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iyun官方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嵌入式技术> 业界动态> 电信联通破4G终端困局 全网通竞争走向精耕细作

电信联通破4G终端困局 全网通竞争走向精耕细作

2015-04-01

FDD发牌使得我国4G发展驶上了快车道。工信部最新发布的2月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显示,4G用户净增超过2000万户,移动电话用户占比突破10%。4G开放全面竞争、高速增长对电信和联通来说的确是利好,但终端匮乏的劣势也凸显。为打破4G终端困局,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分别宣布,将于3月27日首次向中国大陆用户销售支持蜂窝网络的联通版、电信版iPad Air 2,此外,中国联通还研发APP,公开解锁中国移动4G定制机,借此分享产业链规模红利,起跑落后的两家运营商正在加快追赶中国移动的步伐。

电信联通快马加鞭发力4G终端

  FDD发牌后,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既可以推出TD—LTE、FDD“双4G”终端,也能推出国际上更加成熟的单FDD 4G手机,久旱逢甘霖的两大运营商将利用FDD成熟的产业链优势快马加鞭弥补4G终端劣势。

  中国电信3月18日下午发布了2014年全年业绩,董事长王晓初在全年业绩记者会上透露,中国电信全年移动终端销售目标是1亿部,其中4G手机目标为6000万部。据了解,中国电信2014年4G终端销售了1000万部,目前上市销售的天翼4G终端已达百款。为了实现销售目标,2015年,中国电信将投入160亿元打造100款精品4G手机,终端的丰富程度将进一步提升。同时芯片厂商联发科加入CDMA阵营,将会助推终端厂商推出更具性价比的4G全网通手机。

  中国联通则启动了“双4G领先计划”,2015年其4G终端销售目标为1亿台,并将联合产业链各方打造“双4G终端百万俱乐部”,聚焦重点品牌、重点产品,目标是实现10款产品销量超过100万台。中国联通将给予“双4G终端百万俱乐部”专项终端补贴60亿元。

  全网通手机成为运营商竞争热点

  目前,我国正处于2G/3G/4G并存的混合网络时代,三大运营商的存量用户区隔依旧明显。不过用户对于通信网络覆盖、网络质量和通信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来单一模式的定制终端已经难以满足需求,全网通手机由此成为市场热点。

  随着4G的发展,三大运营商终端也正不断突破制式限制。早在2013年,中国移动就开始推广自家定制终端的“五模十频”标准,2013年3月,中国移动正式下令从5月份开始,新入库的TD-LTE 4G手机必须支持五模,三模手机入库截止到4月30日。为满足4G终端的需求,中移动后来放低了对于4G终端的要求:2000元以上的4G手机支持五模,2000元以下可以三模。中国移动的“五模十频”战略也让中国联通“坐享其成”。据报道,中国联通研究院推出了名为“网络解锁助手”的应用,借助该应用甚至可以起到挖角中国移动定制4G五模终端用户的作用,原本在国内已经被锁定联通3G/4G网络支持的手机可以成功被解锁。

  终端是影响运营商4G竞争力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中国移动不希望陷入当年3G那样孤军奋战的局面,所以4G终端一直要求多模多频TDD/FDD融合发展。中国移动的策略改变也意味着运营商依靠手机支持制式不同而绑架消费者的业务模式已经不可维系了。IDC最新预计,2015年中国有87%的4G手机都将支持 TD-LTE和 FDD LTE,加之存量竞争时代用户转网成本更高,预期4G竞争将更加激烈。

  全网通竞争时代运营模式需差异化

  随着芯片技术的不断提升以及市场需求的演变,手机全网通必然成为一个趋势。对用户来说,全网通终端将进一步降低使用门槛。但是,全网通对于运营商来说,也许并不算好事,随着运营商之间的差异性越来越小,在近似无差异化竞争中如何保持差异化,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在这方面,中国电信正积极进行着探索。据了解,在中国电信160亿元终端补贴中,中国电信对NFC手机、安全手机有特殊关照。其中,NFC手机每部将多获得10-20元佣金补贴,安全手机将多获得10元佣金补贴。

  此外,除了终端这个敲门砖之外,网络覆盖情况、业务、资费、服务等将成为用户体验的重头戏。中国电信已正式宣布从2月14日起向全国开放天翼4G业务,并在业内推出“用流量免语音”的创新产品,用户购买1M流量可获赠1分钟语音。中国联通则推出“流量银行”策略,用户可在手机APP上查询、购买、存取流量,所有运营商的用户都可以参与其中,真正实现了无障碍的跨平台运营。中国移动2015年的目标则是全面提高其4G技术和用户体验,VoLTE高清通话已经在浙江移动试商用,重塑运营商短信、彩信、语音和视频模式的融合通信(RCS)终端业务下半年有望商用,目标是打造用户基于移动4G订制手机的个人生活服务平台。

  国内三大运营商在经历野蛮低价同质化竞争之后,全网通竞争时代终于开始走向“精耕细作”。


本站内容除特别声明的原创文章之外,转载内容只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联系电话:010-82306118;邮箱:aet@chinaaet.co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