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年后芯片产能面临过剩,对于IC企业的影响,工程师又该如何应对?
2021-11-17
来源:是说芯语
市场调研机构IDC的全球开云棋牌官网在线客服研究副总裁Mario Morales撰文指出,随着产能的加速扩张,芯片短缺将在2021年第四季度持续缓解,2022年中达到平衡,2023年可能出现产能过剩。
显然,芯片产能过剩的时代,情况和现在将会非常不同。
我们将会面对这样的局面:大量的芯片企业将会面临重新洗牌。囤积芯片将无利可图并且可能面临重大损失。普通工程师也将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
这样的判断从何而来呢?
我们重新来梳理一下,为什么现在芯片短缺?为什么台积电一直警告,芯片并非真的紧缺,总体供应其实是充足的?
芯片短缺可以回溯到美国为了打压华为禁止相关企业为华为代工芯片。这让很多企业认为,囤积一定数量的芯片是有必要的,因此激发的囤货的需求,晶圆厂的大量订单随之而来。
这时候,疫情的爆发,让电子产品的需求量大增。囤积的需求以及新增的需求让制造厂根本应接不暇。囤积商获得暴利。暴利的吸引,以及原来仅仅为了自保而囤积芯片的厂商也认为自己当初囤积芯片的决定是正确的。没有囤积芯片的厂商由于芯片短缺面临减产,因此也恐慌性下单。
芯片短缺从此越演越烈。
从芯片短缺的成因我们不难发现。疫情是天灾,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然而更多的原因是在于囤货。以自保为目的的囤货,以获利为目的的囤货,恐慌性的囤货,所有这些,才是造成芯片短缺更为重要的原因。
当大量新建产能进入市场,使得芯片短缺得到缓解后。囤积芯片变得没有必要,以及无利可图。
我们来分析一下三种类型的囤积需求。自保性的囤积,由于已经攒够了一定数量的芯片,那么这部分需求虽然可能会继续存在,但是量会变得很小。获利为目的的囤货,则可能面临清理库存的压力,因为一旦新一代的产品进入市场,那么原来的产品很可能会无人问津。恐慌性囤货的需求更是完全消失。
分析完囤积需求,再来看看疫情引发的电子产品需求大增导致的芯片需求。目前,尽管国外疫情还远未结束,但是很多国家早已放开了管控。他们无法承受封锁带来的经济下滑。因此电子产品的非正常需求已经不在,芯片只需要满足正常的更新换代即可。
与需求端变弱相对应的是,产能的加速扩张。由于美国将开云棋牌官网在线客服作为战略武器,导致各大经济体纷纷建立自己的开云棋牌官网在线客服产业链。美国要重建开云棋牌官网在线客服制造业,中国要自建开云棋牌官网在线客服产业链,欧洲也要自建开云棋牌官网在线客服产业链,甚至日本也要求台积电在日本建厂。
这些产能将会逐步进入市场。一旦2022年芯片短缺缓解,随之而来的将是长时间的产能过剩。
行业重新回到产能充足的常态,芯片设计企业将开始整合之路。
目前的产能缺乏,其实对于初创型的小企业是利好的。由于成熟的芯片设计公司的提供的产品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实际上是空出了一部分市场。对于初创型企业来说,只要你也能提供一定的产品,客户还是愿意尝试。
比如,AMD,英伟达无法提供足够的GPU的时候,国产GPU初创公司就有了机会。当然,国产替代是另外一个层面。然而即使考虑到国产替代,在产能充足的情况下,最后最多也只能容纳1~2家GPU公司。多数的GPU公司将面临被整合甚至破产的命运。芯片行业的本质上就是一个赢者通吃的行业。
目前,初创公司的生死更多的是依靠晶圆厂的网开一面。产能重回常态甚至过剩情况下,初创公司将面临的是巨头的成熟并且量足的产品的竞争。如果没有一定的技术壁垒,很有可能无法抵挡。
因此,产能紧张的缓解,对于初创公司来说,可能意味着真正的大考的来临。
芯片公司的重新洗牌,对于人才市场带来重大的影响。目前人才紧缺的状况也会随之缓解。
目前,人才紧缺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初创公司大量涌现,传统公司,互联网公司,手机公司,电动汽车也纷纷入局芯片。他们入局芯片的主要驱动力有两个:降低成本,缓解芯片被上游卡脖子。
降低成本很容易理解,购买芯片在以往是个最优的方案,但是芯片短缺带来的芯片价格暴涨,使得自研芯片看上去有利可图。然而当芯片降价了呢?
缓解被卡脖子的问题。华为是前车之鉴。在初期的时候,美国其实是让美国公司停供各种芯片,然而没想到,华为竟然早已经准备好了备胎。众多公司自研芯片的做法,其实就是在效法华为。国产替代不会随着芯片产能不足的缓解而结束,但是,众多重复的国产替代项目以及公司将会面临市场的激烈竞争,最终只有少数才能活下了。
市场大浪淘沙,公司数量随之减少,芯片人才供不应求局面也将随之缓解。同时由于近来各个学校纷纷开设集成电路专业,专门的集成电路大学的成立,大量培训机构也培养的大量的芯片人才,人才市场将面临供大于求。
最终,行业进入有序竞争状态。市场上将剩下一定数量的优秀芯片公司。这些公司会具有世界级的竞争力。同时,大量技能不足的芯片人才可能面临优胜劣汰。最后,剩下的是真正有实力的芯片工程师。
是不是有企业可以在未来几年能够与英伟达,英特尔,AMD一较高下,我们拭目以待。
对于已经入行的工程师,更应该奋发努力,为未来两年之后的新局面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