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iyun官方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电源技术> 设计应用> 基于AMI的智能电表设计
基于AMI的智能电表设计
屈召贵,刘强,鲁顺昌
(四川工商学院 实验中心,四川 成都 611745)
摘要:针对大中专院校学生公寓用电情况,设计了一款基于AMI模型的智能电表,实现一支回路只计量,另一支回路计量与监控。测试表明,该电表具有计量精度高、监控准确、通信安全稳定,能够实现学生公寓安全用电管理。
Abstract:
Key words :

  屈召贵,刘强,鲁顺昌

  (四川工商学院 实验中心,四川 成都 611745)

摘要:针对大中专院校学生公寓用电情况,设计了一款基于AMI模型的智能电表,实现一支回路只计量,另一支回路计量与监控。测试表明,该电表具有计量精度高、监控准确、通信安全稳定,能够实现学生公寓安全用电管理。

 关键词:智能电表;计量;监控;通信

  0引言

  许多高校学生公寓用电实行了严格的管理措施,目的是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然而单靠制度管理很难监控,采用技术的手段是较有效的办法。本文提出用单相双支路计量智能电表完成对用电情况的监控。该电表采用双回路计量与监控,一支路完成空调等大功率电器的计量;另一支路可实现计量、违禁电器识别和控制。虽然为双回路,但不增加任何硬件成本,在硬件上采用了集成电路设计思想,采用的集成计量模块和低功耗微控制器,简化了PCB线路;在软件上,该电表采用了模块化设计[1]来分别保证计量的准确性和系统的稳定性。因此,该设计结构更为简单、抗扰能力更强、计量精度更高,并具有成本低等优势。

1电表的方案设计

  电表采用计量芯片(ADE7953)和微控制器(ST32L15)构成的电信息采集电路、人机交互电路、信息存储电路、通信电路、监控等电路硬件方案,系统框图如图1所示。

001.jpg

  ADE7953是一款高精度单相电能计量IC,可测量一路线电压和两路电流,并计算有功、无功、视在功率、瞬时电压电流有效值和功率因数值。利用ADE7953能测量两路电流的功能实现双支路计量,总电能E=ERL1+ERL2,RL1支路仅完成电能计量,RL2支路除计量外,还通过功率因数值判断是否为违禁用电器,并进行作息时间开关用电。

2电表的硬件设计

  2.1系统电源电路

  电表内电源用5 V和3.3 V供电,采用线性稳压电源,由变压器降压、整流、滤波和稳压组成,RS485电路的供电由隔离型DC-DC电源(B0505LS1W)提供,以提高抗干扰力。备用电源采用锂电池供电。

  2.2电力参数采集电路

  电力参数采集电路主要由信号变换电路和ADE7953构成的采集电路组成,如图2所示。信号变换电路的作用是接入用户的电流和电压。电流采集用电流互感器,电压采集用铂金电阻分压接入计量芯片[23]。电流通道允计输入的差分电压满量程为500 mVp-p,负载电阻取决于最大电流(Imax)、ADC输入电平(U)以及CT使用的匝数(CTRN)。最大电流时,电流通道的输入信号应当为半输入满量程,以便留有裕量。选用CT匝数比为1 000∶1,根据DLT6142007可知电流互感器接入方式Imax=5 A×2=10 A,则负载电阻Rb上的最大电压有效值计算如式(1)所示,最大互感电流ICT计算如式(2)所示,Rb计算如式(3)所示。

123.png

002.jpg

  电压通道输入的差分电压满量程为500 mVp-p,电压采样采用电阻分压的方式[4]。在火线与零线间串联接入4个150 kΩ和1个330 Ω的电阻,从330 Ω电阻上取得的电压作为A/D输入端,由此可以计算出可测量的最大电压有效值,如式(4)所示。由计算可知,电压支路被测的电压范围为0~321.6 V,完全满足计量要求。

  Vmax=R取R总×V取=600.33330×22×500 mV=321.6 V(4)

  2.3通信电路设计

  通信电路作用是实现电参数的上传与下载,要求硬件电路满足高速、高可靠性。电路如图3所示,ADUM1301为三路iCoupler 磁耦隔离器实现数据隔离,其传输的速率可达90 Mb/s;MAX485为RS485总线驱动器;二极管D2、D3防止雷击;电源采用前述的DCDC隔离电源与其他电路的电源隔开,以实现干扰源的隔离。

003.jpg

2.4继电器控制电路设计

  继电器控制电路主要实现通断电控制,其开关频率较高,可控电流较大,使用寿命长。根据电表技术规范,对继电器的选择应考虑以下因素:开关次数N,每天开关10次,按60年使用寿命计算,N=10×365×60=21.9万次,因此选用开关频率在30万次以上的继电器;触点电流I,按2级电表可控电流最高为10 A,因此选用20 A以上的继电器;驱电压V,选用5 V驱动。综上,选用80 A磁保持继电器,电路如图4所示,控制端OC连接到STM32L15的PA11脚。

004.jpg

3电表的软件设计

  3.1软件设计总体思想

  电表的软件是基于操作系统μC/OSIII,采用层次化、模块化的设计思路,在层次上分为底层驱动程序和应用层程序,如图5所示;在模块上分为电参数测量与处理程序、通信程序、显示程序、存储程序和监控程序。

005.jpg

3.2电参数测量与处理程序设计

  电参数的测量涉及电流电压有效值、功率、电能、功率因数等参数的测试与处理。

006.jpg

  电流电压有效值测量软件实现方法:这两个参数分别存放在24位寄存器VRMS和IRMSA中,需测试寄存器1LSB位代表实际值。方法是通过高精度参考电表进行测试,如图6所示,测试的计算方法如式(5)、式(6)所示。式中U和I分别为参考电表测出的实际电压电流值;DRMSV和DRMSI分别为有效值寄存器中的二进制数值;k为乘法系数,保持数据分辨率,因为软件中十六进制数使用定点乘法,不同的电表这一常数是不一样的,在后续的校表过程中还得加以校正。通过测试,设计的电表的Icontant=0×181,Vcontant=0×10B,k=100×216。

  图6测试电流电压常数图

56.png

  有功电能测量的实现方法:有功电能分别对应两路电流通道存放在24位寄存器AENERGYA和AENERGYB中,将两路电能相加即为总有功电能,实现双回路计量。在编程过程中需找到电能寄存器的LSB对应的实际电能值Wh/LSB常数(也即数字量的权重)。这一常数算法关系如式(7)所示,式中AENERGYn表示A或B两通道电能寄存器中一定时间内的数字量累积,用十进制计算,N为瓦时/位常数,U为被测负载的电压有效值,I为流过负载的电流有效值,cos为功率因素,T为累积时间。

7.jpg

  测试一纯阻性负载(cos=1)电路,电压220 V和电流10 A在一负载上通过1 s的时间产生了20 398的读数,则Wh/LSB常数可用式(7)计算得到式(8)。

8.png

  功率因数测量的实现方功:功率因数存储在两个16位带符号寄存器PFA和PFB中。这些寄存器是带符号的二进制补码寄存器,MSB表示功率因数的极性。PFx寄存器的1 LSB相当于2-15的权重;因此,最大寄存器值0×7FFF对应的功率因数为1,最小寄存器值0×8 000对应的功率因数为-1。例如:PFA寄存器里面的值DPFA=26 214(十进制),则对应的功率因数为式(9)所示,程序中可根据此判断负荷情况。

8G7)BAIA[J3_TH]Q6V_JMMD.jpg

  同理还可测出功率值、频率值、周期值、相位值等参数。

3.3通信程序的软件设计

  通信软件基于行业标准DL/T6452007,该标准作为一种通信协议采用分层架构思想,故设计3层模型(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应用层)来实现电能表的主/从方式通信,分层结构如图7所示,应用层涉及7大类数据收发,数据链路层涉及寻址和12类控制,物理层规定有红外光通信和RS485通信。

007.jpg

  DL/T6452007采用广播形式实现主站与从站链路,编程流程如图8所示,主站发送一帧数据,从站接收解析和执行,当从站正确执行后返回正常应答帧,否则返回异常应答帧。

008.jpg

4电表的校准

  ADE7953可通过读取内部电能寄存器或测量外部CF输出脉冲来校准,最多需要3个校准阶段:增益、相位和失调,消除由于外部电阻网络、前端采样电路等引起的误差[5]。可采用标准参考电表和标准参考源两种方法校准,本例中采用标准参考源来校准,通过校准去修正软件设计中的各参数的常数值,校准流程如图9所示。

009.jpg

5测试

  5.1功耗测试

  电表内部安装了3.2 V锂电池,确定掉电情况下数据不丢失,因此电表需运行的低功耗模式下,在电池供电情况下,系统总电流为28 μA。

5.2计量误差测试

010.jpg

  随机抽取4台电表,规格为2级,在温度为29℃,湿度为25%环境中测试,通过检定装置测试基本误差,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误差远低于国标单相远程费控智能电表2级要求。

5.3通信误码率测试

  用泰克误码率仪对RS485总线通信的误码率进行测试,RS485的连接线选取800 m进行测试,波特率选用1 200 b/s、4 800 b/s、9 600 b/s,测试结果误码率均小1×10-6,符合DL/T645-2007规定值,符合要求。

5.4开关控制测试

  可控回路选用阻性负载,并接上数字功率计进行测试,选取功率分别为400 W、600 W、1 200 W的热水棒,测得功率因数均大于0.9,继电器迅速断开。

6结论

  双回路计量与控制电表通过设计与测试,计量精度高、稳定性较好、通信可靠,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现已通过计量检验,并成功应用于某高校学生公寓。

 参考文献

  [1] 杨庆,杜新纲,董赞,等.智能电表实时时钟技术综述[J].电子技术应用,2014,40(12):2022,26.

  [2] 刘春辉,徐平,朱世峰,等.基于C/S和B/S混合结构的远程抄表系统设计[J].微型机与应用,2014,33(1):14.

  [3] 王显静,张天开,魏凯,等.基于ATT7022A的三相多功能电表设计[J].微型机与应用,2013,32(4):9496.

  [4] 权震华,罗亮.基于EM773的无线智能电表存储系统设计[J].微型机与应用,2014,33(17):2629.

  [5] 张步幸.智能电表段式液晶驱动的设计与实现[J].微型机与应用,2013,32(13):104106.


此内容为AET网站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