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iyun官方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通信与网络> 业界动态> 华为联合产业将发布5GtoB终端认证领域“盾构机”,为何?

华为联合产业将发布5GtoB终端认证领域“盾构机”,为何?

2021-09-01
来源:与非网
关键词: 5G 5G行业 5G终端 华为

  如果将5G视为一座待开采的金矿,那5GtoC算是这座金矿的表面层,而大量的金矿是地底下的5GtoB。工信部高层曾表示,5G应用场景中约20%在toC,80%在toB。

  如何挖掘5G toB价值?从开通首个5G商用网络算起,5G已商用两年多,产业一直致力于完善5G网络和5G行业终端等,搬掉横在行业与5G之间的大山。从目前看,5G行业终端、模组数量少、价格高、质量参差不齐是阻挠5GtoB规模发展的重要一环。

  此时,笔者想到,我国各种地铁、高铁隧道建设中,同样遇到崇山峻岭。但我国自主研发的盾构机,成功地快速打通一座座高山,让中国交通全球领先。如果在5G终端发展中,同样拥有这样的利器,那该多好。

  据悉,在即将于8月31日-9月2日召开的世界5G大会上,5G行业终端认证领域的“盾构机”——5G产业服务平台,或将发布。据笔者了解,基于该平台,华为、运营商、研究院、垂直行业组织等将联合成立多个5G行业终端认证实验室,解决5G行业终端认证瓶颈,还将持续赋能。

  笔者好奇,在5GtoB产业商用两年多,已有一些5G行业终端认证机构情况下,业界为何要发布更多5G产业服务平台?该平台为何被视为打通5GtoB规模商用的利器,又将为产业各参与方带来哪些价值?

  01 5G终端认证:横在垂直行业与5G间的大山

  GSMA大中华区技术总经理刘鸿近期表示,全球共建设169个5G商用网络,5G人口覆盖率已经达到15%。在中国,5G套餐用户已经有约5亿户。但5G最大的使命,在于使能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推动数字经济发展。

  2020年被视为5GtoB商用元年,如煤矿、钢铁、港口、制造等超20个行业,部署5G示范应用,形成数千个5GtoB合同。截至2021年一季度,三大运营商已在全国建成超1000张5G虚拟专网。

  可以看到5GtoB已经实现0到1的突破,下一步要实现1-N的规模复制。在这一过程中,具有超级上行等能力的5G网络、丰富的5G行业终端、完善的5G行业应用、顺畅的云网边端互联互通能力,可谓是5G商用成败的关键。

  在网络侧,3GPP等国际组织不断推进和完善5G网络技术标准,以及我国IMT-2020(5G) 推进组等组织不断推动跨域、跨厂家网络集成、验证、优化,网络侧的互联互通有技术支撑和组织保障机制,进入了良性发展阶段。

  但在终端侧,由于5G行业终端发展起步较晚、制造企业多、绝大部分规模较小、能力较为离散、缺乏端到端集成验证环境,导致终端性能稳定性低于预期。因此,终端侧面临诸多挑战,犹如一座横在垂直行业与5G间的大山。

  具体看,首先,5G终端稳定性急需提高。笔者多方调研得知,不论是此前采用CPE作为前传接口,还是现阶段,设备通过模组外挂方式,实现5G联网,其可靠度为99.9%,无法达到工业99.99%的要求。另外,5G终端长期运行过程中容易受到工业环境(高温、粉尘等)影响,也会存在性能不稳定的问题,近期国内某制造项目,工厂客户明确表示,5G终端在稳定运行半年以后产品自身电容被击穿、导致业务中断。

  业内一位人士告诉笔者,在其过去两年多的5GtoB项目实践中,约70%的问题是由终端和应用联网后引入的。现阶段5G终端在投入实际产线作业前,由于缺乏真实的测试环境、终端可靠性及耐久性验证环节缺失,导致很多项目存在试错性交付现象,现场出了问题,才去排查、解决,缺乏提前的端到端系统集成验证,使得5GtoB终端、应用交付成本居高不下,影响行业客户对5G应用的信心。

  其次,5G终端互联互通测试验证标准不统一。5G网络有全球统一的技术规范和测试验收标准,但5G模组和终端尚未形成统一的开发和测试验收标准。而且随着5G网络技术规范的演进,配套的终端、模组开发和验收标准也要与时俱进,才能满足行业的需求。例如电力行业有授时的要求,机器视觉应用有超级上行的需求,都需要网络侧和终端侧同时具备相应能力,才能满足。当前行业里面在发布和采购认证5GtoB终端模组的时候,基于不同的测试标准、测试流程、测试用例、组网配置,导致认证的终端质量也参差不齐。

  同时,当前网络发展适度超前,终端发展紧随其后,需要网络侧更加主动引导和赋能终端产业。测试认证不仅仅是解决通过还是失败的问题,更多是测试认证的过程中建立互动沟通机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直到推出满足行业需求的终端。网络和终端产业携手、齐步发展。比如两年前就开启智慧港口建设的宁波港,在今年才开始商用。背后的原因并不只是5G网络部署问题,端侧可靠性难题一直无法有效解决。最后采用双发选收双终端方案,端到端性能稳定下来,解决了不卡顿、不花屏问题、经过实测验证,各项指标稳定下来后,才坚定了港口方的信心,正式启动5G港口商用签约,并开始推广复制到集团其他港口。

  又如某钢铁厂,5G网络部署了一年,各种宣传见诸报端,但一直没有真正实现5G多业务上线,也是因为终端不可信问题。随着5G网络建设,虽然终端设备联网问题得到解决,但终端设备的可靠性,依然需要验证、测试、提升、认证。

  最后,5G模组成熟度不够。5G模组主要作用在于连接,承载端到端通信、数据交互功能,是5G终端核心部件之一。5G模组厂商,不仅为下游终端厂商赋能通信能力,也决定了终端设备价格及用户体验,可谓是终端商用成功的关键。

  近日,在2021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大会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勤表示,5G行业模组是推进5G规模应用的大难题。5G模组价格高以及各行各业碎片化需求,造成模组很难上量。在笔者看来,如果5G终端没有稳定性,统一的测试用例和规范,以及5G模组成熟商用,行业应用规模复制将只是水中月、镜中花。

  因此,行业急需统一的测试用例、规范、测试环境,提高5G终端、模组测试认证的公信力,助力5GtoB行业终端加快商业节奏。

  02 行业联合:构建5GtoB领域的“盾构机”

  业界也发现这个问题。笔者注意到,在最近召开的全国5G行业应用规模化发展现场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肖亚庆表示,坚持问题导向,增强芯片、模组等关键产业环节的供给能力,加强跨部门、跨行业、跨领域协同合作,加快建立产品共同创新、价值共同创造、利益共同分享的合作共赢的发展模式。

  产业该如何在5G终端认证领域构建利益共享、合作共赢的商业生态?我们看到,一些5G推动者,如华为有技术、有认证能力,并不断推出5GtoB终端认证标准,拉齐产业对5GtoB 终端的认识,帮助 5G toB 项目成功。

  但如果仅靠一家企业,很难做到,必须产业各方合力解决,毕竟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们期望,业界能繁荣终端认证产业生态,解决端侧性能稳定,满足更多行业更多细分需求。

  这就有了本次5G世界大会上,华为与各方将联合发布的5G产业服务平台。为何我们说该平台是5G商用领域的“盾构机”呢?

  从合作模式来看,笔者各方交流了解到,基于该平台,华为愿意免费提供测试核心网、测试规范、测试用例、建设指南、认证证书、培训课程等能力,打造联合目标;合作伙伴需要负责落地实验室建设和运营所需人财物资源,并承接联合目标,优先选择具备将合作成果在集团、区域、行业市场化的合作伙伴。

  从过去华为与合作伙伴取得的成绩来看,华为及伙伴已在5GtoB终端方面取得丰硕成绩。

  比如华为内部的Wireless X-Labs和 Cloud Open Lab,伴随着华为5G产品线的成立,过去四年一直在探索行业应用对网络和终端需求,并积累了一些5G终端和应用的测试规范和能力,并从2020年开始与业界终端和应用伙伴一起开展集成测试验证,并将经过测试验证的终端推广部署到商用项目中。

  目前已经与移远、广和通、鼎桥、中微普业、厦门四信等模组和终端厂商合作完成40款5G终端、模组测试认证。同时,为了更好满足不同行业需求及日益增长的测试认证需求,华为计划与更多的行业伙伴共建5G产业服务平台,开展联合测试认证工作。

  主要分为三类:

  一是面向运营商客户,比如,7月16日,中国电信携手华为,发布全球运营商首个面向行业场景化解决方案5G+云+AI端到端集成验证测试中心—5G OpenLab,实现端到端验证与集成,提高认证效率。

  二是面向行业客户,华为联合行业客户,通过与行业协会、行业集成商共建5G产业服务平台,开展行业端到端集成验证,降低行业准入门槛,向行业提供可信的认证产品。

  三是面向地方产业需求,华为联合地方功能平台共建5G产业服务平台。比如在4月份第四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福州物联网开放实验室与华为签署了共建5G产业服务平台战略合作协议。

  在笔者看来,华为5G产业服务平台合作模式,能将各方能力发挥到极致,有力促进5GtoB终端产业发展,服务行业需求。

  观察:

  5G产业服务平台将加速行业应用规模复制

  目前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5G网络,5G基站96.1万个,占全球70%以上。但5G行业应用,仍面临如何从1到N的规模发展难题。

  在笔者看来,本次华为将发布的5G产业服务平台,对产业各方有着积极意义。对华为而言,将拉通内部资源,整合行业力量,更好解决产业在5G终端上面临的难题,让5GtoB发展更进一步;对建设认证实验室的组织而言,将加速各自组织或行业创新力,助力产业更快挖掘5G商业价值;对行业终端厂商,借助平台,不仅扩大行业影响力,更可通过华为认证后,实现客户按图索骥,直接获得订单。

  独行快,众行远。产业想要实现长远发展,离不开完备的标准,完善的产品测试,借助华为5G产业服务平台,将加速5G行业规模复制。

  当然,笔者在此的“剧透”只是5G产业服务平台的部分内容,该平台在测试认证、人才培养、联合创新、行业标准等方面将如何布局?哪些产业方将积极合作建设?这些答案,在即将召开的世界5G大会上,将会一一揭晓,期待。




mmexport1621241704608.jpg


本站内容除特别声明的原创文章之外,转载内容只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联系电话:010-82306116;邮箱:aet@chinaaet.co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