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专访(二)毛伟明:“由大变强”是“中国制造2025”的精髓(图)
2015-07-01
2015年5月19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了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2025》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国 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质检总局、工程院等部门和单位联合编制。为了让广大读者进一步深入了解《中国制造2025》,《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了工业和 信息化部副部长毛伟明。
记者:中国制造当前面临的问题有哪些?如果让您给中国制造开一个诊断书,您觉得这个病症是什么?药方是什么?
毛伟明:
中国制造当前主要存在的问题,假如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大而不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关键核心技术还是受制于人。比如目前我们80%左右的芯片还是依赖进口,我们很多制造企业还是处于加工组装这个环节,价值链还是在中低端这个状况。
第二,品牌质量水平还不够高。我们还缺乏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大型跨国公司和品牌企业,而且质量事件也时有发生,我们急需把我国的品牌质量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第三,产业结构还不尽合理。产业布局上,各地还存在同质化竞争,在产业链的中高端还要花大的精力去提升和突破,继续提高产业层次和核心竞争力。
第四,科技成果转化的渠道还不是很畅通。因为我们还没有真正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要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瞄准国际的制造业高端来进行创造、创新、开拓,还有很多工作有待加强。
记者:如果用一个词提炼“中国制造2025”的精髓,您认为是什么?
假如要对“中国制造2025”高度概括的话,我认为一个词就是“由大变强”。
我们现在已经是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也是第二大的经济体,综合经济实力有了很大提升,但是我们在制造业上,大而不强的问题还是非常突出。因 此,中国制造2025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提升产业层次,提高竞争力,在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高端能够真正发挥作用,使我们的制造业,尤其是装备制造业实现由 大到强的转变。
记者:在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中,如何发挥中小企业的作用?
工业是我们经济发展的战略基石,而企业是我们转方式、调结构的主战场,中小企业是我们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我想用以下一组数据说明中小企业的重要性。
我们现在有50%的税收来源于中小企业,60%的经济总量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70%的专利是由中小企业所提供的,尤其是我们80%的就业主 要是靠中小企业来创造的。从数量方面来看,中小企业占了各类企业的99%。从这一系列的数据来看,中小企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当中具有至关重要、举足轻重的 地位。
同样,在中国制造2025实施过程当中,中小企业是可以发挥它的潜力和巨大作用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第一,继续开展扶助小微企业专项行动,工信部从2013年开始就开展了“扶助小微企业”的专项行动,让更多的中小企业,不光是在产业链为大企 业配套创造一个条件,更多的是在创新链当中发挥中小企业的活力、动力和创业创新激情。只有把中小企业的稳增长和调结构相互结合起来,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中创造更好的条件,我们的草根经济才能够发挥更好作用,
第二,抓好政策落实,打通政策“最后一公里”。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着许多困难,党中央、国务院对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给予了高度关注,出台了一系 列政策。但是有些政策最后落到中小企业身上,它还有一个时间的问题;有些中小企业对政策的了解,也不一定及时、充分。因此我们在宣传中小企业优惠政策的同 时,要加大督查力度,使更多的中小企业了解政策,用好政策,使党中央关爱、关心中小企业的政策,能够真正落到中小企业身上。
第三,减轻企业的负担,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负担。大家感觉到现在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总体上还是比较高,生产运行状况还是比较困难,我们要尽量为中小企业创造好的发展环境,减轻企业负担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我们主要是按照清单管理的模式,也就是说所有涉企收费项目列入清单,凡是清单以内的,做好减法;清单以外的,实行零收费。这样我们的企业心中 能有一本明明白白的账,也更便于社会、企业、新闻媒体,乃至全体人民,对这些清单进行监督,真正减轻中小企业的负担,为他们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第四,提高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应该说中小企业是非常具有活力的一个群体,它在创业创新上,具有很大的潜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中小 企业是一个很大的推动。我感觉到,用创业带动就业,从创新推动创业,这是一个非常完整的一个有机体,创业的核心是创新,假如没有创新的成份,企业也好,项 目也好,即使落了地,也没有竞争力,所以根本的核心是提升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
因此,我们在扶持小微企业专项行动当中,对中小企业的人才给予了更多关注,我们每年要培训中小企业的管理人才50万人次,培训中小企业的领军人才1000人次,通过这一系列的扶持政策,使我们中小企业真正在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方面充分发挥潜力。
从广义的讲,对于创新我的理解就是提高它的竞争力、创造力和生产力。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要能尽快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 创新体系,真正围绕着产业链布置创新链,围绕着创新链安排资金链,那么最终的目的是提升在价值链中的位置。因此我们要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尽快提升产 业层次,提高核心竞争力,使我们的制造业尤其是高端装备制造业,在国际上处于整个产业的制高点,这是我对创新的理解。
那么就中国制造2025来讲,技术创新是装备制造业的核心。因为我们通常说,科技是技术之源,技术是产业之源。技术创新在制造业当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技术创新是我们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基本方法。我们通过技术创新来提高我们传统产业的附加值,提高它的产业层次,同时使它能够在我们整个工业转型升级当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加大科技进步对传统工业发展的贡献度,提升传统产业的竞争力。
第二,技术创新是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本方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未来引导我们产业层次提升的重要方面,如何优化产业层次,使我们的战略 性新兴产业在竞争当中处于价值链和产业链的中高端,以至于今后发展到高端,需要我们通过技术创新的有效手段,来提升我们的核心竞争力。这里的核心竞争力, 我认为包括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使我们战略性新兴产业真正体现它的战略性、前瞻性和竞争性。
第三,技术创新也是提高我们国家综合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我们现在虽然制造业门类是最齐全、规模也是全球最大,我们经常讲一个比方,就是我们在 全球产品门类当中,按照大类是39个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我们已经有223个产品品种的产量居世界第一,门类应该说是很全,但是我们也看 到,这些产品基本上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所以我们要尽快提高它的竞争力,通过技术创新来提高在国际上、在产业链当中、在价值链当中的核心竞争力,使我们的 制造业尤其是装备制造业,真正体现又大又强。
记者:我国产业发展主要的瓶颈在哪?
第二,科技成果转化还没有把渠道完全打通。没有真正形成企业是技术创新主体的格局。从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企业的研发投入、企业的开发能力、企业的人才 积累等很多方面,和我们要参与国际竞争这一要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尤其是创新成果如何能够更多地转化为生产力、竞争力,使潜在的优势变成现实的优势和 竞争的优势,在这个方面我们还是有差距。
第三,工业基础还比较薄弱。比如在关键核心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先进基础材料和产业技术基础,也就是我们讲的“四基”方面,我们的基础条件 还不是很强。由于这些基础的条件比较薄弱,所以我们竞争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目前看来,在这些方面我们要迎头赶上。当然,现在进步也很快,我们有一些企 业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品牌、竞争力、美誉度,大家也越来越认可、关注。
但总体上看,我们还得要加快我们的技术进步的步伐。(来源:中国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