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iyun官方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模拟设计> 业界动态> 浪潮K-DB亮相DTCC数据库大会 打造企业智慧转型的数据大脑

浪潮K-DB亮相DTCC数据库大会 打造企业智慧转型的数据大脑

2018-05-14

5月10日,一年一度的DTCC大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盛大召开。DTCC是国内最受关注的数据库、数据仓库及大数据领域技术盛会,已经连续举办了9届,本届大会以“数领先机?智赢未来”为主题,会议内容涉及Oracle、MySQL、NoSQL、大数据、机器学习、区块链、数据可视化等领域的前瞻性热点话题与技术,有5000多名IT技术专家以及企业高管参加了本次大会。

浪潮在会上展出了K-DB数据库整体解决方案,该产品具备共享存储多活集群、统一存储管理KAS等高级功能模块,可以作为企业的OLAP与OLTP统一融合平台,同时承担起企业业务支持与商业智能决策等核心应用,为企业业务的智慧化转型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

2018DTCC数据库大会浪潮展台

1526085379164073393.jpg

面向企业智慧转型的统一数据平台

K-DB数据库通过一步步迭代,已经发展成目前十分成熟的数据库集群解决方案。1.0版本增加了KRAC功能,实现了共享存储的多机集群,11g版本增加了KAS模块,实现了存储池虚拟化,现在的版本是一个全分布式架构的集群数据库系统,具备智能分布式存储、软硬件极致优化器、一体化资源管理等高级功能。

在大会上,浪潮集团解决方案部总经理乔鑫分享了K-DB在体系架构优化,以及容灾、集群、虚拟化等高级功能的实践和经验。乔鑫表示,随着企业的智慧化转型,数据平台在企业业务中所处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不仅是支撑业务运行的心脏,更是支持企业决策、提供业务洞察的大脑,K-DB作为一款融合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案,一直在性能、可用性、可恢复性以及扩展性等方面不断提升。

1526085379500086619.jpg

浪潮集团解决方案部总经理乔鑫

存储虚拟化技术提升性能、扩展性和可用性

K-DB采用了行级锁、多版本并发控制MVCC、存储虚拟化以及多进程多线程等机制,在性能、可用性、扩展性方面都有明显提升。

乔鑫着重介绍了K-DB的存储虚拟化技术。浪潮K-DB支持第三方的存储虚拟化技术,也集成了独立的存储虚拟化模块KAS,KAS实现了多副本、分布式的数据存储管理,每一份数据都会有2-3重数据副本,数据及副本被同时写入多组磁盘,这样一方面使得数据库系统免于磁盘故障的影响,另一方面,弱化了长期以来的数据库磁盘性能瓶颈,用户可以通过增加磁盘数量的方式让系统I/O性能获得线性增长。

此前,内蒙古交通厅在开放出租车管理系统测试的过程中,曾对五款目前流行的数据库产品进行了统一的性能测试, K-DB在17项性能测试中,有11项明显领先于其他产品。

融入现有数据生态

数据库架构的多样性以及接口规范的不统一,是很多用户在升级和更换数据库时最大的困扰。K-DB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了这个问题,兼容目前通行的各个数据库行业标准,很好地融入了当前的数据生态,而且浪潮为K-DB开发了完善的工具包,在从异构平台迁移到K-DB时,无论是数据结构的比对还是SQL语句检查等,都可以由工具软件自动完成,不仅有效降低了迁移的技术复杂度和工作量,也使得迁移风险更加可控,帮助客户实现业务的快速部署。

未来:全面的云化

随着智慧化转型的不断深入,企业对于数据系统的并行访问需求和海量数据的并行分析正在以爆发式的速度增长,作为业务系统核心支撑的数据平台系统,也必须随着需求的变化而迭代升级,目前的K-DB满足了用户对于 OLTP及 OLAP的复合需求,具体来说,针对OLTP类型的海量并发需求,K-DB可以通过共享集群架构,充分体现集群吞吐性能的可扩展优势;针对OLAP类型的大数据分析需求,K-DB可以通过基于智能存储服务器的分布式查询功能,实现高效的海量数据扫描。

浪潮资深数据库专家金学东表示,越来越多的用户面临数据存储成本过高,平台架构限制导致扩容瓶颈,以及传统手段无法计算挖掘数据价值等问题。目前,数据库云化已经成为数据计算的重要方向,想要发挥大数据的真正价值,需要拉近计算和存储数据的距离,由业务和应用来决定底层的计算存储架构。客户需要集群横向无限扩展、资源集中池化、统一管理、统一安全加固,从而减少中间环节,使计算和存储靠拢得更近,进一步提升数据处理的能力。这也是K-DB的发展方向。

1526085379561073997.jpg

浪潮资深数据库专家金学东

目前,K-DB已经在十几个行业广泛应用,中国音乐学院、四川大学、建设银行、北京市交通委路政局、贵州省福彩中心、甘肃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哈尔滨银行、重庆工商局、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政府和企业的核心业务系统都采用了该产品。此外,北京银行、交通部公路研究院、财政部、商务部等也都完成了对K-DB的测试。


本站内容除特别声明的原创文章之外,转载内容只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联系电话:010-82306116;邮箱:aet@chinaaet.co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