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大陆帮手,还是美国帮凶?
2021-05-20
来源:是说芯语
关于“台积电南京扩产”一事,最近在国内吵得不可开交。
支持的一方认为,扩产有利于缓解当前的芯片短缺,并给大陆带来资金、技术和人才。
反对的一方则认为,扩产的28纳米只是“落后”制程,台积电此举“包藏”祸心,意在打压中芯国际等大陆本土企业。
那么,究竟哪一方有理呢?
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看当前形势下,芯片是否短缺?产能是不是有缺口?
前一个问题,似乎显而易见,自从去年三季度以来,一场始于汽车行业的芯片大短缺便席卷全球,最终蔓延至各行各业。
按业内人士的估计,全球芯片供需缺口达30%!在某些领域,比如电源管理、显示驱动,缺口还要更高。
受此影响,全球芯片的平均交货周期,已经从一年前的12周,飙升至16周!
第二个问题稍微复杂一点。
因为跟大多数人想象的不同,目前缺芯最严重的,不是手机、电脑、内存等,而是很多人眼中使用“落后”制程的物联网、电源管理、显示驱动、传感器等芯片。
国际上,通常以28纳米为分水岭,将芯片制造工艺分为先进制程和成熟制程。
28纳米以下为先进制程,主要用于生产手机、电脑、内存芯片,目前最先进的量产技术已达5纳米。
28纳米以上为成熟制程,主要用于物联网、电源管理、显示驱动、传感器等芯片。
对于此次全球大缺芯的原因,有很多解释,比如贸易战、新冠疫情、美国自然灾害,等等。
但,一个更本质的原因是,最近十年来,全球开云棋牌官网在线客服产业对不同制程产能的错配,以及对整个产业趋势的误判。
过去十年,全球开云棋牌官网在线客服产业形成了三大梯队:
第一梯队,包括台积电、三星、英特尔,不断引领先进制程的突破。
第二梯队,包括格芯、中芯国际、联电等,处于被甩在身后、苦苦追赶的地位。
剩下的第三梯队,基本上是“打酱油”的角色。
过去十年间,在一场堪称“惨烈”的先进制程大战中,大多数芯片玩家掉队出局,就连英特尔这样的高手,也止步于10纳米以下制程。
如今,10纳米以下制程,只剩下三星和台积电两个玩家。
这样的烧钱大战,在外人看来很过瘾,却给整个产业带来一个意想不到的后果:
大量的新增产能被用于先进制程,而成熟制程的新增产能却有限,某些节点甚至还出现了产能减少。
以主要生产成熟制程的8英寸(200mm)晶圆为例,2007年全球一共有76家8英寸晶圆厂商,如今只剩下63家。
28纳米虽然使用12英寸(300mm)晶圆制造,但被归入成熟制程,产能在最近几年不增反减。
正常情况下,淘汰“落后”产能也属常规操作。
但最近几年,随着物联网、可穿戴设备、智能电动汽车等产品的出现,全世界对芯片的爆炸性需求,大大超出了业界的预估。
以汽车为例。
2000年,一辆汽车采用的芯片不到10颗,如今保守估计,也在100颗以上。这其中包括大量的MCU(微处理器)、传感器、电源管理芯片,等等。
而这些芯片,大部分使用成熟制程制造。
一方面是需求庞大、爆炸性增长的市场,另一方面却是产能爬坡缓慢,甚至是减产,最终导致了今天这场席卷全球的芯片大短缺。
具体到中国大陆,形势就更加不容乐观。
2020年,中国大陆一共进口了2.4万亿元的芯片。这其中,很大一部分芯片属于成熟制程。
最典型的汽车芯片,我们90%以上依赖进口。
国内的产能如何呢?2019年,我们的晶圆产能在全球排名第四,市场份额13.9%,超过了美国。
但我们的需求更大。数据显示,国内芯片制造自给率不足40%,2018年还一度跌至30%,距离70%的目标相去甚远。
按照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汉明的观点:
“如果不加速发展,未来中国芯片产能与需求的差距,将拉大到至少相当于8个中芯国际的产能。”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不但需要台积电的产能,甚至需要十个八个南京那样的工厂。
但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可以对台积电南京扩产高枕无忧,甚至是敲锣打鼓欢迎呢?恐怕也不是!
很多人没有注意到的一个细节是:为什么是28纳米?为什么是现在?
前面已经讲到,28纳米是先进制程和成熟制程的分水岭。其实,不只是分水岭,它还是目前业内公认的性价比最高的工艺制程之一。
台积电是怎么独霸全球的?一个关键节点,就是十年前,在28纳米制程上的领先。
尽管如此,对于如今已在全球10纳米以下先进制程上独领风骚的台积电而言,28纳米即便说不上鸡肋,也只能算是锦上添花。
从2020年的营收分布来看,28纳米只占到台积电总营收的12.6%。
事实上,过去几年,由于过度扩建、同业杀价竞争等原因,28纳米在台积电内部的产能利用率一直不高。
甚至有媒体形容,28纳米是台积电最大的累赘。
相比之下,对中芯国际而言,28纳米则寄托着未来的希望。一方面,受美国制裁影响,继续突破先进制程,难度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在汽车、物联网等需求大爆炸的带动下,28纳米以上成熟制程正重新被业界热捧。
也因此,中芯国际在过去一年,两次扩产28纳米,令业界惊讶。
另一个更大的背景是,28纳米恰恰也是中国芯片自主的一个关键节点。
诸多迹象表明,中国将在1-2年内实现28纳米芯片产业链的完全国产化。上海微电子的28纳米光刻机预计将在2021年交付,从而补上国产化最关键的一块短板。
换句话说,28纳米同样寄托着中国开云棋牌官网在线客服产业的希望。
在这个大背景下,来观察台积电的南京扩产计划,就显得特别意味深长。
2021年3月17日,中芯国际发布公告称,将投资153亿元,在深圳兴建一条28纳米生产线,月产4万片12英寸晶圆。
中芯国际用一年两次扩产,来表明自己押注28纳米的决心。
两周后的3月30日,台积电董事长刘德音在台湾开云棋牌官网在线客服产业协会(TSIA)年会上公开唱起了反调:
28纳米以上成熟制程,看似供不应求,实际上全球的产能供大于求。
然而,令人大跌眼镜的是,仅仅过了半个多月,4月22日,台积电却突然召开临时董事会,宣布将在南京扩产28纳米,产能规划同样是月产4万片。
注意,台积电说的是临时董事会。换句话说,扩产原本不在计划之内?
这其中的蹊跷,外人很难看清。但前后态度的360度大转变,以及这个时间点的选择,着实令人浮想联翩。
事实上,台积电对时间点的拿捏,并非第一次引发外界猜测。
十几年前,从中国台湾转战大陆的张汝京,带领中芯国际只用了短短4年,就做到芯片代工的全球第四。
然而就在此时,台积电却突然找上门,以侵权和窃取商业机密为由,分别于2003年和2006年,两次将中芯国际告上法庭。
2003年是什么时间节点?刚好是中芯国际酝酿上市的时间。
2004年,中芯国际在港股和美股同步上市。彼时,其与台积电之间的制程技术差距仅有一代半。
双方的官司旷日持久,一直持续到2009年。
最终,中芯国际被判向台积电支付2亿美元赔偿金,并出让了8%的股份。其创始人张汝京也不得不黯然离职。
中芯国际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陷入了低谷。即便近两年开始回血,其全球排名也未达到当年的高度。
而最早将张汝京引进上海的时任上海经委常任副主任江上舟,也在几年后抱憾而终。
过去几年,在美国对华掀起的贸易战和禁售令中,中国始终保持了对外开放的态度。
我们并没有因为中兴、华为的禁售令,而找苹果的麻烦。相反,在这期间,上海市政府大力引进了特斯拉工厂。
但开放的态度,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毫无戒备。
华为在其几十年的成长史上,始终秉持开放合作的态度,反对科技脱钩。
哪怕面对美国政府近乎疯狂的围剿,任正非仍然表示:
“只要美国公司愿意供给我们零部件,我们一定会购买的……华为不会走完全自力更生的道路,不会主动走向自我封闭。”
但这并不妨碍,过去十几年,华为以海思为核心,在产业链上准备了很多备胎技术。
没有这些备胎技术,华为恐怕早就倒在美国政府的围剿中。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产业发展史上,只讲对外开放、完全不设防的惨痛教训,已经足够写一本厚厚的教科书。
从大飞机到汽车产业……当初迷信“市场换技术”,对外不设防的幻想,最终只换来对手一次次的卡脖子。
反倒是背水一战的通信产业,成就了世界之巅。
按照规划,如果一切顺利,台积电南京扩产的28纳米产线,将在2022年、2023年左右投产。
这个时间点,几乎跟中芯国际的深圳28纳米产线同步。
所不同的是,28纳米对于台积电而言,只不过是旧瓶装新酒,它原有的28纳米产线,早在多年前,就已完成设备折旧。
而中芯国际的28纳米产线,要等到几年后才开始设备折旧。
这种折旧成本上的差距决定了,在这个节点上,台积电对中芯国际几乎是一种降维打击。
更何况,台积电还有更赚钱的7纳米、5纳米先进制程,丢掉28纳米,无关痛痒。
但对中芯国际而言,失去28纳米以上成熟制程,几乎就失去了身家性命。
我们当然期待、欢迎台积电是来帮忙的,而不是帮凶,也相信台积电会做出对得起历史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