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iyun官方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通信与网络> 设计应用> 基于链路中断预测的AODV路由算法研究
基于链路中断预测的AODV路由算法研究
来源:电子技术应用2013年第7期
蔡小庆, 鲁小利, 宋晓华, 陈晓芳
北京化工大学 北方学院, 河北 廊坊065201
摘要:在移动自组网中,节点的移动导致拓扑动态变化,已经建立的路由时刻存在中断的可能,而传统的AODV路由协议中的路由修复方法开销大、时延长。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链路中断预测的改进路由算法。该算法在链路中断之前启用备用节点,尽量避免路由修复;在链路中断后,首先在本地进行链路修复,不成功再逐层由上游节点发起路由搜索。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AODV相比控制开销降低了40%,端到端时延减少了25%,提高了网络性能。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258-7998(2013)07-0093-04
Research of AODV routing protocol based on route prediction
Cai Xiaoqing, Lu Xiaoli, Song Xiaohua, Chen Xiaofang
North College,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Information centres, Langfang 065201, China
Abstract:In mobile ad hoc networks (MANET), due to the changing topology and limited bandwidth, link break frequently occurs in mobile ad hoc networks. In traditional AODV, the source node broadcasts RREQ message to find a new route to the destination when the link break occurs. Control overhead and long packet delay are high.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n improved routing repair algorithm(RP-AODV). The intermediate node, which detects the link break, to repair the break route. Once the intermediate node cannot repair the route in time, the backward pre-hop node tends to find a new route instead. The simulation is done through network Simulator-2, Results show that RP-AODV performs better in terms of routing overhead, end to end delay than classic AODV. the control overhead ratio is decreased by 40% , and the end to end delay is decreased by 25%. RP-AODV is quite suitable for such a dynamic network.
Key words :mobile Ad Hoc networks; route repair; routing overhead

Ad Hoc网络是一种特殊的无线移动网络,网络中的所有节点地位平等,无需设置任何中心控制节点,既可以快速、自动地组成一个独立的网络运行,也可以作为当前具有固定设施网络的一种补充形式[1]。在军事、抢险救灾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

与现有的有线网络和有基站的无线网络有很大不同,Ad Hoc网络无中心、自组织、动态拓扑和能量有限的特点,使得现有的路由协议(RIP、OSPF)不再适应Ad Hoc网络,因此路由技术一直是自组网的研究重点之一。目前主要有按需路由和表驱动路由两类[2],其中按需路由协议不必维护到达所有节点的路由,有效地节省了网络资源,能够较好地适应节点移动带来的动态拓扑问题,得到了广泛应用,其典型代表是AODV[3-4]协议。本文在AODV路由协议的基础上,提出基于链路中断预测的路由算法(RP-AODV), 能够降低广播开销,提高网络性能。
1 研究现状
针对路由可能发生中断的问题,路由修复算法被提出。最简单的修复算法是由源节点重新发起新的路由发现过程,显然这会带来极大的网络开销。参考文献[3]认为路由断裂时,断裂处上游的节点会率先发现路径失效,此时直接由该节点发起到目的节点的路径修复过程。如果收到目标节点的应答,则说明路径重建成功;如果路由发现规定时间内没有收到目的节点返回的RREP,则向其上游节点发送该目的节点的RERR,直到通知到该路由的源节点,然后再由源节点进行新一轮的路由发现。
参考文献[5]提出一种两跳范围局部修复改进算法,当节点A到节点B失效时,在断链的附近可能存在A、B的邻居节点,因此由断链的上游节点发送两跳路由请求分组寻找下一跳节点B,使得修复限制在两跳范围内,路由开销将会减少,寻路时间减短。
2 基于链路中断预测的AODV路由算法设计
2.1 算法思想

从降低开销的角度,最理想的是路径不中断,但因为节点的移动性,即使采用稳定路由策略获取的路由也会发生路径中断。而当路径中断之后再去修复,都会带来较大的额外开销,同时增大时延。如果在路径中断之前,能够预测到即将中断,提前采取措施寻找备用路由,则可以实现平滑的路径切换,当链路中断不可避免时,不必返回源节点搜索,而是逐层由上游节点展开局部搜索,在保证传输时延的同时使得路由开销最小。
节点的移动导致节点间链路中断,但在较短时间内,节点并不会走远,仍在原位置附近,在较短时间内节点的活动范围也往往是以短途和小范围为主[6-7]。同时链路中断处也存在其他的邻居节点。因此当链路中断时可以在断点附近展开链路修复,没必要全网重新开始新的路由。如图1所示,链路中断一般有多种情况,图1(a)中源节点S和目的节点D,经由A、B、C三个中间节点组成一条链路。随着节点的移动,链路出现断裂,如图1(b)所示,B节点移动出了A的覆盖范围,A与C之间失去了联系,但是存在E节点可以同时连接A和C,则可以选择E取代B。如果E节点不能同时覆盖到A和C,但可以覆盖到A和B,如图1(c)所示,则可以在原链路中增加一个E节点,链路变为S-A-E-B-C-D。如果B和E都移动出了A的覆盖区域,如图1(d)所示,则A到下游节点的链路完全中断了,必须由它的上游节点开始新的链路搜索。

基于这样一种思想,将路由维护的过程分解为两个步骤:(1)监听路由中各个链路的联通情况,判断链路是否会中断或者是否有更短链路的出现。(2)寻找保持链路联通的备用节点,当链路出现中断时,备用节点迅速启动。如果找不到可用路由,则逐层由更上游节点发起路由发现过程,而并不是返回源节点。
2.2 算法设计
链路的中断是由节点的移动导致的,但链路的中断最终是由信号质量下降引起。因此判断链路中断最有效的方法是监测链路信号质量。无线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存在着慢衰落和快衰落,多种因素会引起信号质量的起伏,为了避免频繁的链路切换,可以取一个时间窗口,在这个窗口中取均值,作为判断依据。
AODV的路由机制中上游节点路由表中存有下一跳节点的信息,而下游节点不知道上游节点,这就决定了当链路中断时,只能由上游节点决定去寻找哪个节点。而不在原链路上的节点可以监听到周围链路的信号质量,能够知道自己是否可以修补链路 (如图1(c)中的情况),但是无法知道自己何时插入原链路,也无法知道是否可以缩短原链路(如图1(b)、图1(e)的情况)。因此需要修改AODV协议中的路由表,使之存有下面两跳路由信息,即存放下游链路的两个节点,这样周围节点可以通过检测周边链路信号情况,判断自己是否处在有用链路上。
根据链路断裂的不同情况,路由维护分为以下几类:
(1)由周围节点自己判断是否能够缩短原链路长度,如果能则由该节点主动联系上游和下游节点,确认后启动新链路。
(2)链路可能断裂处的上游节点通过监听反向路径的信号质量,判断链路当前的状况,然后向周围节点发起备用节点查询,找到后确认新链路。
 (3)周边没有备用节点的情况,由上游节点向更上游节点发送断链请求,从而启动新的路由搜索过程。在搜索备用节点的过程中,采用扩展环的方法,在网络层分组的报头部分设计一个字段TTL,限定为3,表示分组可以被转发的次数,收到该分组的节点每次将TTL值减1,减至0则停止转发。
2.3 算法流程
 路由维护的过程主要由链路上游节点和周边节点完成,通过监听各个链路质量,判断链路是否会中断或者是否有更短链路的出现,然后寻找保持链路联通的备用节点,并迅速启动。找不到备用节点时,链路会断裂,此时启动ERS算法在3跳之内进行局部路由修复。如果仍然不成功,则由更上游的节点启动路由发现。算法流程描述如下:
(1)节点从收到数据包中获取下游两跳节点路由信息;
(2)监听信号质量,更新时间窗口信息,计算均值,并与设定的阈值比较,判断链路中断概率;
(3)上游节点判断链路可能中断则会启动ERS搜索, 发起路由修复过程;
(4)周边节点判断可以接续原链路或者缩短路由长度,
则会向上下游节点发送应答;
(5)上游节点收到应答信息,则更新路由表;在规定时间内没有收到应答,则会向更上游中间节点发送重新路由请求,启动新的路由发现过程。
3 仿真分析
3.1 仿真模型

用NS2作为仿真软件进行了模拟实验,将本文提出的基于链路中断预测的AODV算法(RP-AODV)与标准AODV协议进行比较,重点关注数据包投递率、归一化路由开销和端到端的平均延迟等3个性能指标。
数据包投递率:成功到达的数据包和全部发出数据包的比率。
归一化路由开销:每发送一个DATA数据分组需要的控制消息分组数,其中路由分组每一跳的传输均认为是一个新的控制消息分组,反映了网络的拥塞程度和路由效率。
端到端的平均延迟:每个数据包从源节点到目标节点间的传送时延。
在仿真场景中,100个节点随机分布在1 500 m×1 000 m 的矩形区域内,每个节点采用IEEE 802.11无线网络接口,无线传输半径为250 m,单一增益的全向天线,信道容量为2 Mb/s。每次仿真随机选择10对源-目的节点传输数据,通信源是CBR流,数据包大小为512 B,每秒发送2个包,队列长度为50。采用Random Way Point 运动模型, 节点最大移动速度Vmax分别为5 m/s、10 m/s、15 m/s、20 m/s、25 m/s,暂停时间为30 s,实验反复运行50次,每次仿真1 000 s,实验结果取平均值。
3.2 仿真结果分析
3.2.1归一化路由开销

 由图2可以看出,在不同的最大移动速度下,RP-AODV的路由开销最小,总体上比AODV减低了40%。说明通过新算法有效控制了链路中断的次数,减小了路由发现的频次,从而降低了路由开销。在速度较低时路径中断的概率较小,随着速度的增加,节点的移动性增强,路径中断概率增大,路由修复过程出现频繁,路由开销都有所增加,但是RP-AODV优势显现。当节点移动速度超过20 m/s以后,优势缩小,主要是因为节点的移定性增强之后,链路预测和备份链路的选择的准确性也会随之下降,增加了路由开销。总体上来看,RP-AODV相比传统AODV算法归一化路由开销降低40%左右。

3.2.2 端到端平均时延
图3给出了平均端到端时延随节点不同移动速度的变化情况。随着节点移动速度的增加,RP-AODV和传统AODV协议的端到端时延都在增加,其中AODV增加的幅度更为明显。这是因为节点移动速度增加以后,链路断开的几率增大,路由修复频次增多,而路由修复过程中数据传输中断,数据包端到端时延增加,RP-AODV算法通过链路预测,启用备用节点,尽量减少路径断开的几率,即使链路断开,也会采用局部修复的方法,降低了路由修复时间,从而减小了端到端时延。总体上来看,RP-AODV相比传统AODV算法端到端时延降低25%左右。

3.2.3 数据包投递率
从图4中可看出,与传统AODV算法相比,改进的RP-AODV算法数据包投递率有所提高,在节点最大移动速度不大时,两者相差不大,这是因为节点移动较弱时,链路断开的几率较小,发起路由修复次数较少,数据包投递率差别不大。当最大移动速度较大时,传统AODV算法和算法投递率都有所下降,但RP-AODV仍然优于传统AODV。这主要是因为节点移动性提高之后,链路断开的几率增大,路由修复频次增多,修复不成功的几率也随之增加,从而导致数据包投递率有所下降。在路由修复过程中,RP-AODV能够快速地找到备用节点,尽最大可能地保持原路由有效,减少了路径中断次数,从而提高了数据包投递率。

本文针对传统AODV路由协议中的路由修复方法开销大、时延长这一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链路中断预测的改进算法。通过监测链路质量,预测链路中断概率,及时启用备用节点,尽量避免路由修复;而当链路中断时,采用逐层由上游节点发起的局部路由搜索,减小控制开销的波及范围。算法在经典的AODV协议上实现(称之为RP-AODV),并用NS2模拟软件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在多种场景下新算法都降低了路由开销,有效地提高了网络性能,与传统AODV相比控制开销降低了40%,端到端时延减少了25%。
参考文献
[1] CHLAMTAC I,CONTI M,LIU JN. Mobile Ad Hoc networking: imperatives and challenges[J]. Ad Hoc Networks,2003,1(1):13-64.
[2] 李世宝, 洪利. 基于距离预测的移动自组网路由发现算法[J].通信学报, 2010,31(11):180-187.
[3] PERKINS C, BELDING-ROYER E. AODV Ad Hoc Ondemand distance vector Routing[S]. The 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 IETF, RFC 3561, 2003.
[4] NI S Y, TSENG Y C, CHEN Y S. The broadcast storm problem in a mobile ad hoc network[A]. the Fifth Annual ACM/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obile Computing and Networking (MOBICOM 99)[C]. Seattle, Washington, 1999:151-162.
[5] 丁绪星,吴青,谢方方.AODV 路由协议的本地修复算法[J]. 计算机工程, 2010,36(6):126-127.
[6] GONZALEZ M C, HIDALGO CA, BARABASI A L. Understanding individual human mobility patterns[J]. Nature, 2008,453:779-782.
[7] RHEE I, SHIN M, HONG S, et al. On the levy walk nature of human mobility[A]. INFOCOM 2008:the 27th Conference on Computer Communications[C]. Phoenix, AZ, 2008:924-932.

此内容为AET网站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