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标识码:A
DOI:10.16157/j.issn.0258-7998.2016.01.021
中文引用格式:王建峰,杨荣. 物联网环境下智能物流服务组合研究[J].电子技术应用,2016,42(1):79-81,86.
英文引用格式:Wang Jianfeng,Yang Rong. Service composition study for intelligent logistics services in IOT[J].Application of Electronic Technique,2016,42(1):79-81,86.
0 引言
当今,很多物流企业应用物联网技术来提升整体管理水平,并使物流服务在速度和准确度上得以改善。
本文提出用服务计算的相关技术来解决物流中的问题[1-3]。一个物流服务要经过一系列的业务中间过程,将中间每个核心业务过程抽象成一个服务组件,整个物流服务就是一个组合服务。本文重点研究如何对物流各个环节进行配置,以致能得到一个效率更高、用户满意度最好的物流服务。
1 相关研究
文献[4]通过对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物流系统的概念定义、系统构建以及案例分析,表述了作为智能物流系统的商业特性的物流电子商务。文献[5-6]提出了为解决物流企业之间信息系统的异构问题,采用将SOA与BPM两种架构联合实现系统松耦合。以上研究都是集中在物流系统架构或基础设施上,很少有人提出用服务计算相关的技术来研究物流服务。文献[7]简单介绍了物联网技术环境下的智能物流应用,重点分析了其智能仓储物流系统的结构构成。文献[8-9]围绕物流发展战略规划,依据物联网理论,以物流信息化建设为研究对象,提出了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的技术框架和功能框架。这些研究也是停留在平台研究上,没有将成熟的服务组合等技术运用起来。本文将物流业务流程中的活动抽象成一个个服务,一个完整的物流业务流程就是一个组合服务。
2 系统模型
2.1 物流系统结构
一个完善标准的物流业务流程主要包括以下业务活动:业务受理、货物入库、装载货物、运输、运行监控和卸载货物。这里只列出了物流核心业务活动,略去了其他细节活动。智能物流总体框图如图1所示。
2.2 QoS模型
针对物联网环境下智能物流服务的实际情况,考虑了以下QoS属性:服务价格(Service Price),即服务请求者使用服务必须支付的费用;服务时间(Service Time),即完成服务必须经过的时间;可靠性(Reliability),即服务执行的成功率;信义度(Reputation Degree),它反映服务使用者对所提供服务的认可程度;可用性(Availability),它是时间百分比,指示什么时间该服务是可操作的,即可被服务请求者所访问。
在顺序结构下,假设组合服务CS由n个组件服务构成,即CS={S1,S2,…,Sn},对于每一个组件服务Si存在着多个候选服务,它们能够完成该组件所需的功能,可以表示为:Si={Si1,Si2,…,Sim}(m为该组件服务包含的候选服务数)。以上五种QoS属性在顺序关系下的聚合函数如表1所示。
2.3 组合模型
物流服务组合是从每个子流程中选出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并组合到一起。实际物流环境下,每个子业务过程的实现方式有限,如运输环节,物流公司采用的运输方式有确定数目。本研究中的6个子流程服务包括的原子服务及表示如表2所示。
2.4 效用函数(Utility Function)
假设物流服务CS由n个组件服务构成,即CS={S1,S2,…,Sn},对于每一个组件服务Si存在着多个候选服务,可以表示为:Si={Si1,Si2,…,Sim}(m为该组件服务包含的候选服务数)。对每个Sij,都具有上文所描述的QoS属性。在不同的应用环境下,用户对非功能属性有不同的偏好程度,记为w(0 行表示组件服务Si中的一个候选服务,列表示一个QoS维度,Qij表示一个相应的QoS属性值,其中p为QoS属性数目。 有两种类型的QoS属性:对于正极(positive)的QoS属性,其值越高,意味着服务性能或质量越好;一个负极(negative)的QoS属性,其值越低,意味着服务的性能或质量越差。上面五个QoS属性中,可靠性、信义度和可用性是正极属性,而服务价格和服务时间是负极属性。分别用式(2)和式(3)对负极和正极属性进行标准化处理。 利用矩阵X和每个QoS属性的权值wj,可以计算出每个服务的总的质量分数,组件服务Si中的一个候选服务Sik的质量分数为(假设Sik的QoS属性值标准化后为X中的第i行): 一个物流服务由n个关键子服务组成,对每个子服务中的候选服务用式(4)进行效用值计算,物流组合服务包含每个子服务中的一个候选服务,用sum_uf表示物流组合服务的效用值,即: 3 物流服务组合算法 3.1 问题陈述 一个高评价的物流服务,肯定来自于一个较完美的业务流程,流程中的每个子流程必须很好地调控。用服务计算的理念,一个物流服务就是一个服务组合问题,每个子业务流程就是一个服务组件,每个组件有多个候选具体服务(原子服务),即具体的操作实现。如今,在物联网环境下的智能物流具有动态性,为人们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要力求寻找一个最优的物流服务组合来满足用户要求,可以形式化为以下描述: 3.2 最优物流服务组合算法 根据3.1节中的描述,下面介绍一个物流服务最优组合算法(LSC),通过该算法,辅助找出物流业务中的最优原子服务组合。该算法首先计算每个QoS属性维度的权重,然后将每个原子服务的所有属性值标准化,接着计算每个原子服务的效用值,最后根据效用值从每个组件服务中选出效用值最大的原子服务。 LSC算法流程如下: 输入:物流服务业务过程 CS={S1,S2,…,Sn},每个子过程中的候选原子服务 输出:每个子过程中效用值最大的服务组成的集合 BEGIN arrange the five QoS attributes with the user’s preference; FOR each QoS attribute DO calculate wj by the formula (1); END FOR each atomic service Sij in Si (i=1,2,…,n) DO FOR each QoS attribute value qijk of Sij DO normalize qijk by formula (2) or (3); END END FOR each atomic service Sij in Si (i=1,2,…,n) DO calculate the utility value by formula (4), i.e., UF; END FOR each component service Si in CS DO select atomic service from Si which with the largest value of UF; END END 4 实验分析 以图1和表2为原型,以QWS Dataset(2.0)为数据源,通过两组实验来验证本文模型和算法,将LSC与另外两种算法比较,即固定路径组合FSC(选取cs1={ba1,sg1,lg1,tp1,om1,uc1}作为固定路径)和随机路径组合RSC(即每个子业务流程随机选取一个候选操作)。第一组实验将sum_uf固定为4.3,并比较三种算法得到的用户满意率;第二组实验当sum_uf均匀变化时,衡量三种算法的性能。用户满意率定义为满足用户sum_uf期望值的次数与总调用次数的比值。 4.1 实验设置 本研究以处理器Intel CoreTMi5 CPU(2.80 GHz)、4 GB内存、64位win7操作系统为实验环境。所有实验在MyEclipse 中进行。QoS维度服务价格、服务时间、可靠性、信义度和可用性,假设分别对应QWS Dataset中的第8、1、5、4和2属性字段。在表2中,总共有18个原子服务,分别依次平均分得QWS Dataset中的记录。 4.2 实验结果分析 图2为第一组实验的结果图,横轴为物流服务的调用次数,从5~35,每次间隔5,纵轴为用户满意率。从图中可以看出,LSC算法得到的用户满意率最高,几乎都在85%左右,这是因为在物流服务的每个子业务流程中,都是经过精心选择,因此最后组合的整个组合服务性能也最好。次优的是RSC算法,每个子流程都随机从几种方案中选择一种,因此组合方案也有可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性能,它的用户满意率,能够达到60%以上。三种算法中性能最差的是FSC,实验中选取上面列出的cs1路径作为固定路径,它的用户满意率在40%以下。通过实验比较,分析得出:现在智能物流服务,处于一个动态的服务环境下,在每一个业务流程环节,都必须动态进行配置选择,用户才能够获得一个较满意的服务。 图3为第二组实验结果图。横轴sum_uf从2变化到5.5,依次间隔0.5,纵轴为用户满意率。当sum_uf值在2~3.5范围时,LSC、RSC和FSC三种算法性能都很好,用户满意率都几乎接近于100%。但随着sum_uf增大,即用户的期望越来越高,三种算法的性能开始下降。三种算法按性能从高到低排列顺序依次为:LSC、RSC、FSC。实验结果更进一步地验证了LSC算法的最优性,也说明了物流服务的每个关键环节进行配置选择的必要性。 5 结束语 通过两组实验,验证了基于LSC算法的最优物流服务选择方案的可行性与高效性,也说明了在动态智能物流服务中,由于环境等因素,有必要在各个流程环节中进行动态最优配置选择。今后,将把该物流服务选择方案进一步完善,考虑更多的细节属性,并把它用到具体的物流服务系统中。 参考文献 [1] ISHIKAWA F,KATAFUCHI S,WAGNER F,et al.Bridging the gap between semantic Web service composition and common implementation architectures[C].2011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ervices Computing,2011:152-159. [2] MA H,BASTANI F,YEN I L,et al.QoS-driven service composition with reconfigurable services[J].IEEE Transactions on Services Computing,2013,6(1):20-34. [3] GUINARD D,TRIFA V,KARNOUSKOS S,et al.Integracting with the SOA-based internet of things:discovery,query,selection,and on-demand provisioning of web services[J].IEEE Transactions on Services Computing,2010,3(3):223-235. [4] 张全升,龚六堂.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物流的发展模式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1(3):13-15. [5] 张彤.基于SOA-BPM组合架构的第三方物流信息系统研究[J].物流技术,2012,31(12):419-422. [6] 邓子云,杨晓峰,陈玉林,等.基于SOA-BPM组合架构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系统集成平台[J].计算机系统应用,2010,19(3):1-6. [7] 汪乐霞.基于IOT技术的智能仓储物流系统开发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34(5):55-56. [8] 郭晓魁,魏超飞.基于增长极理论的怀来区域物流信息平台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10,39(1):108-111. [9] 段征宇,孙伟,陈川.区域中心城市物流信息平台规划研究[J].物流科技,2009,32(2):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