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iyun官方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通信与网络> 设计应用> 解析可分层视频编码如何处理混合端点
解析可分层视频编码如何处理混合端点
来源:全球IP通信联盟
摘要:可分层视频编码技术是如何支持各种混杂端点的……
Abstract:
Key words :

在之前的两篇文章中我为大家介绍了可分层视频编码" title="可分层视频编码">可分层视频编码(SVC)技术的工作原理[详情点击:可分层视频编码技术解析],也分析了为什么它在易丢包网络中具有更好的性能[详情点击:可分层视频编码——更好的丢包容忍性]。本文我将跟大家共同探讨可分层视频编码技术是如何支持各种混杂端点的,并且这些端点所支持的计算资源和带宽连接可能都会有所差异。

可分层视频编码器为所需的传递信息创建多个视频流,这些视频流中有一个包含所有视频会议" title="视频会议">视频会议信息但分辨率和帧频都相对较低的基层,另外的附加视频流都是用于增强图像的,提高视频的分辨率、画质和帧频。所有这些视频流都会消耗带宽,而为了对附加信息进行解码,并重建视频会议的图像,这些附加视频流就会占据接收端解码器更多的计算资源。

假设位于核心网络的视频交换机与端点之间有一个信令连接,那么这个视频交换机将能接收到高分辨率、高帧频的视频源,然后判定给每个目的端发送多少个SVC视频流,之后接收端再反馈一个信令信息给视频交换机以显示其能力所达的水平。如果这个接收端的能力足以支撑全画质图像所需的带宽和CPU资源需求,那么它就会要求视频交换机把所有的视频流全部进行传递;而当这个接收端只具备有限的带宽和CPU资源时,它就会要求视频交换机只传输其中的部分视频流。不过,无论接收端能力如何,基层视频流是都需要被传输的,而那些能增强图像质量的附加视频流则是根据接收端点的能力系数来决定是否需要被传输以及有多少需要被传输。

此外,接收端也可能根据它当前所显示的视频来限制接收的图像,如果当前所显示的视频处在一个比较小的窗口中,而在进行视频通信的双方又在共享一张电子表格或其它文档,那么这时候所需的图像分辨率就会比较低。我的笔记本显示屏是15寸的,分辨率为1680 x 1050,也就是每英寸130像素。如果我在一个3.5寸大小的窗口中播放16 x 9的视频图像,那么只需占据显示屏上455 x284字节的空间,这个分辨率是远低于“标清”的,而且只要有基层信息就能实现了。另外,由于网络可能存在数据包丢失,因此那些附加的视频流可能在传输过程中就遗失。

在这里我们假设视频源能够重建一个全画质的图像,如果视频源位于一个型号比较老的笔记本上,并且使用的又是低速的DSL线路,那么它所恢复出来的视频质量也会比较差一些,所有接收到这个视频的人看到的也就是这种稍差的图像。而如果视频源中并不包含可用的增强层,那么网络也不可能自行创建。

网络核心的视频交换机的功能是选择性转发原始图像的视频流层,而且只有当接收端不只一个时才能发挥作用。显然当只有一个接收端时,视频源端就会被要求降低所发送的分辨率,从而给所有人都减少一定程度的工作量。而当接收端不只一个时,就需要利用视频交换机来分配视频流层的发送了——为能接受高分辨率的接收端提供更多的增强层,而给只能接收较低分辨率的接收端传输更少的增强层。
对使用传统视频会议部署的读者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我们不是有MCU吗?这种功能又有什么了不起的呢?”

这里我们就要来看一下在面对不匹配问题时,这两种方式都是如何应对的。当前的传统MCU是通过转换编码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的,而在可分层视频编码中只需简单的切换就能解决了,显然转换编码的计算强度要大得多。现在已经有一些企业开始部署上千个点的桌面视频会议系统,而这种大型的桌面视频会议端点的部署中,成本、可靠性和设备规模这些方面都是非常关键的,而可分层视频编码的优势也就在这里体现出来了。

最后,我们假定一种似乎在桌面视频会议解决方案中比较常见,而在传统的会议室视频会议系统中又不太常见的情况:在上面的讨论中,接收端编解码器(桌面和设备)在多点环境中能够处理多个视频流,用户又希望能控制这些窗口,并且能根据自己的意愿安排。而在当前的传统视频会议系统中,都是由MCU来决定屏幕的格式,并给用户呈现一个合成的图像。因此,能处理多个视频流功能自然就能成为厂商在推销视频会议系统时的一大卖点了,当然这个功能也不是每个环境都需要的。

此内容为AET网站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