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iyun官方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嵌入式技术> 业界动态> 郭台铭分拆鸿海帝国 新材料业务大陆上市?

郭台铭分拆鸿海帝国 新材料业务大陆上市?

2015-07-01

虽然股市最近震荡得有些厉害,但这并不妨碍场外公司对A股的热情,包括正在实施分拆战略的鸿海集团。

  几天前,代工巨头掌门人郭台铭富士康台湾母公司鸿海精 密的股东大会上表示,正考虑未来3到5年内分拆子公司在大陆上市,其间还显示出了“醋意”:同样赚1块钱,在台湾和大陆相比不一样。“台商弘讯科技做的是 塑胶射出机自动控制器,并不是特别高深的技术,但弘讯科技舍弃台湾,选择在大陆股市挂牌,身价暴增到300亿台币以上。”郭台铭对现场的股东如此表示。

  消息一经发酵便引起诸多关注。接近富士康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在过去两年间,鸿海已成功地分拆出多项业务,今年年内至少还会有1家以上子公司登陆资本市场,此外大陆的投资项目逐年增多,新材料、大数据以及电商商贸领域的公司也都将有 可能成为被孵化的“小金鸡”实现单独上市。

  2013年,鸿海宣布分拆业务结构重整的决议,并计划减少对苹果公司产品代工的依赖,以此帮助鸿海走出营收放缓的困境。

7f41e43b72b642c6f44da0279e4056eb.png

  6月18日,日本千叶市,软银宣布将与富士康及阿里巴巴成立合资公司,生产人工智能机器人“Pepper”

  大陆业务上市猜想

  虽然郭台铭没有在股东大会上详细说明目前鸿海业务的分拆进展,但实际上分拆计划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当中。

  从 过去的分拆来看,鸿海精密旗下从事芯片封装业务的讯芯科技已经于今年1月在台湾证交所挂牌上市。此外,鸿海精密旗下生产工业PC的ODM子公司桦汉科技 (Ennoconn),生产外壳和机器零部件的乙盛精密(Eson Precision),生产LED零部件的荣创能源科技(Advanced Optoelectronic),以及无线芯片封装公司Shun Shin Technology等都已经登陆或者排队登陆台湾资本市场。

  “我 们在大陆也有养了很多公司……也排队,这几年也轮到我们了。我们有很多小的公司,有一些我们周边单位的公司,也会分拆。在当地有营业额的公司,就在当地上 市,就像我们开云棋牌官网在线客服包装的讯芯、工业计算机的桦汉,我觉得这些东西都是成长非常好的。”鸿海方面在发给《第一财经日报》的邮件中如此写道。

  据 了解,鸿海精密集团在大陆的业务主要是代工制造商富士康,从事计算机、通讯、消费电子等3C产品的制造。资料显示,富士康1988年开始在中国大陆投资, 目前拥有上百万员工,2014年进出口总额占中国大陆进出口总额的3.5%。而随着转型加速,近年来富士康也在加大对大陆的投资力度。

  去年 3月底,鸿海对外公告在大陆新增九项投资方案,总投资达1.82亿美元。从公告的主要营业项目来看,鸿海此次拟转投资范围,涵盖手机、平板计算机及游戏机 配件、电子零组件及软件开发、多功能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类设备、伺服马达、精密数控加工用高速超硬刀具、塑胶粒制品、金属或金属碳化物用射出模或压缩模、 精密零组件设计开发制造服务等。

  在看似繁杂的投资案中,鸿海的主线依然只有三条。台湾鸿海内部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一方面是专 注于代工的基础,寻找更多的大陆客户,目前这部分已经有很大的进展;第二方面是深耕电子商务,把大数据营销作为集团未来的发力点;第三方面是在4G等业务 上开拓,把软硬结合放在首位。

  “在可能上市的大陆业务中,会集中在代工包括电商在内的大数据营销以及新材料方面。”接近富士康的人士对记者表示,代工业务目前在香港以及台湾均装入了上市公司,而电商业务尚在起步阶段,所以新材料业务上市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此前鸿海旗下天津富纳源创公司的碳纳米管科技已经是全球第一家将碳纳米管商业化并将盈利的企业,并且在此前的分拆过程中,被郭台铭特别安排在第一批分拆。”上述接近富士康的人士如是说。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查阅公开资料发现,天津富纳源创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生产的碳纳米管触控屏在成立不久后便月产规模过百万,成功地为华为、酷派、中兴等手机配套。而在去年,该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38%。

  郭台铭曾经表示,鸿海碳纳米管应用领域包括所有触摸屏产品,公司在这方面已取得2000项专利,在NB触控领域,2013年年底前将有新产品大量上市,不仅已有营收贡献,到年底还可获利。郭台铭因此极为看好这一业务,认为未来还可以继续分拆出5-10家上市公司。

  鸿海方面对本报记者表示,这一些(分拆的公司)鸿海都持有一定的比例,对鸿海来讲,一个航空母舰带领一群战斗舰,在大陆上规划的这些,三五年后一定会有收成。

代工航母加速转身

  不管是大陆还是台湾,一直奉行郭台铭“独裁为公”的鸿海正在加速分拆的速度。

  郭台铭希望以这种方式使集团从“航空母舰”变成“航空战斗群”,进行海陆空联合作战。在分拆中,原来的事业群升级为12个次集团并独立出一些子公司分别在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大陆、美国进行上市,数量可达100家。

  DIGITIMES内部报告称,早在几年前,郭台铭就曾表示将通过分拆上市的方式,将鸿海富士康向控股公司的方向发展,并且在2011年的股东会中,强调将让集团中“天上飞的、水上漂的、地下钻的”都分别推上台面,除了展现各自价值外,也可以进一步达到产业的高度整合。

  但苹果的好生意没有加快巨头转型的脚步,这直接造成了2013年的股价重挫,鸿海在当年的股价大跌64.39%。

  在两年前的那次长达八小时的股东大会上,郭台铭鞠躬向股东道歉,并宣布分拆业务结构重整的决议,减少对苹果公司产品制造的依赖,重点放在开发新技术、知识产权和电子商务上。郭台铭称,鸿海计划在三年后将整个企业分割为一些独立的子公司,并希望以此实现收入的增长。

  按照郭台铭的规划,未来鸿海的组织架构将不再以并购扩张为主,而是针对成熟的产品、产业或事业体,进行分家、分权、分立后,让每个次集团均能健康成长,而不用受到鸿海低本益比的影响。在每一个次集团中,都将诞生一位总裁。同时,财务、专利等部分仍将由集团母公司控制。

  而在鸿海的分拆计划中,事业群升级为次集团,各事业群的最高领导者的最高职务也从集团副总裁上升为总裁,这也就意味着各次集团领导人将拥有更大的独立决策权,郭台铭的影响将被弱化。

  业 内人士分析,鸿海年营收超过千亿美元,体量过于庞大,“航空母舰”式的集中管理缺乏效率,“航空战斗群”的分散管理则更具针对性,也能够激发各次集团的积 极性,提高集团整体销售额。而一家外资证券公司的分析师更是直接指出,郭台铭可能已经开始为自己引退后布阵,考虑逐步实现向集体领导体制的转变。

  确实,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工厂成长为年营收达4兆新台币的国际代工巨头,鸿海成立40年来取得的成绩离不开郭台铭的“家长式”管理,业内人士评价称,分拆也许是鸿海在成为“巨无霸”后最好的转身方式。

  鸿海旗下部分上市公司:

  广宇:计算机外围产品

  鸿准:消费电子产品

  正崴:连接器、能源模组等

  英志:机壳

  建汉:无线网络

  群创光电:面板

  富智康:国际代工

  F-乙盛:电视机构件、模具开发

  桦汉:自动化及机器人产品

  准备上市的企业:

  天钰、荣创、三营、英特盛

本站内容除特别声明的原创文章之外,转载内容只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联系电话:010-82306116;邮箱:aet@chinaaet.co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