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鑫存储出席GSA峰会,阐明当前中国存储器市场的需求和机遇
2019-05-16
随着5G、大数据、物联网和AI等应用的兴起,服务器和数据存储迎来了巨大的市场增长需求。根据市场分析机构IHS Markit的预测,未来几年,服务器里面的DRAM需求会高速增长,应用在智能手机的DRAM也将保持28%的成长率,而整体DRAM供需增长将保持在20%左右。面对如此巨大的成长机遇,除了三星、SK海力士和美光等大厂在持续投入外,国内也涌现出了长江存储(武汉)与长鑫存储(合肥)两家基于IDM运营模式的大公司。
长鑫存储的董事长兼CEO朱一明先生在上海举办的GSA峰会上,发表了《中国存储技术发展与解决方案》主题演讲,阐述新时代下中国存储器市场的巨大需求和发展机遇。
长鑫存储的董事长兼CEO朱一明先生
市场创新需求快速发展,驱动DRAM产业本地化正当时
朱一明在演讲中指出,中国市场应用创新方兴未艾,移动支付,电商等领域已位居世界领先,未来人工智能、5G应用落地能力继续领先世界,带动了DRAM需求的进一步增长。回看其发展轨迹,数字产业正经历从传统计算到智能计算的发展转折点。然而纵观供给侧,在八十年代的时候,全球存储器厂商共有几十家,整合至今仅剩几家主流厂商。创新驱动下的变革与持续的需求增长,为新厂商的进入提供了商机。
实际上,中国厂商在存储器技术方面做了长期的积累和尝试。早在1975年,北京大学物理系王阳元教授领导的课题组已研制成功第一块1024位MOS动态随机存储器。但由于当时的环境及资金缺乏等因素,未能完成其工业化和市场普及。1999-2000年间,华虹宏力的前身华虹NEC和中芯国际先后开展了较大规模的DRAM代工尝试;2005年,聚焦于SPI NOR Flash的兆易创新成立,获得了在这个关键存储器市场全球第三的好成绩,累计出货已经超过100亿颗;2010年,武汉新芯也进入NOR Flash代工市场。
纵观全球领先的存储供应商,无论是三星、SK海力士、镁光或者东芝,他们都无一例外是IDM模式。这是由大宗存储产品的特性决定的,一方面,因为存储产品代际更新周期短,芯片设计要和工艺研发紧密结合;另一方面,大宗存储器市场需要供货厂商根据市场供求变化和技术节点演进迅速调整产品组合和产量,需要晶圆厂的产能投资与规划完全自主可控。
2016年以前,国内尚没有大规模存储器IDM企业。长江存储和长鑫存储的成立,为本土存储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会和挑战。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长鑫存储厚积薄发
资料显示,长鑫存储技术有限公司位于安徽省合肥经济开发区空港经济示范区,专业从事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据悉,从2017年3月开工到2018年5月生产设备进场,长鑫存储以业界领先的速度完成了第一座12吋DRAM存储器晶圆厂的建设,技术和产品研发也有序开展。
长鑫存储的顺利推进与公司一贯坚持的合作共赢息息相关。朱一明在演讲中提到,公司从成立开始,就与国内外技术领先的合作伙伴广泛开展研发合作,如ASML、KLA-Tencor、Lam Research、TEL、Applied Material和TechInsight等。技术合作伙伴从长鑫存储刚成立就提供了广泛的支持。尤其是奇梦达,更是长鑫存储迈出第一步的重要技术来源方。
熟悉存储行业的人士都知道,从英飞凌独立出来的奇梦达一度是全球最大的存储供应商之一,后来因为经营策略等原因,公司最后停止运营。然而这家公司多年来积累的DRAM技术确是一笔巨大的技术财富。长鑫存储通过与其合作,将一千多万份有关DRAM的技术文件及2.8TB数据收归囊中,这也是公司最初的技术来源之一。长鑫存储在所接收技术和国际合作的基础上,利用专用研发线,展开世界速度的快速迭代研发,已持续投入晶圆超过15000片。建立了严谨合规的研发体系并结合当前先进设备完成了大幅度的工艺改进,开发出独有的技术体系,拉近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技术差距。
朱一明表示:“随着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发展,终端市场逐步从以计算为核心向以数据为核心发生变革,市场急需技术和商业模式上的创新突破。长鑫存储愿意把握时机,及时加入市场变革的进程并作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