需要向高端进军。但问题是,以前我们懂得卧薪尝胆,今天,我们还理解这四个字之于自己的意义?我们接下来需要做的,还是要努力拒绝“飘”起来,并努力建立自己产业的护城河!
——吾球商业地理
最近朋友圈看到不少人转发文章,大致意思都说越南这两年经济强势复苏,增长速度超过中国,即将取代中国,成为新的世界工厂。在被疫情困扰的当下,这个观点突然变得相当有市场。
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越南真的会取代中国成为新的世界工厂吗?
搞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 “世界工厂”是什么意思,它的前世今生是怎样的。
“世界工厂”可以理解成“为世界市场大规模提供工业品的生产制造基地”。
从工业发展的历程来看,19世纪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机器大工业代替了手工工业的生产方式,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开辟了新的生产门类,并在殖民主义炮舰政策的配合下,向世界各地输出工业品。可以说,英国是19世纪的世界工厂。
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中叶,美国取代了英国,成为世界工业强国,在钢铁、汽车、化工、机器设备、飞机制造、电气产品、医药及军工等制造业各个领域,全面开花,其生产规模和出口份额,都位居世界前列,成为世界工业品出口的重要基地,这期间美国便是世界工厂。
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日本工业从以出口重化工业产品为主导逐步转向出口高附加值的机械电子产品为主导,成为机电设备、汽车、家用电器、开云棋牌官网在线客服等技术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大国,这个时期日本可以说是世界工厂。
21世纪伊始,中国工业品生产总量和出口总量均大规模增加,产销两旺,奠定了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
然而,对所谓世界工厂要具体分析,起码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来料加工型的世界工厂。第二种是原材料的采购和零部件的制造实行本土化为主,跨国公司控制着研发能力和市场销售网络。第三种类型是既具有研发能力和名牌,也控制着国际市场的销售网络,既在本土进行加工制造,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采购,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梳理清楚以上的事情后,我们再来对座入号,自行判断越南的世界工厂地位。
施展教授写过一本书,叫做《溢出:中国制造未来史》,系统详尽的阐述了目前溢出到越南的制造业的真实的基本情况。施展教授通过走访越南中国商会、在越南的中国企业、在越南中企工作的越南公民、越南的公务员、越南的经济学者、越南的本土企业,以及调取了大量的经济数据和指标进行汇总整理,耗费很长时间写出了这本书。这本书里的越南制造业,相对全面和真实一些,建议大家读一读。
施展老师认为,所谓的“中国制造业向东南亚的转移”,实际上是中国经济向东南亚的“溢出”。中国制造业的完整产业链、隐性知识是中国保持世界工厂地位的根基。中国向越南转移的,并不是某些产业的全生产流程,而是该产业生产流程中的某些特定环节,主要是对供应链需求较低、人工成本占比较高的环节。生产流程中的这些特定环节往越南转移得越多,对中国这边供应链的需求就越大,以中国和越南为代表的东南亚之间从而形成了一种深度的嵌合关系。这样的转移,施展称之为“溢出”。
我的一位乡友叫吴叶付,系深圳市拓普泰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创始人之一,在公司担任董事、董事会秘书、副总经理。平常打掼蛋或打高尔夫时,我们俩都会聊到越南的事情,因为他们公司在胡志明市投资了1000余万美金,从开始弄,到工厂投产,历经三年,真的是一波三折。
我来梳理下拓普泰克公司胡志明工厂的基本情况:总投资1500余万美金,应客户邀请而去投资、有确定订单,全自动生产线,满产年产值7000万人民币左右,核心骨干员工基本上是从中国派驻。
老吴跟我反馈了几个信息,完全可以参考下:
一、越南重工业基础极其薄弱,以轻工业为主。对于拓普泰克来说,这个很要命的,因为配套不完善,不仅导致效率低下,而且会导致成本增加。正常情况下,成本增加了5%,疫情期间至少增加了12%以上。
二、胡志明市的土地成本已经与东莞持平,人力成本也已经达到了东莞的70%。唯一的优势也就是还没有遇到关税制裁。但美国最近也对越南发起了301调查,按照惯例,3-5年后,美国一定会对越南进行关税制裁的。
三、越南的行政效率极其低下。跟深圳比的话,胡志明市大概只有深圳的1/4,跟中国平均水平比,只有1/2的行政效率,这会让人力成本、土地成本的优势体现不出来。
四、越南的政策预期不够稳定。同样一个政策,在各省执行时候,基本上千人千面,而且差距非常大。这让外商有强烈的不安全感。
五、越南的成熟产业工人太少。整个越南只有9000万人口,妇女、小孩、老人、军人、公务员等扣除掉,能够投入到制造业的产业工人极限是不到3000万。这样的人力现状,最终的结果肯定是成本会和中国持平。这些年外溢到越南的制造业,实际上已经极大的推高了越南的土地成本、人力成本,一当失去关税优势(按照美国的尿性,这是大概率的),越南的制造业会面临非常大的挑战,但是越南又没有中国这样的实力和体量来承压。
六、南越因为经过一定程度工业化的洗礼,技术蓝领数量多一点,大概占到全国70%;北越因为是这几年才发展起来的,技术工人奇缺,有时候成本会高过中国。目前的现状,在越南的企业已经很难很难很难(用了三个“很难”)招到本地的技术工人,要么高价去挖墙脚、要么中国外派。
【网络上的一张图片,多少代表了一些国人的看法|来自网络]
无独有偶。前些天跟富士康科技集团首席数字官史喆博士交流,他们在越南、印度、墨西哥都在发愁一个事情,当地配套不完善、产业工人招募不够,影响到工厂的运营效率了。
三星、爱立信等企业,也有接触,感觉都是一样的。越南有千好万好,但是确实承载不了这么多产能。这些产能一涌过去,很快就把越南的土地、人力等要素资源的价格推高,个别极端情况下甚至比中国还高。胡志明市的厂房租金跟东莞一致,便是佐证。
越南现阶段至多还是来料加工阶段,距离成为制造业大国还有很远的路要走,更别谈制造业强国。
虽然疫情让中国打了个盹,但中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构建了全产业体系。而且,我们不想继续只做低端制造业,逐步在往高端制造业爬升。因为我们不想永远只做来料加工,也想创办自己的品牌,也想做一些高附加值的产品,老百姓也想日子过得好一点。即使迁到越南的工厂,采购的模组等核心部件也是中国制造的,核心的技术和产品还是中国制造,这个现状短时间内是不会有根本性改变的。即使勉强把越南称为“世界工厂”,至多也是第一种来料加工型的“世界工厂”。
我的另一位好友、邻居,瑞福来科技集团的董事长佘江发也在越南投资了一个制造基地,核心材料和部件均是从深圳采购的。
好比深圳周边的惠州和东莞,看起来制造业生机勃勃,但是他们这些先进制造工厂的研发、运营、管理、市场总部,大多都在深圳,话语权都在深圳。
中国和越南一衣带水,互补大于竞争,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好更深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