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时代将带来什么?
2015-08-10
2010年,美国西北大学智能信息实验室推出的一款可以自动写作体育新闻的软件Stats Monkey,获得了风险投资。这款软件通过将一场特定比赛的客观数据进行加工,能自动编写出一篇体育报道文章,还会融入此前可查的体育新闻报道中记者惯常使用的一些分析思路、背景介绍思路。这款软件甚至能够通过统计分析,识别出比赛期间发生的显着事件,生成一篇自然的文章,总结出整场比赛的动态,向读者强烈推荐比赛的关键点和关键球员。
到今天,自动写入技术已经被美国不少顶级新闻媒体使用,自动生成文章涵盖体育、商业、政治等方方面面。由StatsMonkey升级而成的人工智能引擎Quill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数据,比如商业报道中的公司交易数据库、财务和销售报告系统、网站信息、社交媒体信息,快速分析梳理出最重要、最有趣味性或存在相互抵触的信息。
Stats Monkey和Quill证明,那些认为创意阶层将始终成为科技和文化进步的受益者,不会成为自动化、机器化的受害者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知名的机器人革命、人工智能、工业自动化领域专家马丁·福特就指出,而今在许多国家,雇主们经常抱怨大学生写作等多方面能力不足,很显然,如果自动写作软件能够变得更为好用,包括新闻媒体记者、财务分析师、律师等知识型就业岗位,将变得越来越少。
大数据的出现,让机器(人)学习的效率变得更高。Google早在2005年,就推出了翻译水平胜过数量翻译人员的翻译系统。这家公司2011年首次展示了它的自动汽车,而今自动驾驶已经越来越接近人们的生活。包括Google、IBM等公司还在利用大数据和预测算法,推出供各行业使用的智能软件平台,企业对人员分析与管理部门的需求将不断萎缩。更早之前,还有科学家设计出了鉴赏家几乎无法辨别的绘画傻瓜软件、作曲软件。1980年代以来,华尔街引入更多的数据机器,这使得雇佣的交易员数量不断减少。
马丁·福特在其所着的《机器人时代》一书中指出,自动化、机器化、智能化潮流,已经使得许多入门级的白领工作被吞噬。而在那些传统意义上的蓝领工作,受影响程度甚至更深。2008年,奥巴马在总统竞选时曾言之凿凿,将致力于重振美国制造业,让美国工人获得之前外流的工作岗位。奥巴马的目标一定程度上已得以实现,即美国先进制造业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却没有创造出相比金融危机之前更多的就业岗位,原因就在于可以替代蓝领工人的机器人已基本成熟,应用到制造、装卸车间的总成本已实现合理化。
而在美国的服务业,机器人及其他自动设备挤占就业岗位的现象同样突出。再加上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电子商务进入空前繁荣期,而今在美国,无论是白领还是蓝领,找工作都成为一件难事。
有趣的是,这一轮自动化、机器化、智能化替代工作的浪潮,已经不是第一次掀起。20世纪初,科学管理和流水线作业从欧洲席卷到美国,自动化渐渐成为现代工业一种不可能逆转的趋势,凯恩斯1920年代就曾发明“技术性失业”一词。技术性失业的后果一直到20世纪末期才得以充分体现。《机器人时代》一书分析认为,自动化、机器化、智能化带来的经济和社会影响,将难以避免,这与信息技术呈指数增长的本质特征密不可分。
“慕课”是近些年来非常热门的词汇,简言之就是通过大规模在线课程来替代或补充传统优质教育资源短缺,并解决教育质量不足。书作者认同慕课将起到的重要社会意义,但也指出,慕课本质上也是教育自动化、智能化的体现,将因此造成对高等教育和科研体系的重要冲击,现有的很多教育机构将很难避免无人问津的窘境。同样的问题将出现在医疗领域,在大幅度提高医疗有效性的同时,会使得药剂师(助理)、初级医师、护理人员中的一大批人面临失业。
马丁·福特认为,机器人时代正在到来,机器(人)正在实现自我进化,无法确定它们将在什么时候实现自主化。最令人担忧的问题是,自动化、机器化、智能化将加剧社会不平等,很多人将失去社会存在的价值,不在少数的家庭“被挤压在收入停滞和成本上升之间”。因而需要尽早采取措施,让现有的社会保障网的保障能力更强,改革教育体制以确保能够培养更多能够适应与机器(人)和谐共处并发挥主导作用的知识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