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侧微电网助力可再生能源消纳
2019-05-16
来到河南省鹤壁市东杨工业园区时,天虽然有些阴沉,但徐徐的春风十分宜人。眼前的一片绿意盎然之间,一台低风速风机正在缓缓转动叶片,将田野上空的风能转化为电能。
这台2MW风机属于用户侧微电网“风光储充控”一体化应用项目(即鹤壁信德微电网示范项目),由河南奥璨售电有限公司与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建设完成。与之相配的,还有位于河南信德塑业有限公司厂房的4.2MW屋顶光伏,以及提供动态电力支撑的1MW*4h全钒液流电池和200KW*10s超级电容的储能系统。各项设备通过统一调度和集中控制形成区域型能源互联网,可满足园区全部电力负荷供应,余电还可返送电网。
4月26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在河南省鹤壁市组织召开该项目现场评估会。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常务副理事长杨昆、中国电科院名誉院长周孝信院士以及来自清华大学、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等单位的15位专家组成的评估专家组对项目建设、运行和技术应用进行了分析评审。
100%消纳可再生能源发电
多项领先技术确保电网运行稳定
促进可再生能源就地消纳及降低用电成本等优质属性,使微电网契合了我国电力体质改革的方向。近年来,国家自下而上对微电网发展的推动力明显增强: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陆续出台了《关于推进新能源微电网示范项目建设的指导意见》《推进并网型微电网建设试行办法》等文件,促进微电网健康有序发展。
《推进并网型微电网建设试行办法》要求,微电网电源以当地可再生能源发电为主,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占比在50%以上。如此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渗透,意味着系统稳定性会因为多种新能源接入和新能源波动较大的特点而受到影响。
“鹤壁信德微电网示范项目可再生能源渗透率高于70%,可靠率高于99.99%,可实现并网和孤岛两种模式运行,具备电力供需自我平衡运行和黑启动能力,孤岛转并网及并网转孤岛的切换时间少于10毫秒,并网时用户侧电能质量高于大电网单独供电时电能质量,独立运行时能保障全部企业重要负荷连续供电不低于4小时或单一企业连续生产不低于4小时。”IEC国际微电网保护及动态控制标准项目牵头人郑德化介绍说。
经过现场实验测试,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有力地支撑了IEC TS-62898-3-1微电网技术要求——‘保护和动态控制’标准的制定。项目的核心技术——微电网动态扰动控制技术、暂态扰动控制技术以及故障保护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同时,项目因地制宜探索了分布式能源和智能微电网先进保护控制技术的应用及PPP微电网商业模式与微电网售电业务,形成了具有显著特点且易于复制的微电网模式。
提高区域用电稳定性
降低用电成本10%
虽然2018年以来全国各地多个微电网项目陆续投运,但是微电网并未如预期中蓬勃发展。究其原因,有政策细节的落实情况,有市场对其走向的观望,亦有与大电网之间的博弈,以及不够成熟的商业模式。
供电可靠性低、用电成本高等问题是国内大多数工业园区配电面临的现状。河南奥璨售电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技术总监梅颜向记者介绍,基于IEC微电网标准建设的鹤壁信德微电网示范项目是国内“首台、首套、首创”,多项新技术可保证电力平滑系统输出和电能质量,为系统稳定运行提供有效支撑。
梅颜透露,该项目是就地发电、就地利用,以微电网为主体开展新能源售电业务的应用模式在河南首次落地。得益于微电网所带来的管理优势,此项目的投运将为企业用电成本降低10%左右。整个项目一二期完成后,将形成园区性综合能源互联网,为企业提供冷热电等多种能源,每年可提供3300万千瓦时绿色可再生能源,二氧化碳减排 31000 吨,社会效益十分可观。
如今国内提倡大力发展工业园区,而满足风、光、燃气、地热等可利用能源的地区工业园区众多,如东北、内蒙、陕西沿海地区、河南省内满足三类风光资源的西南部、两北部等地区都可发展区域能源互联网项目。但这并不意味着微电网的发展将一路畅通,如何将典型模式复制推广,如何调动社会资本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如何与大电网相辅相成协同发展,都是业界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