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258-7998(2013)02-0100-03
吞吐量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一项重要性能指标,它直接反映了无线传感器网络工作运行的效率[1]。然而目前多数的研究局限于所有传感器节点都是静止的情况,不能满足某些需要移动节点的应用,比如监测野生动物的生活时,节点总是处于不断的运动中。因此有必要对移动性传感器网络(Mobile WSN)的吞吐量进行研究。
LAVERY R J[2]首次建立了Ad hoc网络点对点链路模型,明确了点对点链路模型吞吐量的数学定义式。随后YOO T等人[3]提出了一种数学框架,采用符号速率、数据包长度、调制星座体积三个参数作为优化变量,实现了MQAM调制方式下点对点链路吞吐量的优化。参考文献[4]基于参考文献[2]提出的模型和假设,对链路的吞吐量也作了类似的研究和优化分析。但是参考文献[2-4]在对吞吐量优化分析模型中,接收节点和发射节点是静止的,没有考虑移动情景下吞吐量与节点之间通信距离的关系。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将针对MWSN中如何最大化点对点链路吞吐量这一问题展开研究。为了最大化吞吐量,本文不仅考虑了物理层的符号速率和调制星座体积,而且考虑了MAC层的数据包长度,通过物理层和MAC层参数的联合优化,保证了在不同通信距离下链路的吞吐量能够达到最优。
1 系统模型和假设
为了简化分析,本文只考虑WSN中两个通信节点之间的点对点链路。假定节点发送的单个数据包总长为K+C=L(bit),其中K为有用信息数据长度,C为循环冗余校验码CRC。同时假设CRC校验能查出所有错误,且忽略应答信号(ACK/NACK)对吞吐量的影响。因此对于一个基于上述模型和假设条件的点对点传输链路,其吞吐量通式为:
的增大而增大。另外,当L>>C时,T≈bRs,即T的上限值为bRs。以上两点结论均可从图1中得到很好的验证。
求解式(13)可得到不同通信距离下相应的最优数据包长L(d)*,进而得到吞吐量的最优曲线如图1所示。从最优曲线可以看到,当d>110 m时,T≈0,此时即使采用最优数据包长也提高不了吞吐量。因此,远距离通信时,仅靠MAC优化并不能使吞吐量最大化。
3.2 物理层参数优化仿真
图2给出了不同符号速率下吞吐量与d的关系曲线。可以看出,当d发生变化时, 必须进行速率调整才可能得到最优吞吐量。为此,根据式(8)可求解得到当L=100、b=2时,rs*=9.07 dB。当d发生变化时,应根据式(10)来调节数据速率Rs,确保rs=rs*,以保证得到最优吞吐量。据此得到的最优吞吐量曲线亦显示在图2中。
3.3跨层优化仿真及自适应调节策略
为了使链路在不同的通信范围内都能有较高的吞吐量,必须进行跨层优化。 跨层优化后的最优吞吐量曲线如图4所示,同时给出了两种次优吞吐量曲线,以便进行对比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到,两条次优吞吐量曲线分别在短距离通信(d<110 m)和远距离通信(d>110 m)范围内与最优吞吐量曲线取得一致。可以根据终端节点离发射节点的不同位置,近似认为终端节点处于近距离区或远距离区。在此划分下,为了保证链路的最优吞吐量,可采取如下自适应调节策略:
(1)近距离区(d<110 m):在此区域内信道条件相对较好,可以采用高阶调制方式并联合最优数据包长,可使吞吐量达到最优。最优参数对(b*、L*)可以通过联立求解式(11)、式(13)得到。
(2)远距离区(d>110 m):在此区域内信道条件急剧恶化,此时应以尽量降低Pe为主。由式(9)知,为了尽可能降低Pe,应该采用BPSK,即b=1;同时调节符号速率Rs以使rs=rs*。由式(13)可求解得到在此区域内应采用的最优数据包长L(d)*=L(b=1,rs*)。
通过上述自适应策略配置相应的参数组(b、L、Rs),可以保证接收机节点在移动过程中其链路吞吐量达到最优值。
本文采用跨层优化分析的方法,针对移动性无线传感器网络点对点链路的吞吐量问题作了优化分析。通过选择优化后的物理层参数符号速率Rs并调制星座体积b和MAC层参数数据包长度L,可以优化链路吞吐量。最后提出了一种自适应跨层调节的优化策略,根据该策略自适应调节物理层和MAC层参数,保证了在不同通信距离下链路的吞吐量始终保持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孙利民,李建中,陈渝,等.无线传感器网络[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 LAVERY R J. Throughput optimization for wireless data transmission. M.S. thesis,Polytechnic University,June 2001.
[3] YOO T, LAVERY R, GOLDSMITH A,et al. Throughput optimization using adaptive techniques.[2012-01-02].http://systems.stanford.edu/Publications/Taesang/Commletters_2005_draft.pdf.
[4] Liu Jian, Sun Jian, Lv Shoutao. A novel throughput optimization approach in wireless systems[C]. IEEE ICCT2010, Nanjing, China, 2010:1374-1378.
[5] 柯欣,孙利民.多跳无线传感器网络吞吐量分析[J].通信学报,2009,28(9):78-84.
[6] CUI S, GOLDSMITH A, BAHAI A. Energy-constrained modulation optimization[J].IEEE Trans.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2005,4(5):2349-2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