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iyun官方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嵌入式技术> 开云公司官方网站> 国内eSIM赛道三驾马车已备好,物联网应用落地按下“加速键”

国内eSIM赛道三驾马车已备好,物联网应用落地按下“加速键”

2020-11-30
作者:王洁
来源:电子技术应用

10月1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批文,同意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开展物联网等领域eSIM技术应用服务;在今年年初,工信部已经发布了关于中国联通开展物联网等领域 eSIM 技术应用服务的批复。至此,三大运营商均获得在物联网领域开展 eSIM 技术应用服务的批准。与此同时,中国移动启动了大规模eSIM晶圆采购,采购总规模达7000万颗(紫光国微旗下紫光同芯独家中标)。种种迹象表明,国内eSIM市场的“春天”就要来了!

目前eSIM市场国内外的发展呈现怎样的局面?影响eSIM在终端产品中大范围落地的阻力在哪里?物联网领域的放开,是否表示手机eSIM也不远了?……带着这些疑问,kaiyun官方注册近期独家采访到了紫光国微副总裁苏琳琳女士和英飞凌科技安全互联系统事业部市场经理刘彤女士,作为在eSIM领域有着突出表现的企业,他们是如何看待eSIM接下来的发展呢?

一、eSIM目前的市场情况及未来发展前景如何?哪些细分市场有望迅速增长?

苏琳琳:eSIM最大的特点就是SIM卡直接嵌入到设备芯片上,拥有成本低、占空间小、配置灵活、可靠性高等特点,在物联网设备领域eSIM优势明显,满足物联网设备体积较小、抗震要求较高和存储需求较低的特点。同时,eSIM也是运营商拓展新业务的重要抓手,将拓展其在消费物联网及工业物联网领域的业务发展。在国内市场国家大力推动5G基础建设和工业物联网的大背景下,可以预见在车联网、智能家居、工业物联网和可穿戴设备领域的eSIM的需求会得到快速的增长。

刘彤:物联网的确是eSIM的重要应用市场之一,从物联网领域来看可以细分成三块:

一是车联网:车规级eSIM用于前装T-box,为车主提供方便的导航、紧急呼叫、OTA下载等功能。随着5G的发展,V2X车路协同等应用对于智能化、网联化提出更高的要求。打个比方,将来的车可以想象成一个有着四个轮子的智能手机。

二是工业物联网:能源管理、水电气三表、资产追踪等应用。

三是消费级物联网:如可穿戴市场,今年疫情以来,大众对于健康越来越重视,很多智能手表推出了健康监控功能(所谓手腕上的医生);运动手表的销量也越来越多,很多人跑步健身的时候都会带着有通话功能的运动手表,而不是手机;另外儿童手表也是重要的应用。

二、贵公司在eSIM技术上的主要产品?主要竞争优势有哪些?近年的业绩表现如何?

苏琳琳:基于eSIM技术,紫光自主开发了支持GSMA规范的eSIM芯片和配套方案,eSIM产品支持多种封装形式,包括5*6mm、3*3mm、2*2mm的贴片封装和更小尺寸的WLCSP封装。

1.jpg


竞争优势:公司长期致力于金融支付、身份识别、物联网、移动通信等领域的安全芯片设计和开发,芯片开发经验丰富。拥有一流的芯片开发技术团队,超过20年的芯片开发经验,了解智能卡行业应用需求,结合行业需求进行芯片设计,减少后期软件开发难度。在通信领域SIM份额国内第一,全球第二,有丰富的SIM研发经验和行业经验。

业绩表现:

1、2018年独家中标中移物联4000万颗消费级eSIM晶圆、1000万工业级eSIM晶圆;

2、2020年再次独家中标中移物联4000万颗消费级eSIM晶圆、3000万颗工业级eSIM晶圆;

3、联通华盛2020年招标RSP小容量卡500万张,紫光独家供应所有芯片。

刘彤:英飞凌提供了全面的、完整的解决方案组合,能够满足不同应用的需求。英飞凌推出的OPTIGA™ Connect eSIM解决方案中,面向物联网应用的产品是基于非常强大的安全控制器,获得了CC EAL 5+认证。面向消费级应用的产品是基于SLC37安全芯片,获得了通用标准CC EAL6+认证,提供稳健且可靠的保护机制,为关键数据、敏感数据提供安全的存储。这是英飞凌科技安全互联事业部这么多年非常具有优势的技术强项,也一直处于全球领先的地位。

2.jpg


竞争优势:英飞凌OPTIGA™ Connect eSIM解决方案的核心优势,首先是一个符合GSMA最新规范同时支持最新的5G规范的产品,并通过的业界最高标准CC EAL4+的安全认证,封装也非常小,这是基本性的优势;其次是它最重要的优势是易用性,提供端到端硬件和软件统包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并且在IOT的解决方案预置初始码号。这是与客户充分沟通,理解了市场上用户的需求和痛点,帮助客户切实解决他的问题,这也是英飞凌最大的优势。

业绩表现:根据市场研究机构ABI Research在今年年初发布的报告中指出,2019年上半年,英飞凌的eSIM出货量位居全球第一。

英飞凌和印度运营商——塔塔通信进行合作。塔塔通信是印度非常大的一个运营商,它也是非常看好eSIM市场,投资了非常多建立MOVE™ eSIM Hub平台,投入了非常多的资源和人力到这个领域。

三、国内外eSIM市场发展情况有何不同?eSIM是否有望在中国得到进一步普及?

苏琳琳:国内外eSIM市场发展情况不太一样,国外目前在移动终端上集成eSIM的产品越来越多。目前国内eSIM目前技术和规范已经趋向成熟,三大运营商近期才全部获得联网等领域eSIM技术应用服务的批复,运营商和终端厂商正在加紧探索适合于国内市场eSIM的业务和市场模式,目前主要集中在物联网应用上。

在市场的巨大驱动力和运营商优化自身业务模式的驱动下,工信部和运营商一直在积极关注和推动eSIM在中国的发展,近期三大运营商全部获得eSIM物联网技术应用服务的批复是一个重大的进步,我们相信未来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发展,eSIM的应用场景将逐步丰富。

刘彤:相较而言,中国在物联网尤其车联网布局较早,在消费者方面则相对保守,其实中国的eSIM起步并不晚。

三大运营商在几年前已经对车联网进行了积极的布局,对于消费级产品的领域,智能手表作为其中的代表产品已经在部分城市试商用,这次的政策其中第七条特意提到“确保eSIM终端和服务器使用公开通用的技术方案,不得限制eSIM设备在其他运营商网络上使用”,这些都是开放和积极的信号,对广大消费者来说,将来会有更多的终端面世,方便我们的生活。

四、影响eSIM在终端产品中大范围落地的阻力在哪里?公司在加速技术落地方面有何举措?

苏琳琳:影响终端落地的原因很多,包括用户、终端、网络和系统等多个方面。

第一、目前国内主流的移动终端仍然是支持实体卡为主的,嵌入在主板上的eSIM会增加终端设备一定的生产制造成本,在价格敏感、移动终端产品迭代更新非常快的的国内市场,终端厂商必须要考虑这些因素。

第二、eSIM嵌入在终端上,一旦eSIM出现故障,基本上无法修复,只能更换终端,从这个角度来看,反而不如传统SIM卡方便和安全,也是一个技术因素。

第三、不同于传统SIM卡换机只需要换卡,eSIM嵌入在终端上,用户入网、换机、或者是设备出故障后的信息迁移,都需要后台系统的配合,所以eSIM并不简单是一个芯片,后面有一整套系统、流程的配合与支持,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来逐步达成。

作为国内领先的专业eSIM产品解决方案提供商,紫光国微旗下eSIM卡芯片产品已成系列化,并早已与三大运营商展开深入合作,在产品、技术、应用和解决方案等方面均有相关合作。

除了对中移物联eSIM晶圆的独家中标供货以外,在信息安全方面,紫光国微的安全芯片产品是首款通过中国联通eSIM管理平台测试的中国芯,拥有高安全、高可靠、大容量等性能,能够节省更多终端空间、适应更复杂的外部环境、维持更长使用寿命和数据保存周期,契合eSIM对安全性、稳定性的极高要求;同时支持“一号多终端”的新业务形态,助力加快国内eSIM新技术全面应用的步伐。

刘彤:影响eSIM在终端产品中大范围落地的阻力可以归结为三点:

一是RSP平台,这是云上的后台,对运营商的码号资源、运营商的密钥进行安全存储和管理。对于运营商来讲,建设这样的平台,投资非常大,是需要时间的。

二是设备制造商在涉及到物联网产品时,需要经过好几个阶段:绘制PCB板、硬件打板、测试电气信号功能,还有内部软件测试。最后一步是要跟平台进行对接,然而在测试的时候可能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从而会影响到产品计划。

三是很多的设备制造商客户,尤其是一些物联网客户刚刚接触这样的产品,对于整个生态系统都不是非常了解。对于他们来讲,最擅长的是物联网设备的应用场景,连接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但他们可能不会投入非常多的研发资源到这里面。

英飞凌目前最主要的是解决用户痛点,了解什么样的用户真正需要eSIM功能。英飞凌推出OPTIGA™ Connect解决方案是希望能够提供一个易用性的产品,能够解决用户痛点。随着技术的发展,后面越来越多的领域会有更多的要求,英飞凌希望能够在一个领域做好之后,把成功的经验复制到其它领域。

五、携带eSIM卡的手机丢失后怎么办?eSIM卡在可靠性和安全性上真能提供过硬的保障?

苏琳琳:从业务流程的角度上,eSIM卡的挂失和SIM卡的挂失运营商都会有很完善的流程;从硬件角度来讲,紫光eSIM芯片采用全球先进的工艺制造而成,具有高性能、高安全和高可靠性的特点,可以为用户提供过硬的安全保障,抵御各类安全攻击。

刘彤:GSMA(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对于eSIM的安全性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可以说,eSIM的安全性要求是高于传统可拆卸式SIM卡的。这个“安全性”不是企业自己讲的,一定要有第三方背书。目前英飞凌推出的OPTIGA™ Connect eSIM方案,是基于获得了CC EAL 6+认证的SLC系列安全芯片,并且软件也获得了CC EAL 4+认证。除了产品之外,英飞凌的供应链甚至制程都已经进行了测试和认证,在GSMA的官网上面可以查到。

六、如何看待近日工信部对eSIM技术在物联网等领域的放行?物联网领域的放开,是否表示手机eSIM也不远了?

苏琳琳:工信部的新举措在政策上能有效加快互联网产业应用从消费型向生产型转变,随着5G时代的到来和万物的结合,在物联网设备领域,eSIM卡充分发挥了自身的优势,具有体积小、抗震要求高、寿命要求高等特点,eSIM卡与其无缝连接。紫光将加速开拓物联网市场,发挥自身产品优势,在车联网、智能安防等领域实现项目落地。

eSIM的发展离不开运营商、芯片商、卡商、终端商等上下游企业联合发力。物联网领域的放开是eSIM技术应用的一个新阶段,随着应用的逐步落地,效果的逐步展现,将推动eSIM在国内的进一步发展和进步。eSIM的使用涉及的环节众多,后面有一整套系统、流程的配合与支持,需要经过市场的检验、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来逐步达成。

刘彤:这次的政策落地是非常好的风向标,也是很好的时机,随着5G的大面积铺开,体现了中国积极开放的态度。随着技术的发展,标准的演进以及检测标准的推出,车联网(前装t-box)、智能手表、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位置追踪、设备监控等应用都大有机会。英飞凌有非常齐全的产品线,包括车规级、工业级和消费级产品,在三个领域都有非常强的产品,举例来讲,英飞凌的eSIM产品就像铁人三项运动员一样,每一项都很强,而且非常全面。

eSIM是一个标准化的产品,文件中也特意提到了要使用公开通用的技术方案,目前国内的标准也在紧锣密鼓的制定中。eSIM的初衷就是制定标准化的产品,保证互操作性,也就是说在标准化和公开开发的平台上互联互通。举例来说,在中国生产的终端加装了标准化的eSIM,出口到国外去,能跟国外的云平台沟通并下载国外码号,这种开放性不是限制,反而会大大方便用户使用,并促进eSIM的发展。

后记:StrategyAnalytics 发布的最新报告预测,到 2025 年,用于物联网应用的 eSIM 的销量将增长到 3.26 亿美元。eSIM卡不管是在安全性、抗震性、尺寸,还是在封装结构上,相比传统SIM卡都有着巨大的优势。然而eSIM并不是一个新的技术,实际上国内的eSIM业务已经开展了数年时间,却迟迟没有出现终端产品大范围落地。随着当下5G、物联网的蓬勃发展,加之自身的优势使得eSIM特别适合于物联网应用,工信部对eSIM技术在物联网等领域的放行对eSIM和物联网二者的发展来说都是重大的机遇。

长远来看,相对传统的SIM卡,eSIM似乎有取而代之的劲头。就物联网领域来说,eSIM的前景没有太大的悬念了,至于手机何时能普及eSIM?业内普遍认为还需要一个5-10年的过渡期。而5G已经来了,这个过渡期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呢?最近三大运营商紧锣密鼓打造超级SIM卡,超级SIM卡是由紫光国微推出的一款同时支持通信功能和大容量存储功能的新型SIM卡。公开资料显示,这张卡可以全面兼容5G/4G/3G/2G网络,既可以当饭卡、门禁卡、交通卡,也可以当作车钥匙或进行5G电子签名、大额转账等,芯片支持了量子安全功能,并通过了CC EAL6+安全认证。苏琳琳表示,超级SIM卡目前已经在三大运营商开启试点销售,覆盖超过13个省市地区。据悉,紫光国微正在积极探索超级SIM卡在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边缘计算等相关领域的应用场景。


此内容为AET网站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