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iyun官方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通信与网络> 业界动态> QQ删除图片事件背后:"缓存信息"到底算不算个人信息

QQ删除图片事件背后:"缓存信息"到底算不算个人信息

2020-05-12
来源:新浪科技综合

近日,多位阅文作家称,在QQ群聊的过程中,自己保存到手机里的图片,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QQ软件自动删除。QQ方回应称,所删除的图片是QQ内的临时缓存图片,不是用户保存在系统相册的照片。目前该事件的真相还有待查清。很多网友比较关心缓存信息到底算不算个人信息,平台能否随意删除这些信息。传播君邀请多位专家一起探讨。

ded3-itmiwrz0427605.jpg

  王四新:中国传媒大学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副院长

  核心观点:缓存信息一般属于个人信息,也可能属于个人隐私信息。

  缓存信息简单来讲就是存在于服务器上的临时性信息,也就是说,这些信息的存续时间是由服务提供者和用户之间通过服务协议约定的。

  因此,这类信息属于用户个人信息,也可能属于用户的个人隐私信息。如果能够通过这些缓存信息精准识别个体用户的话,就属于个人隐私信息,如果这些缓存信息不能完全识别一个用户的信息,只能算作是个人信息。

  服务提供者和用户通过服务协议的方式来解决如何处理缓存信息的问题。如果服务提供者在服务协议的范围内删除这些信息,我认为就没有侵犯用户的权益,如果在服务协议范围之外删除用户照片等信息,就侵犯了用户个人权益。

  谢永江:北京邮电大学互联网治理与法律中心执行主任

  核心观点:系统定时清除自动缓存信息一般不会构成对用户隐私的侵犯。

  QQ删除用户图片事件涉及到的一个问题是,对于系统自动缓存的文件,用户是否有合理的隐私期待。对于“合理隐私期待”的判断标准,一般认为有两点:一是主观上,当事人表现出对其隐私权的实际期待;二是客观上,社会公众认可当事人的隐私期待是合理的。

  如果当事人将某项信息视为隐私并希望长期保存,一般应当主动为之,对于系统自动清除缓存信息,当事人应当预见到该信息不会得到长期保存。所以,系统定时清除自动缓存信息一般不会构成对用户隐私的侵犯。

  如果因系统原本设定了缓存时长,用户使用习惯已经形成,则用户在缓存时长范围内对其隐私信息的保存有合理期待。之后若平台方因系统变更的原因,缩短了系统缓存时长,则应当提前告知用户,否则可以认为构成对用户隐私信息的不当删除。

  何延哲: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工作组专家

  核心观点:如果缓存信息不具备可识别个人身份的特性,一般不属于个人信息。

  缓存信息的种类比较多,概念也比较宽泛,比如文字、文档、图片、语音、视频,甚至普通的网络访问数据包都可能成为缓存的对象。而且,通过缓存方式优化用户使用体验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

  出于用户使用便利性角度缓存的音视频、表情包等数据不具备可识别个人身份的特性,一般不归类于个人信息。除非平台方通过对缓存数据的分析,提取了用户的影视剧观看记录、情绪状态等,且该提取信息与个人身份或其他个人信息相关联,则属于反映个人活动情况的个人信息。

  如果直接将网络数据包中的个人信息进行缓存,如身份证、银行卡号等,然后未经用户授权同意向他人提供或用于其他目的,则明显属于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行为。

  因此,对缓存信息采取什么样的保护措施要看缓存信息的性质是什么。如果缓存信息是个人信息,则需要按个人信息的保护规则予以保护,如果缓存信息并无其他特殊性,则采取一般措施保障相关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即可。

  刘晓春: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互联网法制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核心观点:是否属于个人信息取决于缓存信息的性质是什么。

  简单来说,缓存信息是否属于个人信息取决于缓存信息的性质到底是什么。如果只是一些表情包等信息,那么不算个人信息。如果平台方删除的是用户想要保存的聊天记录资料等信息,与用户隐私利益等人格利益相关,并直接或间接与用户身份关联,则会影响到用户对该信息的控制权,那么该信息就很有可能属于个人信息。

  支振锋: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

  核心观点:只要能够识别个人身份的信息都属于个人信息。

  缓存信息不是问题的关键。一是用户手机里的数据(信息),原则上属于用户资产,所有权和控制权都归于用户;二是只要是能够和用户建立起联系的信息、能够识别个人身份的信息,都是个人信息。


本站内容除特别声明的原创文章之外,转载内容只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联系电话:010-82306116;邮箱:aet@chinaaet.co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