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iyun官方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通信与网络> 业界动态> 5G商用落地 “样板间”未达预期, URLLC如何带头提前进入5.5G时代?

5G商用落地 “样板间”未达预期, URLLC如何带头提前进入5.5G时代?

2021-02-04
来源:与非网
关键词: 5G uRLLC B端市场

  广为人知的“5G之花”描绘了 eMBB、URLLC和 mMTC 三大类应用场景,3GPP 第一个 5G 完整标准版本 R15 主要在 eMBB 上比较成熟,随着基于 R15 版本的 5G 网络在中国规模建成和商用,eMBB 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 2020 年 7 月初 R16 版本冻结,在这一标准版本中,除了 eMBB 继续得到增强,URLLC 也进一步成熟。

  在公众对 5G 价值预期不太乐观的情况下,5G 的行业应用,即将 5G 视为数字新基建的关键和核心内容。希望通过 5G 与各行业的融合创新,使得 5G 的价值得到更好的体现,同时在行业数字化的乘数效应下拉动经济的转型和发展,已经成为不仅是运营商的强烈期望,同时更得到了各级政策制定者的关注。

  作为 5G 网络服务的提供者,运营商也都将目光聚焦在垂直行业市场上,纷纷推出 5G 专网服务,并探索 5G 在行业的解决方案和应用案例。2020 年举行的第三届“绽放杯 5G 应用大赛”上我们看到了 5G 在垂直行业的丰富应用,大多基于 5G 的高带宽、低时延特性,同时也利用 5G 网络切片、MEC 技术,提供了安全隔离、云网融合的专网服务。

  01、5G eMBB 规模商用,然商业模式并未闭环

  2020 年,中国在 5G 的建设上取得了巨大成就,新增建成约 58 万个 5G 基站,其中建成共享 5G 基站 33 万个,累计建成 5G 基站 71.8 万个,已经成为了全球最大的 5G 网络。5G 用户数也达到了 2.5 亿,发展速率远远超过了行业的预期,同时也占据了全球 5G 用户数的 80%以上,C 端用户数的增长大大拉动了 5G 手机的销量。

  然而 C 端市场并不是运营商关注的重点领域,在移动用户数达到 16 亿的高位数后,依靠渗透率提升实现用户增长已经不可持续。

  一方面,既然以 5G 来拉动整体用户数增长的模式不再成立,运营商也就没有了大规模推动发展 5G 用户的动力,尤其是以促销的方式,更多的也就是推出 5G 套餐,给有需要的用户签约新的套餐,同时能够维持和一定程度上增加 ARPU 值。

  而另一方面,在原本 4G 移动互联网使用体验尚可,新的应用并未流行的情况下,用户也并没有更换 5G 套餐的强烈动力。这也就出现了一个独特现象:三大运营商统计的 5G 用户数总计约 2.5 亿(中国联通并未公布,为估计值),但实际国内 5G 手机出货量仅 1.63 亿部,这用手机多卡是比较难解释的,一定程度上说明部分用户仅用了 5G 套餐,但实际并没用 5G 网络。

  B 端市场是运营商真正关注的重点领域。为了将 5G 网络服务应用到行业,三大运营商均推出了 5G 专网服务。

  中国移动推出“优享”、“专享”、“尊享”三类专网服务,提出“公网公用”、“公网专用”、“专网专用”的概念,为垂直行业提供满足不同 SLA 质量、安全隔离的专网服务。据统计,在中国移动的 100 个集团级龙头示范项目中,有超过七成的项目已经提出了明确的网络专用需求,分级的 5G 专网预期能够成为主要的增量市场。

  中国联通也推出了“虚拟专网”、“混合专网”、“独立专网”三类专网服务,分别提供“广域专网、优先保障”、“公专隔离、定制增强”、“物理专网、安全可靠”特点的分级专网服务。

  中国电信的专网服务分别命名为“致远”、“比邻”和“如翼”,“致远”基于公网提供广域接入、云网一体的专网服务;“比邻”则定位本地,实现业务的本地处理、云边协同;“如翼”则是区域专属、安全可信的物理专用网。

  然而,和 C 端 5G 用户数快速形成规模不同,B 端的 5G 专网服务还处在探索期,实际形成商用销售的专网服务并不多,不管是技术还是商业模式都并未成熟。

  以《5G 应用创新发展白皮书(2020)》对第三届“绽放杯 5G 应用大赛”的洞察来看,2018 年第一届“绽放杯”大赛有 67%的参赛项目处于创意、调研、功能设计的初级阶段,这一比例在 2020 年第三届“绽放杯”大赛的参赛项目中下降到 16%,更有 31%的项目已经实现落地商用。不过已经商用落地的项目仍属于“样板间”,定制化程度高,尚不具备大规模商用和复制推广的条件,很多商用落地项目仅能收回成本,尚未形成盈利。

  可见,5G 不管是在 C 端还是 B 端市场的商业模式都并未进入良性状态。

  02、5G 行业应用成熟,URLLC 仍是关键

  同样以“绽放杯”5G 应用大赛作为观察点,第三届大赛共有来自全国 30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 2388 家企业、科研院所、行业协会、政府机构等单位参与申报,申报项目达 4289 个。参赛项目继续围绕产业数字化、智慧化生活、数字化治理三大方向创新发展,三大方向分别占比 63%、31%、6%。与 2019 年相比,产业数字化项目比例获得 17%的增长,5G 技术加速与垂直行业深度融合。

  5G 应用的行业方面,工业互联网、医疗健康、智慧交通、园区(政务、商业等)、城市管理领域的项目数量位居前列,这五个领域项目数量占全部项目数量的 65%。工业互联网项目占比连续三年增长,占据全部项目的 28%,成为最具热度的 5G 融合应用领域。

  随着 5G SA 网络部署的加速和切片技术的发展成熟,三大运营商在 2020 年都启动了 SA 的商用,第三届“绽放杯”大赛参赛项目中有 19%使用了 5G 专网技术,主要应用在工业互联网、医疗健康、智慧交通、智能电网 / 能源等对时延、可靠性等技术指标敏感度较高的行业。

  具体到重点应用领域,5G 智慧工厂中,基于 5G 的高清视频监控、无人巡检、云化 AGV 等已经成为传统基于有线网络和 WiFi 网络的有益补充,尤其 5G+机器视觉,在实现产品质量检测、预测性维护等方面效果明显,成为关注的重点。然而工厂场景大多是确定性的场景,对关键业务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要求很高、部分基于机器视觉的产品质量检测、实时控制等对时延的要求也很高。

  5G 智慧矿山通过构建井下“一张网”,解决煤矿 6 大作业系统(煤系统、掘进系统、通风系统、运输系统、排水系统、机电系统)独立建设光纤网络造成的重复投资、维护成本高、不能满足移动场景需求的痛点问题。以焦煤集团 5G 无人矿山项目的经验,通过 5G 网络开展运输车无人驾驶、器械远程无人操作等应用,人员减少 50%,人员伤亡降低为 0,直接受益 4800 万 / 年。但同时煤矿安全生产要求核心网故障时(由于矿山环境的特殊性,这种情况并不罕见),业务不中断,对可靠性要求很高。

  5G 智慧港口通过用 5G 无线网络的远程控制替代传统有线控制,实现作业现场的无人化操作,提升了操作灵活性和可靠性,人工成本大幅降低,改善了工人的作业环境,港口作业效率显著提高。

  在岸桥区和堆场区,通过 5G 方案,相比人工码头,目前单台设备可节省 75%的人力,预计未来整个港区的人力会因此大幅降低,同时,生产效率整体提高约 50%。但是,为满足 5G 无人港口的要求,目前 5G 网络的端到端稳定性需要进一步提升。现阶段,5G 网络还不能完全支持某些场景的商用要求,特别是在稳定性这方面,还需要从设备层面进行进一步的增强。

  基于以上典型重点应用领域的分析,对于 5G 的低时延、高可靠性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而定义这方面技术的 URLLC 标准在 2020 年 7 月刚刚冻结,产品实现相对于标准还有一定滞后,接下来介绍 URLLC 的标准和实现情况。

  03、URLLC 典型业务需求

  下表是 3GPP TS 22.261 标准规定的一些典型 URLLC 场景及其时延、可靠性要求:

forward (62).jpg

  R16 定义的典型 URLLC 业务需求和流量模型

forward (61).jpg

  04、URLLC 实现超低时延的关键技术

  在「5G 行业应用」公众号之前的文章“5G 网络切片的七种武器(二)”中介绍了 5G 实现超低时延的途径。这里我们从标准的层面介绍下 R15、R16 中的实现情况。

  R15 中定义了以下几种减少时延的关键技术:上行免授权:指 5G 基站 gNB 通过激活一次上行授权给 UE,在 UE 不收到去激活的情况下,将会一直使用第一次上行授权所指定资源进行上行传输,其有两种传输类型:type 1——由半静态无线资源控制 RRC 通过高层信令进行配置和 type2——由态下行控制信息 DCI 进行指示上行免授权的激活和去激活。上行免授权调度通过一次授权,可以多次使用资源,减少了信令交互的时延。Mini-slot(微时隙):5G NR 可以通过增大子载波间隔(SCS)可减小时隙长度,缩短调度周期,但这种方式系统调度周期仍然需要与时隙周期耦合。因此定义了 Mini-slot 进一步缩小调度周期,Mini-Slot 的起始位置是可变的,且持续时间比典型的 14 个符号的时隙更短,原则上可以最小一个 OFDM 符号,实际在 R15 中定义下行的支持 2/4/7 个持续符号的配置。上行支持 1/……/13 个持续符号配置。URLLC 抢占 eMBB:在资源调度中,规定 URLLC 业务可以抢占 eMBB 的资源,也可以使得低时延业务可以更快的传输,降低时延。R15 规定了下行的抢占。R16 中,进一步对 URLLC 进行了增强,主要包括:DCI Format for URLLC:重新对于调度 URLLC 的 DCI Format 进行设计,DCI Format 的最小长度相对于 R15 中的 fallback DCI 将缩短 10~16 bit,而最大长度将于 R15 中的 fallback DCI。

  PUCCH 增强:主要关注进一步优化时延。在 R15 中,在 1 个 slot 中只有 1 个用于 HARQ-ACK 的 PUCCH 可以进行传输。而在 R16 中考虑 1 个 slot 中可有多个 PUCCH 可用于 HARQ-ACK 反馈。此外在 R16 中考虑对 1 个 UE 可以同时构建 2 个或 2 个以上的 HARQ-ACK 码本,以支持不同的业务传输。PUSCH 增强:为了增强无线传输的可靠性,R15 定义了 slot 级别的重复传输,但这不利于降低时延,R16 中增强支持 Mini-slot 级别的重复,同时支持多套免授权配置。弥补 R15 的不足,R15 支持了上行的 URLLC 抢占。

  TSN:R16 引入了时延敏感网络 TSN,通过将 5G 系统作为一个网桥,透明集成在 TSN 网络中,实现 5G 系统的时延确定性,具体实现可以参考[5G 行业应用]公众号之前的文章“冻结在即,提前揭秘 5G Rel-16 标准重要组网技术 --5G Rel-16 支持垂直行业组网的新特性”。

  05、URLLC 实现超高可靠性的关键技术

  在提高可靠性方面,5G 采用了以下关键技术:

  URLLC 高可靠映射表:5G 支持根据不同的可靠性目标,配置不同的 CQI 和 MCS 映射表格,以下是 99%可靠性的 MCS 映射表。

forward (60).jpg

  CQI 和 MCS 映射表格原理是根据传输业务的 BLER 设定调制阶数,通过降低调制阶数来获得空口传输的可靠性,但其代价是降低了频谱效率。数据重复传输:在上下行信道上进行 slot 的重复传输,可以放宽时延要求的条件下提升传输的可靠性。R15 仅能进行 slot 的重复,R16 增强为 Mini-slot 的重复传输,降低了对时延的影响。UE 间的上行复用:UE 可以基于 UL Cancelation 指示取消对应的上行传输。URLLC 的 UE 还可以通过动态 Power Boosting 的方式提升功率,提高上行传输的可靠性。PDCP 复制:前面介绍的都是在单链路上提高可靠性的技术。为了提升可靠性,还可以采用多个载波的方式提高可靠性。这种情况下通过 PDCP 在不同载波的复制,能够提高可靠性,并保持低时延。R15 支持 1 个 PDCP 到 2 个 RLC 的复制,R16 增加到 4 个。

forward (59).jpg

  无线网络的超高可靠设计,5G 网络在应用中还面临其它的可靠性风险,比如 gNB 与核心网的传输链路中断,这在某些环境下是常常发生的,比如矿山、港口等,而这些行业的应用对于可靠性又有异乎寻常的要求,尤其是在承载的是生产业务的情况下,业务终端将会导致比较大的损失。因此 URLLC 还提供了以下冗余手段实现可靠性,以及在出现故障时保持业务的可用性:端到端用户面冗余:即在 UE 和用户网络之间建立两条独立的 PDU 会话,用于 URLLC 业务的传输。这适用于无线环境可能无法满足传输要求的场景。N3/N9 接口冗余:即为 PDU 会话建立两条独立的 N3 隧道,适合无线满足要求,但是回传网络可能容易出现故障的场景。单业务双终端冗余:在一个业务中通过两个终端两个 PDU 会话实现冗余传输,适合到无线和回传网络都可能无法满足要求的场景。N4 链路中断会话保持:对于下沉 UPF 的场景,由于传输链路导致 N4 接口断链,可在 UPF 中实现会话保持功能,保持业务的持续,这时原本建立会话的业务不会中断,但是新的业务无法建立。N4 断链新用户可接入:对于部署了下沉 5GC 的场景,因为用户签约数据在大网 5GC 上,通过 UDM 数据在两套 5GC 之间保持同步,当与大网 5GC 的链路中断时,可以在备用 5GC 上实现新业务的接入,提高网络整体可靠性。

  06、写在最后

  URLLC 作为 5G 赋能行业的关键应用场景,其实现超低时延和超高可靠性的技术集经过 R15、R16 两个标准版本的演进,已经基本具备,但是仍然需要看到,不管是系统厂家在功能的支持上,还是终端的支持程度都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而由于垂直行业的应用,尤其是生产相关类的应用,对于可靠性的要求又非常高,因此只有 5G URLLC 实现比较成熟商用的时候,才能更好的为垂直行业提供统一的基础网络服务。

  而我们也看到,5G 原定场景也是处在发展过程中,在仅商用一年的时候,5.5G 的概念已经提出,在原有三大应用场景外,提出了 UCBC、RTBC、HCS 三种应用场景。UCBC 上行超宽带,实质上是针对垂直行业需求的 eMBB 应用。RTBC 宽带实时交互,是在低时延基础上,带宽提升 10 倍,以打造人与虚拟世界交互时的沉浸式体验,支持比如 XR Pro 和全息等应用。HCS 融合感知通信则针对车联网和无人机两大场景,在提供通信能力的同时,通过将蜂窝网络 MassiveMIMO 的波束扫描技术应用于感知领域,实现无人机和车辆的感知;如果延展到室内场景,还可提供定位服务。可以预期,随着 5G 和行业融合的深入,还会有更多的典型场景出现。


本站内容除特别声明的原创文章之外,转载内容只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联系电话:010-82306116;邮箱:aet@chinaaet.co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