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5G将引发网络技术的大变革
2018-07-18
当前5G已成业界热议话题,在7月17日召开的“5G和未来网络战略研讨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针对5G相关的观点进行了分享。
中国工程院院士 邬贺铨
5G需要多种技术的融合
邬贺铨表示,在5G网络出现以后,现有的移动网很多还是会共存的,可利用云计算实现异构环境下的资源协调和优化。在邬贺铨看来,5G技术由空口技术、网络技术和终端技术及应用技术组成,通信网络IT化与云化及软件定义成为演进趋势,对5G而言尤为需要通信与计算的融合、硬件与软件的互补、云管端功能的协调。
5G时代,BBU会进一步分解为BU、CU。4G时代BBU与RRU间接口为CPRI(公共无线接口),以TDM方式传输I/Q天线数据、同步信息和OAM信息。在20MHz带宽、2×2MIMO情况下,CPRI速率超过2Gbit/s。传输速率与业务流实际负载无关,带宽无法统计复用。
5G因大规模MIMO而采用NGFI代替CPRI作为前传接口以避免带宽过高,基于以太网统计复用,可以响应负载的变化自适应带宽,汇聚多基站的业务。为克服以太网的不确定性与不精确时间同步,NGFI采用时延网络TSN和以太网上射频传输ROE等技术。
传统的IP网络按无连接方式工作,不论前后的IP包是否属于同一次通信而独立选路,效率不高。在邬贺铨看来,5G将采用源选路(SR)技术,源节点在数据报头中插入有序的指令集,按照每次通信首个包的特征来配置流表,用于指示报文的转发路径,该次通信的后续数据包被抽象为同一流。相当于面向连接分组通信,转发节点无需感知业务状态,只需维护拓扑信息。SR可以基于MPLS或IPv6,适合接受SDN控制,显著提升网络效率,利用云计算可以优化源选路指令集的设计。
宏蜂窝解决覆盖,微蜂窝解决流量
在邬贺铨看来,新的网络技术不仅支撑5G多场景服务的优化,而且也带动互联网技术的演进,5G将引发网络技术的大变革。通信网络面向连接的以太网化为提升网络容量、个性化服务水平和更好的用户体验开拓了空间,也为未来颠覆性技术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5G将更多引入各种各样的垂直行业,这就需要网络切片来支撑。网络切片是网络转发资源的分割,不同切片间业务隔离,切片的实现涉及转发面与控制面功能,每个切片上可以运行不同的L2/L3网络协议,需要为不同业务需求的用户合理组织切片,利用DPI数据建立预测模型,精准预测热点数据请求。需要基于云平台的编排,实现网络管理与协同。与此同时,SDN可通过网络虚拟化技术实现数据面和控制面的分离,5G网络中将会引入大量SDN的应用。
“在网络覆盖方面,由于高频段和高带宽,若用高功率宏站则布设与运营成本高,但采用大量微站,则干扰严重难以进行站点选址优化,为此可以采用宏微蜂窝混合组网、控制面与数据面分离组网、上下行解耦异构组网等方法来解决。5G将基于超密集组网,终端切换频繁,采用数据面与控制面分离,用宏蜂窝解决覆盖,微蜂窝解决流量。”邬贺铨表示。
“5G的标准化还在进行中,还有很多挑战尚未解决,5G的创新永远在路上。”邬贺铨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