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iyun官方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通信与网络> 业界动态> 东盟数字规划与电子政务

东盟数字规划与电子政务

2021-08-21
来源:工控安全漫谈
关键词: 东盟 电子政务

  促进电子政务普及,提高电子政务质量

  引言

  为指引东盟2021年至2025年的数字合作,将东盟建设成一个由安全和变革性的数字服务、技术和生态系统所驱动的领先数字社区和经济体,《东盟数字总体规划2025》(后简称《规划2025》)制定了八项预期行动,其中第五项,以“提高电子政务服务的质量和使用”为目标(后简称为“电子政务行动”)。电子政务行动与前述的数字服务行动、数字服务市场行动是双生关系。如果说后二者的目标是市场参与者所提供的数字服务,那么前者的目标便是政府所提供的数字服务,即电子政务。正如《规划2025》所言:“整个东盟都需要高质量和相关的数字服务。尽管市场参与者将创建许多此类数字服务,但东盟成员国政府在使数字服务与所有公民相关以及消除数字包容性的主要障碍之一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背景:东盟的电子政务发展现状

  《规划2025》中相关调查显示,东盟十国的电子政务发展情况参差不齐,但总体向好。电子政务的发展与人均GDP显著相关。例如,新加坡位列全球前十,而柬埔寨和缅甸排名较低。但这也存在例外。例如文莱,其电子政务服务质量的世界排名就显著低于其人均GDP。2016至2020年间,大多数东盟成员国在改善其电子政务服务质量方面都取得了良好进展,但越南和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的世界排名却大幅下降。

  《规划2025》之前,东盟就已经多次提出了改善电子政务服务的倡议。例如在2011年,东盟根据《2015年东盟信息通信总体规划》(AIM 2015)制定了《东盟电子政务战略行动计划》,这份文件列出了将使东盟公民受益的15种电子政务服务。而现已被《规划2025》取代的《东盟信息通信技术总体规划2020》则包含了一个名为“发展电子服务交付的最佳实践”的项目,以制定提供电子服务的最佳做法。

  行动:又好、又快的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行动遵循从建立衡量指标到具体的电子政务应用的思路,区分政府部门之间、政府与公民之间、成员国与成员国之间的关系,具体规划了四个子项目。

  首先,电子政务行动要求根据国际电联的要求,建立东盟范围内的电子政府服务使用水平指标,以便追踪并衡量东盟国家电子政府服务的成效。

  其次,电子政务行动要求通过在政府内部使用信息通信技术,以促进政府内部职能的数字化转型,助力主要政府部门提高生产效率。这一项目是通过“以优带弱”的方式进行的,例如通过将某个东盟成员国的成功电子服务的现有设计在其他成员国中重复利用,以降低推行成本,或者由最不先进东盟成员国向最先进东盟成员国进行电子政务建设方面的学习。

  再次,电子政务行动要求探索如何在保障公民自由前提下,在东盟成员国内引入数字身份制度。数字身份制度不仅能够使电子政务更容易使用和实施,还能提高非公有部门,即商业数字服务的服务质量。在东盟十国内,目前为止只有新加坡启用了允许公共和私营部门进行电子交易的数字ID。因此在未来五年内,东盟在发展数字身份制度方面还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如何最好地处理公民自由,身份证遗失和被盗,以及交易安全等问题?如何制定所有东盟成员国都可以使用的数字身份制度通用原则?这些问题都是东盟在《规划2025》中列明应当思考的。

  最后,电子政务行动还规划通过建设可跨成员国操作的电子政务系统,以提高东盟成员国的凝聚力。这是建立在东盟各国推行相同的电子政务服务的基础之上的。这种跨成员国操作的电子政务系统可以适用于司法机关之间的电子证据交换、国际贸易合同登记簿、跨境电子公共医疗服务等领域。

  对比: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情况

  大力发展电子政务是当下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但各国发展情况参差不齐。依照电子政务发展的深度,大致可以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其一是政务数字化,其二是政务智慧化。通过观察《规划2025》可以发现,尽管东盟也强调提高电子政务处理效率,但大体上,东盟目前的电子政务还停留在政务数字化阶段。对比而言,我国已经向政务智慧化进行转型,力图打造精准治理新模式、经济运行新机制、惠民服务新体系。

  早在2018年,中国电子政务市场规模就已突破3000亿元。随着5G技术的成熟落地,我国的电子政务早已不再停留在行政数字化的表层,而是开始向真正的“智慧政务”迈进。通过5G网络,结合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各地均在部署5G技术加持下的智慧政务。例如宁波市打造全国5G智慧海关,推动5G技术、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在智慧海关的应用,强化智能卡口、全景监管、移动查验等海关监管要素。目前已实现5G+AR全景监管和5G+智能卡口两项应用。诸如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华为软件技术有限公司等市场力量也早已被运用到探索智慧政务发展路径的过程中。




电子技术图片.png

本站内容除特别声明的原创文章之外,转载内容只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联系电话:010-82306116;邮箱:aet@chinaaet.co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