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iyun官方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测试测量> 业界动态> 为什么示波器波形放大之后会有锯齿

为什么示波器波形放大之后会有锯齿

2017-07-13
来源:ZLG致远电子

  常用示波器的工程师都会发现一个现象,当示波器停止采样时,将原来的波形垂直放大后会存在锯齿状,这是什么原因呢?这里跟跟大家一起剖析一下。

  一、台阶波形

  本文以ZDS4054Plus示波器为测试工具,图 1 如所示波形是在 200mv/div 档位下采样的,波形相对平稳。停止采样后,如果将垂直档位调至 50mv/div,则波形出呈现严重的锯齿状,如图 2 所示。为此很多人感到疑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1.png

  图1 原信号波形

2.png

  图2 放大后波形

  二、原因阐述

  1、运行状态下

  当示波器处于【Run】时,示波器模拟前端会根据不同的垂直档位,始终会将信号的幅度调理到ADC合适的范围内,再进行量化,所以运行状态下的波形放大,不会存在锯齿现象。

  l在 200mv/div 的档位下,垂直分辨率(25 LSB/div)为 8mv

  l在 50mv/div 的档位下,垂直分辨率(25 LSB/div)为 2mv

  垂直档位越小,分辨率越高,则采集到的波形测量精度就越高,这个就是推荐波形尽量铺满格子的原因。

  2、停止状态下

  在停止状态下波形不进行采集,也就是停止状态无论垂直档位怎么变化,仍然会保持停止时(200mv/div)的垂直精度 8mv,所以当把波形的垂直方向放大 4 倍时(50mv/div),那么采样点与采样点之间的垂直距离就会变大,当然这仅仅只是进行数字化放大,示波器此时会进行插值保持,插值保持下波形会以阶梯的形式连接,这也是产生锯齿的原因。

3.png

  图3 插值保持

  三、理解误区:插值保持与插值算法有关么?

  前面我们提到了插值保持,那么有的工程师可能就会想到,会不会是由于插值算法的原因导致了波形放大后出现了锯齿状呢?毕竟线性插值是以点的方式连接,出现锯齿状也很正常。答案是否定的,下面从原理层来分析一下。

  首先解释一下何谓插值算法,对于很多示波器都会有不同的插值模式,常见的分为正弦插值和线性插值,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如果示波器ADC的采样率不足以恢复真实信号,我们需选择不同的插值方式进行测试分析:

  1、正弦插值

  正弦内插是示波器默认的插值方式,也是最常用的插值方式。通过正弦内插的方式,能够比较准确和平滑地还原真实波形信号。利用曲线来连接样点,通用性更强。这种方法弯曲信号波形,使之产生比纯方波和脉冲更为现实的普通波形。如图4所示为采样正弦插值的方式,观察到的放大后的波形。

4.png

  图4 正弦插值

  3、线性插值

  线性内插是最简单的插值方式,计算量最小。在ADC的相邻采样数据点之间按照线性多项式的计算方式插入一个计算值,插入的这个点为相邻两个采样点连线上的值。如下图5所示位采用线性内插方式测试波形,是通过点与点之间的直接连接形成的波形,细节上能够

  看到类似于锯齿波的形状,这种插值方式局限于直边缘的信号。

5.png

  图5 线性插值

  通过这两种插值方式对比,大家会发现正弦内插利用曲线连接采样点,线性内插通过点与点之间的连接形成波形,大家可能会倾向于线性插值的原因形成了放大之后的锯齿状。需要注意的是:插值算法是在ADC采样时进行的,当采样停止后,示波器才会进行插值保持,插值保持下采样点之间会以阶梯的形式连接,因此示波器停止下的放大只是单纯的数字化放大,是示波器插值保持的结果,这与使用何种插值算法完全无关。

  四、总结

  因此无论前面采用的是何种插值方式,采样停止后放大的波形都会以锯齿状呈现出来,这是插值保持的原因,也是完全正常的。因此,我们在观测波形的时候一定要让波形尽量铺满整个屏幕,如果波形出现了锯齿,也要清楚锯齿的原因来自于哪里。


本站内容除特别声明的原创文章之外,转载内容只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联系电话:010-82306116;邮箱:aet@chinaaet.co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