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丨第三次冲击高端,联发科的艰难一战
2020-05-20
来源:Ai芯天下
前言:
联发科已经错过的4G机会,而在眼下,它正面临新的挽救市场、冲击高端的艰难战役。这是一场硬仗,一面是踌躇满志的联发科和天玑系列,一面是叫好却不知是否叫座的手机厂商与消费者。
一再错失机遇的联发科
2016年年末,这一年的联发科营收大涨,但毛利率大衰退,创下新低,而在此背后是联发科在定位、生产和营销中的隐患。
2017年联发科的营收也开始下跌,全年总计收入2382亿元,跌幅为13.54%,同年联发科的智能手机处理器芯片出货量大幅下滑,市占率位居第三名,共15%。
当时,联发科的重磅产品Helio X30面市,这款被公司寄以厚望、视为挑战高端的手机处理器芯片,在整个中国市场,只有魅族和美图手机愿意尝试。
出货量首次出现下滑,可归因于产品路标进展缓慢及3G处理器需求急剧下降,这导致了联发科在主要的中国市场份额下跌。
去年初联发科完成了与晨星开云棋牌官网在线客服的整合,两家合并之后,联发科少了一个竞争对手,手机芯片的价格可以比较稳定一些。
两者合并后,联发科对组织架构进行了一次调整,将事业群划分为以手机为主的无线产品事业群、智能设备和智能家居三类,其中智能家居囊括了电视芯片、显示器芯片和时序控制器。
一系列整顿有所成效,在2018年10月股价跌至谷底的200新台币后,联发科开启了超过一年的股价回升之旅,至2019年底已经升至450新台币,涨幅超过100%,其市占率、毛利率均呈现回升趋势,双双超过40%。
5G冲击高端却屡受打击
3G时代是联发科的辉煌时代,连高通都对其忌惮三分;4G时代的联发科错失良机,多方原因使得联发科被迫放弃高端芯片市场,专攻中低端芯片。
重启高端市场的联发科,想要抢先进入5G市场,“天玑”以“指引5G方向”的意蕴,成为联发科新一代高端芯片的名称。
5G时代自然是联发科崛起的机会,短时间内已经发布多款5G芯片:天玑1000系列、天玑800系列。
自从进入到2020年以后,各大国产手机厂商似乎都已经不再留恋4G手机市场,纷纷进入到全新的5G手机时代开始博弈,但由于高通骁龙765G、骁龙768G等中端芯片都逊色于华为麒麟820芯片。
所以对于很多国产手机厂商而言,面对高通中端芯片失去了优势以后,也是直接将希望寄托于联发科身上,毕竟在中端芯片市场挤牙膏的高通,显然已经不能够肩负重任。
此前联发科芯片的性能确实很一般,但是在2020年左右,联发科倒是推出了不少高性能的产品。
当然在联发科没落的过程中,也有人称联发科一定程度上是被小米坑了一下。当年联发科和魅族合作,魅族将联发科的芯片用在了高端机上,努力的给联发科营造高端芯片的氛围,后来小米将联发科的芯片用到了千元机上,联发科马上“悲剧”了,档次瞬间就被打了下来。
用天玑1000+和天玑820再度发力高端
5月7日,联发科召开了一场线上媒体沟通会,推出天玑1000的升级版“天玑1000+”,增加了对144Hz刷新率的支持,并在5G、性能、显示等方面有所提升。
不难看出,升级版的所有新增功能,都在迎合着今年旗舰智能手机的主流卖点,也侧面体现了联发科对“天玑”的执着与期待。
5月19日,vivo将发布首款搭载该芯片的手机iQOO Z1,此前iQOO Neo 3已将高通865手机的最低价格拉低至2698元。
那么,Z1的定价如何,未来销量又将如何,或许将为联发科此次的“高端战役”写下一个初步的结果。
根据官方介绍,这款天玑1000+搭载MediaTek 5G UltraSave省电技术、HyperEngine 2.0游戏优化引擎和MiraVision芯片级画质引擎、支持144Hz高刷新率。
同时,来自iQOO手机的消息也显示,在接下来的新机上将全球首发这款天玑1000+。届时,搭载联发科旗舰级5G SoC的新机也将加入5G手机市场的竞争中。
而在此期间推出的5G机型,除了拥有自研处理器的华为外,多是搭载了来自高通的5G SoC。
其中,同样定位旗舰级别的高通骁龙865 5G SoC,频繁地出现在多个品牌的旗舰或高端产品上。
除了天玑1000+之外,联发科还为千元机准备了天玑820处理器,表现同样抢眼。天玑820采用台积电7nm制程,CPU由4个2.6GHz的A76+4个2.0GHz的A55组成,安兔兔跑分高达40万,而麒麟820的分数只有38万+。
这对高通处理器手机来说冲击非常大,在2499元上其他品牌手机上搭载的高通5G处理器也就高通销量768G,和天玑1000+差距实在是有点大,并且天玑1000+还支持144Hz的屏幕刷新率。
就目前来看,联发科的高通芯片打的是价格战,在性能差不多的情况,天玑1000+的价格优势会变得更加明显,搭载天玑1000+的产品可以进一步提升竞争力。
结尾:
联发科低价格的策略很适合当下竞争激烈的市场,只是价格便宜可能还不够,因为联发科已经很多年没有推出高端芯片了,手机产商们难免会抱有怀疑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