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iyun官方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嵌入式技术> 业界动态> 健康医疗与AI科技未来发展空间大

健康医疗与AI科技未来发展空间大

2016-10-17

  未来科学大奖揭晓。在颁奖现场,笔者对未来科学大奖捐赠人、北极光创投创始人、董事总经理邓锋进行了专访。在专访中,邓锋认为目前最活跃的科技创新主要在四个领域:第一,人工智能加上大数据带来IT的革命;第二,以基因组学,蛋白组学所带来的医疗和生物技术的革命;第三,材料方面的革命,比如新材料,纳米材料;第四,能源领域。他认为,人工智能带来的IT革命,以及基因组学、蛋白组学带来的对于健康医疗技术的进步是最大的。同时,他认为中国科技创新未来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以下为采访纪要:

  笔者:为什么决定做未来科学大奖的捐赠人?

  邓锋:其实我们做这个奖本身也是看到今天科技在过去五到十年有了飞速的发展,大到宇宙、天体,小到微观的纳米、蛋白质,非常非常小的尺度和最大尺度都有科技不同的进步,我们知道人工智能和生命科学的进步,应该说一方面能够选出这些年来科技发展中对人类未来有影响的,同时也是代表世界最先进水平的,同时在大中华地区,中国大陆,香港、台湾、澳门做出的贡献,并不一定是中国科学家,但是大中华地区作贡献的科学家,做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对未来有影响的奖,这是我们要做的事情。为什么选在这个时间做,第一,本身科学的进步。第二,我们这些捐赠人,包括这些科学家大量都是六七十年代出生的,在那个我们成长的时代还是有一些情怀,特别是对科学有一种很崇高,很敬仰,科学家我们觉得是非常崇高的职业,小时候的梦想,很多人说将来长大当一个科学家,等我们经济上获得独立以后,发现这个社会变的很大,当然变化是正常的,但是现在大家不去崇拜科学家,崇拜的是影星,追的是娱乐圈的,感觉这个社会真正要向前发展,科学起了一个巨大的作用,我们应该把崇尚科学、敬仰科学家的风气带回来,这是我们为什么要设立这个大奖的原因。

33.jpg

  笔者:这个趋势应该快要扭转了吧,原来大家崇拜明星因为明星比较赚钱又很炫,科学技术在咱们国家给大家的印象是待在实验室里,现在越来越多的科研成果其实已经应用于我们的生活,真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在你们看来这样的时代是不是快要到来了?

  邓锋:首先科学有两种,一种叫做基础科学,一种叫做应用科学,基础科学其实未必能够在很短时间内对人的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但应用科学毫无疑问是产业化变成有应用价值,这是肯定的。我们这一次讲的很多是基础科学为主,倒不是以应用科学。因为基础科学是一个国家科学素质基本的东西,虽然有些东西不能麻烦反映到现实生活中,比如量子纠缠真正用到量子通讯中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但是一旦有一种应用会有巨大的改变。

笔者:你说基础科学一旦应用到我们实际生活中会带来非常大的改变。

  邓锋:非常革命性的,有些是发现,发现不一定代表是发明,基础科学很多东西是发现,比如信息论,后来对我们今天的通讯产生很大变化,当时信息论发现很多理论的东西没有立即应用,过多少年以后才应用,所以基础科学的用处也是很大的。不一定非得短期的实用才是科学的,还要看长期的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广义相对论刚发现的时候谁也不知道怎么用,其实过了若干年,包括我们今天的通讯中,比如GPS这种东西都是用相对论,大家不会意识到他是用广义相对论的东西。

笔者:但是您是一个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家。

  邓锋:我们捐助都是个人的慈善捐助,跟风险投资的行为一点关系都没有,当然我做风险投资是做科技投资的,我确实是做科技类的,因为我自己本身是清华学理工的,对科学喜欢,确实过去的工作都是跟科技工作相关,但不是基础科学,属于应用科学,比如计算机都属于应用科学。投资是投资,我们做这个事跟投资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长期来说,如果一个社会大家对科学更尊重,更有兴趣,将来在科学上的发现和发明多了以后,对我们投资也会越来越好,但是做这个事并没有这一点,也不是用基金的钱,是用我们个人自己的钱,很多投资人大家都是拿个人的钱来做。

  笔者:从战略的角度来讲,您希望通过参与这种活动看清未来的趋势,这两年在中国投资比较火的是互联网领域,其实就是信息化,未来除了在互联网领域会出现很多创新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在别的领域是不是也会相继出现?

  邓锋:互联网领域创新大量是商业模式的创新,当然整个儿互联网是从技术创新开始,把网络连起来最后出现一堆商业创新,科技创新有时候真的带来一场创新的革命。现在我们看到除了互联网领域,会有很多其他形式的科技创新出来,比如基因组学的基因测序,人工智能大家都知道AlphaGo,这只是一个代表,未来的机器翻译,聊天机器人,各种服务型机器人,无人驾驶飞机,无人驾驶汽车等等,其实都是在做创新,这个创新你看到最近科技的创新越来越多,我刚回国十年前做投资主要是商业模式的创新,做一个社区,做个电商,现在今天看到都是硬科技的,所谓大家讲的黑科技,大家都知道科技的重要性越来越高了,以后未来的竞争真的是科技上的竞争越来越多。从我投资的角度来看,对于我们这种长期做科技投资的肯定未来是好的,我自己回国十一年一直做科技的早期投资,最早觉得有点曲高和寡或者机会没有那么多。

  笔者:那会儿有这种感觉吗,2004、2005年的时候。

  邓锋:对,现在就不一样了,现在反而没有特多科技含量都把自己说的有特别多的科技含量,有时候科技说的特别好大家觉得很不错,这是另一个程度。现在大家都说自己做科研,确实科技的东西越来越多,而且科技创新也越来越被投资人所认可,这是肯定的。

  笔者:您看到除了互联网之外,您刚才说硬科技的领域,您觉得在哪些领域目前看到的科技创新是比较活跃的,是你们觉得以后要重点关注的?

  邓锋:最大的人工智能加上大数据带来IT的革命,有很多从云计算的基础架构,我们讲的IOT,人工智能的算法,人工智能的系统,比如智能硬件系统,你说人工智能的系统包括什么?我说无人驾驶,无人机都是人工智能,所以整个儿以人工智能加大数据带来IT的革命是一大块。第二块,我认为以基因组学,蛋白组学所带来的医疗和生物技术的革命,比如使精准医疗成为可能,当然中间还有其他的,比如新材料,纳米材料,材料方面的革命。另外能源方面有一些新的进展,我觉得往大了说,最大块是人工智能带来的IT,一块是基因组学、蛋白组学带来的对于健康医疗技术的进步,这是最大的。

  笔者: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影响,我们现在感觉越来越能切身体会到了,像精准医疗和您刚刚所说的新材料的影响离我们还会很远吗?还是说这种节奏已经很近了。

  邓锋:这种发现和进展不是说一晚上就从零到一了,实际上是逐渐过度的过程,有些甚至在你不知不觉中。举个例子,基因组学首先第一个是无创产前检测,以前检查小孩唐氏综合症,唐筛你要做羊水穿刺,现在已经不用了,抽点血,这其实就是基因组学的东西。现在癌症你动了手术以后会不会复发,癌症动了手术了以后是不是切的干净,也是抽一点血就可以做了,他可以从里面看看是怎么样的。未来可能癌症早期的诊断,当癌症还没有能用X光机看到,其实你可以用血液上的东西,游离的DNA就做到检测,这些也正在发展,今天还没有到临床应用的地步,可能未来五年到临床应用的地步,这是一步一步来的。其实制药也是,现在得了什么病大家都吃同一个药,药不是说所有深都一个药管用,特别是生物药,这个药对20%得这个病的人有用,对那80%没用,或者换过来说对50%的人有用,对另外50%的人没用,你到底适不适合这种药,为什么叫精准医疗,他会根据你这个人的特征来看那个药对你适合不适合,这些现在都做不到,这个未来也是在发展中。包括分子检测的东西,比如你今天早晨起来嗓子疼,你可能抹点唾液,马上告诉你是细菌还是病毒,什么样的病毒感染,什么样的细菌感染,细菌你就得赶紧打抗生素,病毒可能你抗生素也没用,他能够更快,更准的告诉你这些东西,这些技术都在发展。今天虽然没有做到说你楼下的诊所就能干这个事,但是我个人感觉未来五到十年之内,这种东西都会出现。你想一想基因测序的事,在2000年的时候,一个基因测序要花掉10几亿美金,现在一千美金都不到,再往下做可能一百美金,几百块钱人民币就可以做,这个东西他的变化不是一步就调整过来了,但是你可以看得到,在你有生之年,在我有生之前都可以看得到。

  笔者:我觉得在辨别趋势的时候有一个问题,有些趋势是真正的趋势,他是真的会变成现实的,但有些趋势有时候只是别人炒概念,怎么样区分真正的趋势和炒概念的趋势?

  邓锋:炒概念未来也会成为一个趋势,只不过他把时间点提前了。本来是五到十年,他非说明年就能发生,那就属于炒概念,但是不代表这个事十年以后不发生,很多人希望把这个泡沫吹的很大。

 笔者:您一般怎么判断这个时间远近?

  邓锋:做投资的时候我们需要做判断,坦率的说,很多事未必能判断得很准,有时候进展有一些偶然原因在里面,也有市场需求的带动,天时地利人和各个因素凑到一起才能发展的快一些,受到一些偶然事件的影响,比如魏则西这个事,其实我个人反对因为魏则西这个事所有生物和癌症治疗细胞的疗法全停下来,国外只是那一种疗法要停,其他都在进展,我觉得其实国外在这方面反而发展很快,我们自己因为一个魏则西事件全给停了,就是一刀切,就被吓住了,关键他不负责任,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觉得这个偶然因素谁也没想到,把整个进程耽误下来了。其实方向继续往前走,但是细节上要抓得紧。很多事都是这样的,中国很多事要不然大家是一窝蜂而上,要不然一刀切全停,你说怎么预测时间点,很难预测的,因为这个你不知道,大的方向觉得是对的,主要是有长期持续不断的投入他就会起来。

  笔者:就科学创新来讲,未来科学论坛是想发现一些具有原创价值的工作,这跟中国过去科研走的路子很不一样,中国原来在科技应用方面还行,因为中国的市场会比较大,但是就原创性科研工作来讲,您认为未来中国有优势吗?

  邓锋:我觉得有优势,第一,国家也好,各个机构这方面投资越来越大,钱是一个基础,现在投资很大很大。第二,中国有很多优秀的科技人才,这种人才可能是大量的留学生,或者在国外工作一段时间再回来,或者你不见得要回来,中国人又聪明又勤奋,这也是人的优势。以色列也是这样,以色列教育又好,又聪明勤奋,以色列在科技上在全球做的很领先。中国也是一样,又聪明勤奋,家长对教育很重视,在这方面对理工科的教育,家长很早年就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对自然科学有一个偏好,这是中国在自然科学方面有优势,人文科学我不好说,但是自然科学方面是有优势的。当然,这个东西是要积累的,我们积累还不够,他积累到那个时间就会爆发。比如老说诺贝尔奖中国人得的少,那是历史少,未来不见得少,中国需要一个积累,这个积累慢慢来。

笔者:但是中国的科研体制是非常僵化的,您现在看到一些变化吗?

  邓锋:我现在看到一些变化,但是坦率的说这种变化还不能到把过去整个儿的问题全解决的地步,有些变化比如现在科研院所,尤其在应用科学上更强调科技成果的产业化,举个例子,知识产权归谁的问题,归学校还是归哪儿,现在这个东西放得很开了,大量给科技工作者本人,这跟以前比有巨大的进步。


本站内容除特别声明的原创文章之外,转载内容只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联系电话:010-82306116;邮箱:aet@chinaaet.co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