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Tx规模应用为三网融合夯实网络基础
2010-05-26
进入2010年,国家关于三网融合的目标确立后,视频等宽带业务发展进入新时代,能承载数据和视频业务的大容量的接入网络成为电信和广电领域运营企业争相建设的目标。而如何提升宽带质量、开发应用、拓宽市场,成为产业各方关注的焦点。在日前召开的“2010年光通信论坛暨第三届FTTx发展战略咨询会”上,与会代表一致认为,FTTx作为三网融合的重要技术基础,能够提供足够的信息传输速度,保证传输质量。因此,FTTx的规模应用有助于更高质量地推进三网融合。
会议认为,光纤宽带产业是当前信息产业中成长最快、发展空间最大的产业之一,推动光纤宽带网络建设能够升级网络基础设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对于衍生新型业态,拉动新兴产业发展,实现扩内需、保增长、促就业,提升国家长远竞争力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据了解,当前产业各方都要按照国家的要求,积极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大力推进广电、电信业务双向进入。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结合当前 三网融合的发展趋势,产业各方要以市场为导向,形成产业链合力,利用各自网络和技术优势,开发适合光纤宽带网络的特色业务,加快宽带应用的创新,积极推动三网融合业务发展,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实现各方的合作共赢。会议对 FTTx的建设提出了建议:新建区域直接部署光纤宽带网络,商业楼宇和园区直接实施光纤到楼、光纤到办公室,有条件的住宅小区直接实施光纤到楼、光纤到户,优先采用光纤宽带方式加快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光纤到村。
据了解,2010年,我国新建FTTH的综合建设成本比2009年降了25%,其中有源设备OLTPON价格下降50%,ONU价格下降40%,已经基本达到100美元/户以下的规模推广启动值,因此FTTH已经可以规模推广,同时,接入速率可以高达30Mbps~100Mbps,对于开展视频类业务具有足够的支撑能力。专家认为,FTTH技术寿命长,避免了后续二次改造的麻烦和代价,随着10GEPON即将成熟,可以进一步提高性价比,在发达城市具备了规模应用的条件。
与会专家认为,降低FTTH成本的关键是要依靠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继续降低有源和无源设备、器件的成本;消除我国广电及电信分业监管的政策障碍和体制障碍,促进IPTV的健康发展,从源头上为FTTH发展注入需求的动力;通过IOT,促进有效的市场竞争,进一步降低制造成本、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靠大规模应用和集中采购,降低采购成本;依靠施工安装自动化、专业化和流程化,降低建设和维护成本;依靠国家政策支持和物业公司的分担,降低成本。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结合当前 三网融合的发展趋势,产业各方要以市场为导向,形成产业链合力,利用各自网络和技术优势,开发适合光纤宽带网络的特色业务,加快宽带应用的创新,积极推动三网融合业务发展,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实现各方的合作共赢。会议对 FTTx的建设提出了建议:新建区域直接部署光纤宽带网络,商业楼宇和园区直接实施光纤到楼、光纤到办公室,有条件的住宅小区直接实施光纤到楼、光纤到户,优先采用光纤宽带方式加快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光纤到村。
据了解,2010年,我国新建FTTH的综合建设成本比2009年降了25%,其中有源设备OLTPON价格下降50%,ONU价格下降40%,已经基本达到100美元/户以下的规模推广启动值,因此FTTH已经可以规模推广,同时,接入速率可以高达30Mbps~100Mbps,对于开展视频类业务具有足够的支撑能力。专家认为,FTTH技术寿命长,避免了后续二次改造的麻烦和代价,随着10GEPON即将成熟,可以进一步提高性价比,在发达城市具备了规模应用的条件。
与会专家认为,降低FTTH成本的关键是要依靠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继续降低有源和无源设备、器件的成本;消除我国广电及电信分业监管的政策障碍和体制障碍,促进IPTV的健康发展,从源头上为FTTH发展注入需求的动力;通过IOT,促进有效的市场竞争,进一步降低制造成本、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靠大规模应用和集中采购,降低采购成本;依靠施工安装自动化、专业化和流程化,降低建设和维护成本;依靠国家政策支持和物业公司的分担,降低成本。
与会专家认为,我国实施FTTH应该是国家行为加上企业行为,将全面改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对国民经济具有巨大的拉动作用和辐射作用。
据悉,
FTTx在技术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已经成为运营企业网络建设的重要内容,2010年,我国三大运营商都对FTTx的发展作了重要部署。
本站内容除特别声明的原创文章之外,转载内容只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联系电话:010-82306118;邮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