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电力市场:电改探路先锋 成效初显
2018-04-09
作为新一轮电改探路先锋的云南电力市场,目前改革成效初显,呈现出“有序放开、主体多元、竞争充分”的良好格局,进入了“电量稳步增长,电价趋于合理”的多方共赢良性循环。
日前,《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调研了解到,在水电“弃水”倒逼下,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中国水电工业“摇篮”的云南省,再度启动电力体制改革,创造了全国第一个放开程度最高、参与市场化交易主体数量最多的电力市场,全国第一家通过市场化交易机制消纳富余电量,全国第一个开展日前增量交易试点等多个全国第一,成为中国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的先行者。
尤其是2017年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云南电力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突出成效,弃水电量迎来下降拐点。相关专家向本刊记者表示,在云南消纳富余水电迎来拐点背后,不仅西电东送电量增加,新能源汽车蓄势待发,推出“以电代柴”、“以电代煤”、全国首个居民电能替代用电套餐等电能替代政策,旨在扩大电力消费。更主要的是这个清洁能源大省通过改革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还原电力的商品属性成为云南新电改的突出亮点。
发力新能源汽车的“底气”
“我们必须认识到,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成为必然趋势,我国已将新能源汽车产业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而全省在新能源汽车产业方面确实有优越的条件和综合比较优势。”
云南省工信委副主任陈云生向《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介绍说,云南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等国家发展战略的交汇支点,有利于吸引和承接东中部产业梯度转移,在新能源汽车产业方面有区位、清洁能源、旅游和生态、气候等多重优势。
数据显示,云南水能蕴藏量达1.04亿千瓦,居全国第3位;可开发装机容量约0.9亿千瓦,居全国第2位。2016年云南省发电量为2469.5亿千瓦时,其中93%为清洁能源。
截至2017年末,云南省电力装机达到8550万千瓦;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83.2%,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全年发电量295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7%。按照《云南省“十三五”能源发展规划》,到2020年全省电力装机容量9300万千瓦左右,其中水电和新能源装机超过8000万千瓦。
目前,在清洁能源大省云南,滇中城市群的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正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公务出行分时租赁示范也在进行,新能源汽车安全监测与信息服务平台已建成并通过验收。
陈云生说,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云南以清洁水电为主的电力目录电价远低于其他地区,电价优势将逐步显现,可为企业提供富有竞争力的电价优势,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及推广应用提供充沛廉价的清洁能源。
清洁能源是大自然所赋予,而电价“洼地”来自电力市场化交易。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的统计数据显示,通过电力市场化交易,云南电价水平由交易前的全国倒数第5位下降至2016年的全国倒数第2位,形成优势明显的电价“洼地”。2014年全面推进电力市场化交易至2017年底,累计为实体经济降低用电成本超过214亿元,是云南除税费外“降成本”的最大贡献者。
富余水电消纳倒逼新电改
新能源汽车所需的充沛而廉价的清洁能源,就是电力市场化交易释放的红利之一。但2014年云南省经济发展一度陷入能源困局:一边是云南水电大量弃水,一边是以高载能为主体的原材料加工业开工不足,最严重时实体企业开工率不到20%。
云南电网公司相关负责人向《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介绍,为充分消纳清洁能源,一是调整发电结构。除保障电网安全的火电机组外,其他火电机组全部停机让电,2015年全省火电平均利用小时数(实际发电)仅1556小时,火电发电空间被严重挤压,经营举步维艰。
二是增大西电东送电量规模。“十二五”期间西电东送电量由2010年的322亿千瓦时增长至2015年的945亿千瓦时,形成了“四直五交”西电东送大通道,最大送电能力由780万千瓦增至1920万千瓦。
三是根据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和实施能源战略的部署,2014年开始在全国率先开展电力市场化交易,并以此推动全省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用改革的办法来破解云南电力工业面临的深层次矛盾。
这次水电弃水及工业下行压力成为云南争取电力体制改革试点省的动力与契机。云南自2014年开始在全国率先探索开展电力市场化交易,是全国首批输配电价改革试点和电力体制改革综合试点。
实际上,重重压力之下,2014年云南省首开汛期富余水电竞价上网和大用户直购电试点,在云南电网公司成立了云南电力交易中心。作为市场化交易平台,70多家工业企业参与市场交易,当年市场化交易富余水电90亿千瓦时,达成云冶集团与华能澜沧江公司景洪电厂直接交易70余亿千瓦时。
云南电力交易中心作为全国首家电力交易中心,承担起富余水电进行市场化交易任务,这成为云南电力市场建设的最初雏形。据本刊记者了解,改革启动后,云南省严格遵循中发9号文、电力体制改革配套文件及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的有关精神落实推进改革,确保云南省电力体制改革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不走样,并在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中取得了瞩目成绩。
2014年底,经云南省政府同意,由省工业和信息化委牵头成立了云南电力市场化工作领导小组,并按“政府主导、共同组建、稳妥推进”的原则组建了云南电力交易中心,挂靠云南电网公司,按照政府批准的交易规则,负责云南电力市场交易的组织实施和管理,一直沿用至今。
期间,云南电网公司从人财物等各方面全力支持云南电力交易中心工作,从人员上,抽调了4名专职人员到交易中心负责日常交易组织和结算工作,另外配置了28名兼职人员,负责日常管理和技术支持;从资金上,公司投资1200余万元,建设了功能完善的电力交易系统、交易机房和交易大厅,为云南电力市场交易的顺利开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2016年8月25日,昆明电力交易中心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挂牌和云南电力市场管委会成立,这是云南电改乃至中国电改的标志性事件之一。昆明电力交易中心由云南省能源局牵头组织筹建,其中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控股50%,以招募、竞争性谈判等方式确定电源企业、用户企业、配售电企业等参股,按自愿的原则共同发起成立。
进入“量稳价优”良性循环
昆明电力交易中心总经理杨强向《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介绍,该中心持续运行至今,推动电力市场有序放开、交易规则持续完善、交易品种不断丰富、交易行为规范有序,有效确保电力市场运营公平公正,已建立较为完善的市场体系和交易规则,云南电力市场初步呈现出“有序放开、主体多元、竞争充分”的良好格局,进入了“电量稳步增长,电价趋于合理”的多方共赢良性循环。
在省内市场化交易方面,2016年共成交市场化交易电量590亿千瓦时,占全省大工业用电量的85%,占全省全社会用电量的54%。2017年,共成交市场化交易电量703.1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9.18%,占全省大工业用电量的92%,占全省全社会用电量的58.1%。
在西电东送市场化交易方面,2016年云南实现西电东送电量110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3%。其中,通过电力市场化交易实现134.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6.2%。2017年,云南实现西电东送电量1242.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88%,比年度计划增送276.6亿千瓦时,其中实现市场化交易电量233.9亿千瓦时。
杨强认为,电改“云南模式”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建设日趋完善的高效规范与公平公正的电力交易市场。中心成立以来,准确把握“公益性服务平台”定位,以“服务市场主体各方”为核心,着力打造高效规范的电力交易平台,公平公正做好电力市场运营服务。
一是交易规则持续完善,更加符合云南经济发展需要。云南省内已放开全部大工业用户、全电量参与市场竞争,电厂侧放开2004年1月1日后投运的110千伏以上纳入省调平衡的全部火、电、风、光伏电厂参与市场竞争。进入市场的电力用户和发电企业全部取消基数电量、目录电价,全部电量、电价均由市场机制形成,市场初步呈现出“有序放开、主体多元、竞争充分”的良好格局。
二是交易品种不断丰富,更加贴合市场多样需求。深入了解全省载能行业用电需求,不断丰富交易品种,涵盖年、月、日前3个大类的9个交易品种贴合实体经济,充分满足市场主体多样化的交易需求。结合宏观经济形势,鼓励发用电企业以双边合同方式将电价与产品价格挂钩,例如云南铝产品价格与电量成交价格联动上涨,促进发电企业增效,实现了双方互利共赢。
据杨强介绍,目前全省超过92%的大工业用户主动选择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并共享改革红利,省内主要用电行业开工率由2017年年初最低的42%回升至当年10月上旬最高的66.8%,为近3年来最高水平;9大主要用电行业的平均开工率整体好于上年同期水平,有力促进了全省工业经济持续稳中有进、稳中向好。云南电力市场进入了“电量稳步增长,电价趋于合理”的多方共赢良性循环通道。
三是交易系统坚强高效,有力满足市场交易需要。昆明电力交易中心全面建成了基于“互联网+”的电力交易系统,电费结算“零误差”,实现了月结月清,充分保障了各方的合法权益。
四是市场主体管理规范,有效控制市场交易风险。昆明电力交易中心建立了市场主体管理标准,规范了入市与退市的流程和方式。同时与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联网,准确把控电力交易中的业务风险,2017年发布预警提示4次,帮助市场主体规避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