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教授陈宇翱获IUPAP青年科学家奖
2016-08-02
28日,中国科大陈宇翱教授荣获2016年国际纯粹与应用物理学会的原子分子光物理委员会(C15)青年科学家奖(IUPAP Young Scientist Prize)。
“80”后教授陈宇翱,长期从事量子物理基础研究,致力于发展光与冷原子量子调控技术并系统地应用于量子通信、量子计算、量子模拟和精密测量等多个量子信息研究方向。目前,他正作为工程总师,与同事们一起积极参与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技术验证及应用示范工程,以期实现目前世界上空间尺度最大、规模最大的地面广域量子通信网络。
在两年一度的国际原子物理大会ICAP上,评选委员会主席T·Azuma教授为陈宇翱颁发奖章,以奖励他在量子信息与量子模拟领域的杰出贡献。 陈宇翱还受邀在此次会议上做了玻色费米双超流的涡旋观测(Observation of double-species vortex lattices of a mess-imbalanced Bose and Fermi super-fluid mixture)的报告,介绍了他们实验室的最新进展。
国际纯粹与应用物理学联合会(International Union of Pure and Applied Physics,简称IUPAP),是国际物理学届最高学术交流与合作组织之一、最具权威性的国际物理学工作者团体之一,于1922年成立于布鲁塞尔。 IUPAP青年科学家奖始设于2006年,用于表彰全球物理学各领域有突出贡献且有更大发展潜力的青年学者。IUPAP青年科学家奖共有包括凝聚态结构和 动力学、粒子物理与场论、原子分子光物理等20个领域,每个领域每年选出一位在本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青年科学家(博士毕业八年之内)。此前已有多位中国青 年科学家获得IUPAP其他领域的青年科学家奖,但原子分子光领域陈宇翱教授是中国首位获奖者。
陈宇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1981年4月出生于启东市王鲍镇,毕业于启东中学,28岁起任中国科技大学教授。其研究成果一次入选《自然》 杂志年度十大科技亮点,两次入选欧洲物理学会“年度物理学亮点”,两次入选美国物理学会“年度物理学重大事件”,五次入选两院院士评选的“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由于他“在基于光子和冷原子的量子操纵以及在量子信息和量子模拟等领域中做出的杰出贡献”,获2013年欧洲物理学会授予菲涅尔奖,这是量子电 子学光学领域青年科学家的最高荣誉。随后获中国科学院2013年度“青年科学家奖”,香港求是基金会2013年度“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2014年获基 金委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016年获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三完成人)及陈嘉庚青年科学家奖。在以上成果的基础上,作为工程总师,陈宇翱正在与同事们一起 积极参与国家发改委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技术验证及应用示范工程,以期实现目前世界上空间尺度最大、规模最大的地面广域量子通信网络。
记者与陈宇翱教授也曾有一次“近距离接触”,7月17日,中科院“SELF格致论道”讲坛首次登陆上海,联合墨子沙龙,在上海浦东图书馆举办了 一场主题为“未来·已来”的科技演讲大会。观察者网全程参与直播。陈宇翱教授在会上作了关于冷原子研究的演讲,他提到冷原子研究正在推动量子计算、超导等 多个领域的跨越式发展,尤其在量子计算方面,“相信在五年内就能够实现50个粒子的量子计算,然后在十年内就能实现超过100个粒子的量子计算——相当于 目前全世界计算能力总和的100万倍。
记者还在现场向大会嘉宾提出了关于“科技拐点”的问题。当时陈宇翱教授回答说,所谓的拐点并不是唯一的……确实百年内会有所谓的拐点,但是只会像指数增长一样越来越快……包括我们数据的积累也是,现在一天积累的数据可能是以前所有积累数据的总和。也许说量子计算出现在五十年内给大家带来一个拐 点,再往后会有新的突破,人类对这个需求永远贪得无厌,拐点始终是新的起点,而不是终点。
期待陈宇翱教授的研究,帮助中华民族在新的起点上,不输于任何人。
感谢老一辈的科技工作者,和他们的年青接班人,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打造出一个“少年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