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次低轨宽带卫星与5G专网融合试验完成
2021-07-27
来源:与非网
与非网7月27日讯 我国首次低轨宽带卫星与5G专网融合试验在北京和济南完成,此次试验利用低轨宽带卫星,构建起北京、济南两地5G专网间的骨干网络,代替了需要预先铺设的地面光纤,实现了低轨卫星和5G专网的融合。
此次试验模拟的是济南的一个厂房内发生危险品泄漏,北京的工作人员远程对事故进行处置。利用低轨宽带卫星将北京与济南试验现场的5G专网相连接,使得北京的工作人员能够实时观察现场情况,操控济南的无人车接近危险品目标,并且控制机械臂最终完成危险品处理。
卫星互联网系统工程师 陈天衡:今天我们整个测试的时延大概在20—30毫秒,我们的操作人员在北京用VR视频实时去操控济南的小车,是一个无卡顿的体验,也完成了整个的预期任务。
此次试验依托我国自主研制的低轨宽带通信卫星以及高机动、轻量化的5G专网,未来可为偏远地区和应急通信场景提供无线通信保障,解决各个行业信息化、智能化的无线通信需求。
北京邮电大学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彭木根:5G灵巧专网和低轨卫星宽带通信系统的融合,将能够为极地科考、深海远海、远洋勘测探测等等提供宽带无线通信保障。同时它也能够为比如说森林火灾、应急、灾害之后的救援等等,提供这种宽带的信息保障。
低轨宽带卫星+5G,未来随时随地上网
当前,全球网络覆盖仍面临很多难题,比如山区、海洋以及沙漠地区,难以铺设地面通信网络。而通过低轨宽带通信卫星,把陆地和海上的无线网络融合起来,可形成覆盖全球的通信网络。目前,我国也正在有序推进卫星互联网建设,未来将搭建起一个由成百上千颗卫星组成的太空互联网星座。
我们日常使用的无线互联网是用光纤将地面移动通信网络节点与互联网节点互连,实现终端接入和互联网访问,但这种方案无法应用于沙漠、山区、海上等偏远地区,导致手机经常出现“无信号”的状况,而通过建设太空互联网,则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难题。
北京邮电大学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彭木根:我现在可以在这些地方部署我们的5G专网,可以接入低轨卫星。它实际上是作为一种骨干网,可以和地面上任何一个用户通信。
以低轨宽带通信卫星星座为代表的卫星互联网,因为具有全覆盖、大带宽、小时延、低成本等优势,不仅有望成为5G乃至6G时代实现全球卫星通信网络覆盖的重要解决方案,还有望成为航天、通信、互联网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趋势。目前,我国已有多颗低轨宽带通信卫星在轨运行,星座组网计划正在有序推进。
卫星互联网系统工程师 陈天衡:我们在南通建设了我们的卫星超级工厂,在建成之后可以达到年产几百颗的规模,那么同时围绕着未来的组网试验,我们后续将发射一个卫星试验系统,这个试验系统建成之后,可以提供30分钟到60分钟的连续通信的能力。
太空互联网建设,全球竞争激烈
目前,太空互联网的建设是国际航天领域的热门话题,世界各国已经纷纷开始了低轨互联网星座卫星的发射组网。而搭建太空互联网需要的卫星数量,少则几百,多则上万颗,建设成本十分高昂,那么为什么各国还要争相建设呢?
太空互联网建设竞争激烈,比如美国“太空探索公司”正在搭建由42000颗卫星组成的“星链”网络,而美国和欧洲合作的“一网”星座计划将由约900颗卫星组成。那么为什么太空互联网需要如此之多的卫星?据介绍,由于单颗低轨宽带卫星信号覆盖范围有限,所以就需要大量的卫星相互配合,在太空中编织出一张能够将地面无缝覆盖的大网。
专家介绍,当前互联网发展正在从移动互联网向物联网转变,物联网要实现人、机、物智能通信,需要借助空中无线平台甚至太空的卫星平台,因此卫星互联网,对工业、农业、林业、应急、海洋、极地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将产生深远影响。2020年,我国将“卫星互联网”纳入新基建,专家预计到2030年,中国卫星互联网市场总体规模可达到千亿元级别。
据悉,该技术试验依托银河航天自主研制的中国首颗通信能力达 48Gbps 的低轨宽带通信卫星、信关站、卫星终端和测运控系统,以及北京邮电大学彭木根教授团队联合研发的高机动、轻量化的基于云小站或雾小站的灵巧 5G 专网。
后续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与银河航天还将继续开展灵巧 5G 云小站、雾小站和轻量化核心网功能上星等试验验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