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下的黄金发展期,医疗新基建怎么冲?
2021-05-12
来源: AI芯天下
在目睹了疫情造成的巨大伤害和冲击之后,各国政府均意识到加强公共卫生建设、提升公共卫生危机应对能力的必要性,新一轮医疗新基建浪潮正在展开。
疫情常态化恢复后进入窗口期
2020 年疫情影响之深远远超2003年的非典,推动着医疗行业扩容。
2020年年报收官,行业实现爆发式增长,较2019年进一步加速,其中新冠疫情相关品种需求持续旺盛奠定高增长基础,国内疫情常态化后的快速恢复带来增长加速。
2020年扣非增速从高到低排序为低值耗材、体外诊断、医疗设备、高值耗材,与19年相比,低值耗材大幅提速,主要源自防疫防护类产品等的高需求。
国内疫情受控后的需求恢复带来的反弹性增长将非常可观,比如占国内近半壁江山的IVD业务一季度恢复至50%以上增长。
2021Q1医疗器械行业在抗疫需求延续和常规业务复苏的双重驱动下延续去年的高增长态势,与20Q1相比增长迅速。
同时国内医疗器械市场未来几年的扩容有望提速。在2021年一季度中,公司已经从国内的订单需求上看到了大规模的医院新改扩项目。
在今年一季度,国内医疗企业业绩持续增长主要受益于国内疫情控制良好,医院采购逐步回暖,常规诊疗活动、体检、择期手术量显著恢复,使得国内常规试剂需求明显复苏,体外诊断业务实现强劲增长;
并且在国际疫情持续反复的情况下,疫情相关产品如呼吸机、监护仪、输注泵等需求依然旺盛。
细分子板块的发展趋势
2021Q1扣非增速从高到低排序为低值耗材、体外诊断、高值耗材、医疗设备,防疫相关的低值耗材、体外诊断板块增长迅猛。
①低值耗材:新冠疫情区域性爆发,疫情受益品种需求持续旺盛。由于实验室耗材产能短期内持续紧缺,产线扩张较慢,长期来看国产耗材产品质量改善,市占率或进一步提升。
②体外诊断:新冠业务常态化输出,常规检测持续回稳。国内疫情受控下,企业顺利复工复产,医院诊疗量逐步恢复,常规检测业务陆续恢复。
③医疗设备:海外抗疫需求持续旺盛,医疗新基建拉动新一轮增长。国际市场对抗疫设备如呼吸机、红外额温枪等需求持续旺盛带动,企业相关产品销售量维持高位;血糖、血压计等家用器械产品销售从疫情影响之中加速恢复。
④高值耗材:受损业务快速恢复,集采影响趋于缓和。收入增速主要受上半年疫情影响有所下滑,但利润端仍然保持较高增长。
国产替代+自主创新加速推进
国家卫健委近日发布的《国家卫生健康委2021年部门预算》强调:按照过紧日子有关要求、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的同时,合理保障了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预算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对外援助和部分常态化疫情防控等支出需求,体现在有关支出科目中。
从医院、科室的新建,到医院的智慧化升级,各地的相关部署均支持医疗器械市场的扩容。
随着“国产替代+自主创新”趋势的加速推进,中国医疗器械产业,也有望迎来高速发展的下一个30年。
目前,医疗器械行业也正在迈入又一个“金期,并呈现出”国产替代+自主创新“同时加速推进的趋势。
从市场空间来看,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主营收入预计2021-2022年将突破万亿元,未来10年的复合增长率将超过10%,有望打开医疗器械新的黄金10年。
在过去三十年里,高速成长受益于改革开放后国内工程师红利的迸发;
在未来,国内企业有望通过对技术能力、供应链能力、渠道力、多产品、多产线协同能力、智能分析的能力的整合,在深水区乃至无人区进一步突破,最终形成研发领域的竞争优势。
从数据来看,目前,对于器械耗材,低值耗材的国产化替代率程度最高,国产占比已达到90%。
而IVD及高值耗材领域的国产替代仍处于活跃进行中,前者国产化比例接近40%;在高值耗材中,国产心血管介入器械、骨科介入器械等开始显露头角。
因此,政策红利正在推动IVD产业的国产化,它将逐步成为未来医院的基础设施,IVD国内市场正处于进口替代的黄金年代。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超声医学影像设备行业起步较晚,但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专业门类齐全、基础技术过硬的产业体系。
展望未来,在中低端市场,分级诊疗下基层医院的采购有望带动持续放量。基层医院的加速建设对移动DR的需求一直在提升,有望成为医学影像领域新的增长点。
近年来,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是国内医院发展的重要趋势,从医院业务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建设、到远程医疗技术、再到智慧医院建设。
5G带动医疗健康服务升级
目前国内的医院新基建的发展水平仅仅在远程医疗、医院业务等方面比较突出。
随着5G网络覆盖程度的不断完善,医院新基建将会渗透到医院的整体运营管理,以及日常医疗行为当中。
未来医疗新基建的发展方向可能会使医院院内院外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
医疗服务通过信息化过程都延伸到了院外,会逐渐延伸到患者的预防、治疗、康复的各个环节;
同时,医院服务患者的目标群体也会不断延伸,随着5G建设与发展成熟以及医疗新基建项目真正的落地,未来医院将会发展到能够为患者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医疗健康服务。
建设公卫体系是长久课题
我国疾控中心在国家和省的层面应该需要一个相对独立的体系,但没必要在每个层级都去建一个独立的疾控体系。
省级往下的各级疾控机构应该与医疗体系融合在一起,否则疾控收入补偿容易不到位,进而导致人才流失的恶性循环。
但现在,层层分明的齐备的疾控体系基建,反而是在强化这两个体系的分裂。
这一轮的医疗新基建当然会加强中国医疗体系和公共卫生的硬件条件。但总的来看,对于整个体系中那些特别薄弱、或者亟须投入来弥补的东西,仍需要不断更新与发展。
结尾:医疗新基建布局将持续投入
我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医疗投入占GDP的比重显著低于欧美发达国家水平,差距仍然十分巨大。医疗新基建的建设将持续不断加强投入。
基层医疗、分级诊疗、数字医疗等方面均拥有巨大的市场前景,将迎来医疗新基建发展的黄金时代。
部分资料参考:中泰证券:《抗疫需求持续释放,医疗新基建带动新增长》
部分图片源自:中泰证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