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三个月是道坎儿,可穿戴也躺枪了
2015-08-12
多少人的恋爱卡在了三个月这道难过的坎儿上,这次,可穿戴设备也彻底的躺枪了。
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可穿戴式设备被提及这么多年,市场方面终于从去年开始稍见缓色,大众消费者已经逐渐对其有所认知并认可,开始尝试购买。但即便如此,用户购买或使用后,近90%的用户使用时间不会超过三个月,Apple Watch在首日销售量达到200万后,此后的销售量也都是在一路的下滑。难道,可穿戴式注定不是我们的真爱吗?
图片来源:ISUX用户研究所
纵观国内可穿戴市场,将其按照目标人群或者应用场景划分,可分为一下几种:运动类、儿童类、孕妇类、残疾人辅助类、维修辅助类、仓储盘点类。在这些目标人群或者应用场景里,可穿戴设备提供了更多的特定数据或者提供了更加高效的辅助功能。例如,通过监测心率、步态、肌肉机能等生理数据,在运动中提供提醒或者运动后的监测分析的运动类,便是提供了特定数据;为残疾人提供某方面的辅助功能的穿戴式,便是提供了高效能的辅助作用。市面上目前最常见到的也是运动类、儿童类为主。
图片来源:ISUX用户研究所
医疗健康类的可穿戴产品多以智能手表形态为主,这类产品需要采集数据的精准性与长时间的待机两类特点。但是这只是打动用户的基础,在完成了数据的精准采集后,后续的服务才是这类功能穿戴产品的王牌。《智慧产品圈》曾了解过一款将目标客户群定位在中老年人的健康监护手表式的手机,该产品采用柔性生命传感器可以检测到人体的脉搏跳动情况,再根据医学上实际的临床总结的中医算法,计算出用户的心率、血压、血氧、血流通畅度等十四项数据,并会为用户提供一键呼叫急救中心、在线问诊、检测数据分析等服务。这款手表正是在精准采集数据的基础上,通过构建的数据模型,将这些数据服务化、具象化。这也是这类可穿戴式设备需要突破的重点。
儿童类的可穿戴式产品也非常的受欢迎,这类产品大多以安全定位功能为主,国内有很多类似的产品被大家所熟知,例如360儿童卫士、腾讯儿童管家手环等等。除了定位防丢功能的儿童类产品,是否我们可以独辟蹊径地针对父母的其他刚需功能研发出不同形态的穿戴产品呢?国外一家公司日前针对婴儿推出了一款踝关节的健康追踪智能袜子,可以追踪儿童的心率、含氧量和皮肤温度,甚至会在熟睡的婴儿翻转时发出提醒。这款智能袜子还配置Pulse血氧测量系统,利用红光和红外线,能够在无侵扰的情况下测量心率和含氧量。这些功能对于初为父母的年轻夫妇来说,可以说别具吸引力。
通过上面的两个案例,我们对可穿戴产业的信心倍增。其实,可穿戴产品想要打破三个月的魔咒并不太难,面对这个未来将会产生巨大财富的蓝海市场,目前一些困境需要我们共同解决,包括产业链、生态链的构建,内容、服务、互联网营销、周边配套设备等等资源的整合等等。“2015中国智能穿戴产业高峰论坛”在这样的背景下,将会邀请到芯片厂商、传感器厂商、电池厂商、方案商、健康/医疗/支付/儿童监护等等不同应用领域的硬件与服务企业,构建起完整的可穿戴产业生态链,共同探讨“Apple Watch之后穿戴式何去何从”,直面产业难点,共同应对挑战,带来一场从穿戴产业商业模式的转变,到硬件盈利过渡到服务盈利的饕餮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