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医疗迎来爆发期 BAT积极抢进
2016-08-23
中国互联网快速发展,与医疗產业融合的线上医疗服务也应运而生,行动终端的普及更将医疗服务推向个人化的发展方向,且将成为改善中国医疗困境的方针。中国互联网巨擘BAT(百度、阿里集团与腾讯)在医疗方面的布局积极,且商业模式与目标价值也有明显差异。
互联网医疗环境现势
高龄化趋势下,医疗支出将大幅提升,各国皆面临社会负担加重和医疗资源不足等挑战,中国当然也不例外。互联网医疗与行动终端的普及,可望成为改善中国大陆医疗环境长期资源分配不均和服务体验不佳等问题的一帖解药。
中国医疗產业长期存在资源分配不均问题。根据中国卫生统计年鑑显示,中国三级医院仅占7.6%,却承担47%诊疗业务,供需结构亦不均衡,导致紧张的医患关系、低落的医疗品质与不佳的就医体验。
为此,中国政府于2012年起陆续推出医疗改革相关政策,2014年更开放医药电商平台贩售处方药,使中国医药厂商开始大规模进军电商领域。远程医疗也带动各式线上医疗服务出现,包括医患交流和挂号导诊等平台等,除了可提高医疗资源使用效率,还能带动药品销售,或为线下医疗服务带来商机。
2015年「互联网+」的政策更使互联网医疗服务大幅度成长,医生多点执业、分级诊疗制度与医药分离推进等,皆为互联网医疗创业带来机会,并加速医疗和健康巨量资料的累积。
4大服务模式
现有互联网医疗平台,大致可分为:以医疗服务为核心的医患交流平台、医生服务平台与挂号导诊平台;以健康管理为核心的慢性病/健康管理平台、穿戴式装置平台与社群平台;以药品服务为核心的医药电商平台、医药宅配平台与药品讯息平台;提供整个医疗体系支援的支付平台和医疗大数据分析平台等。
一、医疗服务类平台
以医疗服务为主的平台服务包括医患交流、挂号导诊与医生服务。医生服务平台又以提供医生执业所需的资源和资讯交流为主,可匯集医生社群,因此多以发展成医生集团为目标,并在多点执业的政策下为医生自由执业提供解决方案。此基础亦可发展线上问诊和谘询业务,最终则以医患媒合为目的,因此多与挂号导诊服务串接。
二、药品服务类平台
医药电商和一般电商的营运模式相同,惟药品的贩售须经过中国药监局许可。类别可分为3种:第一类为B2B2C模式的交易服务平台,强调广大的药企合作网路,与庞大的平台流量方能维持营运,进入门槛较高。第二类为B2B模式,即以医疗机构或药品零售商为主要销售对象;第三类是B2C模式,即单一药品零售商直接透过网路将药品贩售予最终使用者,此模式为目前医药电商的主流。药品宅配平台则透过与零售药店合作,为使用者提供用药谘询和送药服务,平台本身不进行药品贩售。
三、健康管理服务类平台
健康管理类平台主要服务对象为健康、亚健康或慢性病患者,类型如穿戴式装置、慢性病/健康管理,与具有大量资料内容的社群平台。近年因感测技术发展,带动各式穿戴式装置和居家医材被用于慢性疾病监测和健康管理,提供生理资讯记录和分析,并介接至后端医疗资源以拓展服务价值,也就是所谓的「健康云」服务。
四、支援医疗系统类平台
上述各类平台皆以流量累积衍生后端服务为目的,而医疗大数据分析平台则可提供资讯整合服务,且更强调与医疗院所内资讯密切整合,例如电子健康檔案和电子病歷等,实现个人化的医疗服务。巨量资料亦有助中国商业保险业者掌握患者的健康状况与医疗需求,以设计较佳的保险產品。此外,因中国医疗存在看病因难和排队长的问题,故无论在医疗端或药企端行动支付皆是主要发展方向。
百度、阿里巴巴 与腾讯的布局
2015年中国互联网医疗创业进入爆发期,可长期获利的商业模式成为下一波挑战。百度、阿里巴巴与腾讯等三大中国互联网巨擘纷纷透过投资和自建方式连结医院、药企、患者与医生,以打造生态系统。
百度在搜寻引擎的基础上,以百度知道、百度百科与百度文库庞大的资讯量和搜寻引擎,来建立解决各种疑难杂症的医疗服务生态。同时,为进一步建立医疗方面搜索的专业和权威,百度于2012年推出彩虹计画,锁定医疗百科常见词汇,并透过医疗领域专家进行编辑修订,以强化资讯搜索的精确性。
百度在2014年推出百度健康服务,匯集医院资源,提供平台使用者找医院、线上问诊与预约挂号等整套线上医疗方案。此模式重点在于对医院和医生资源的掌握,此后,百度陆续投资医护网、就医160与趣医网等同性质平台以共享网路资源;自建部份则分别针对PC端和行动端推出拇指医生和百度医生,匯集医疗服务的供需两端,并强化对医院资源的掌握度。
在医药业务上,百度在经歷医药电商「百度健康医药馆」的失败经歷后,改以提供药品配送的一站式服务,结合其本身搜寻引擎的利基,让使用者可实现搜索购药、语音购药与识图购药。
百度对于自有平台的布局较积极,并聚焦于健康数据搜集的相关建设,且上述布局皆与「百度医疗大脑」服务紧密相连。该平台透过图像、语音分析与自然语言理解等人工智慧提供个人健康管理、医疗研究与公共卫生管理服务。在医疗研究方面,疾病和用药分析也有助于百度布局精准医疗,实现长期营运的商业模式。
阿里集团于互联网医疗的布局主要着眼于顾客旅程中的各个接触点,从谘询、导诊、挂号、候诊与报告检视,到支付和购药,皆有相应平台帮助使用者简化就医流程。而阿里的利基正是支付宝,使其在医疗支付上具绝对优势。
此外,阿里集团2014年收购中信21世纪获取药品监管平台营运权,2016年将天猫医药营运权整合至阿里健康,由阿里健康主导整个集团网际网路医疗发展。阿里健康以医药为主轴,短期执行来看,是透过各个自有或投资平台掌握医疗数据,以作为医药电商导购和导流的基础;长期执行而言,数据掌握将使医药分离、商保控费和网售处方药等政策带来的利多逐步实现。
由于商业健康保险或药品购买皆离不开支付环节,因此支付系统的切入将提供一个完整解决方案,并提升购药体验。此模式在商业健康保险发达的美国已行之有年,称为药品福利管理(Pharmacy Benefit Management,PBM)。阿里集团极有可能朝PBM方向发展,尤其是2014年支付宝推出未来医院计画后,可与医院资讯系统对接,并协助阿里健康取得电子处方以推动PBM商业模式。从阿里的互联网医疗布局来看,可看出其已挟电商平台和支付系统的优势切入商业健康保险市场。
腾讯布局思维可说是阿里集团和百度的结合,主要透过社群平台匯集流量,结合「公眾号+」提供各式医疗资讯,同时也提供医疗支付方案打通网际网路医疗系统。若说阿里集团以发展PBM商业模式和百度发展人工智慧为目标,就腾讯现有布局,或许智慧硬体和健康云服务会成其主要发展方向,并依此创造市场区隔。
结论
一、BAT医疗生态建立趋于完善,然各有缺口待补齐。
中国网路巨擘在医疗的布局虽看似大同小异,但在各平台流量累积的背后,其所欲获取的价值却有明显差异。
阿里集团生态链最为紧密,但在医疗大数据整合应用部分仍存在缺口,若要切入处方药市场,资讯精确性仍是很大障碍,惟有进一步扩张医疗院所内资讯的整合,乃至电子病歷和健康檔案等,才有机会在各式医药政策推进下获利。
百度生态链虽不若阿里集团紧密,但在各领域皆有布局;然就目前网际网路医疗產业发展状况来看,人工智慧和精准医疗的目标,或许还有很长远的路要走。此外,先前的「魏则西事件」也使百度依赖医疗广告竞价的服务模式大受诟病,故透过内部资源的开放,展开新型态商业模式将是较佳的做法。
腾讯布局相对聚焦于慢性病/健康管理,其中慢性病普及即为医疗负担加重的一大原因,因此该领域与商业健康保险有密切连结。就腾讯目前布局来看,在商保和支付环节较为薄弱,若在健康云服务的基础上,腾讯其实具有更好机会切入商保市场,如同美国保险厂商投入远距照护的模式。
二、中国互联网医疗陆续布局线下诊所,台湾厂商具有整厂输出机会。
台湾有成熟的健保体系,药品和医疗商保部分发展空间较小,智慧医疗推动以健康云服务和智慧医院为主,但市场规模有限。在中国互联网医疗快速发展下,或将为台湾智慧医疗解决方案提供商带来机会。
中国互联网医疗厂商除了加入BAT生态系外,也在掌握大量医生资源的优势下,于2015下半年起纷纷布局线下资源,包括丁香医生的丁香诊所于2015年11月正式开业,杏仁医生也规画于2016年建立至少10个线下执业场所等。
台湾无论在智慧医疗或智慧医院的发展已有指标性案例出现,有机会整厂输出。例如彰化基督教医院,从该院近年陆续与中国医疗厂商接触,提供智慧医院建设的规画和谘询服务,可看出台湾在智慧医院的推展上极具能量,未来若能将智慧医院的供应商整合,将有机会争取中国互联网医疗市场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