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iyun官方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嵌入式技术> 设计应用> 基于ARM+DSP的农田害虫识别系统设计
基于ARM+DSP的农田害虫识别系统设计
来源:电子技术应用2012年第9期
邹修国, 章世秀, 刘德营
南京农业大学 工学院 江苏省高等学校智能化农业装备重点实验室,江 苏 南京210031
摘要:设计了一种ARM+DSP的害虫识别系统,其中ARM选用DM365作为控制核心,DSP选用DM6437作为算法处理核心,DM365和DM6437之间采用SPI进行通信,由DM365控制DM6437进行害虫识别。该系统在实时农田害虫识别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中图分类号: TN391.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258-7998(2012)09-0128-03
Design of recognition system of agricultural pest based on ARM+DSP
Zou Xiuguo,Zhang Shixiu,Liu Deying
College of Engineering, Key Laboratory of Intelligent Agricultural Equipment,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Nanjing 210031,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designed a recognition system to identify agricultural pests based on ARM and DSP. This system used DM365 as the core of control, and used DM6437 as the core of the pests recognition algorithm. It used SPI to communicate between DM365 and DM6437, and DM365 controlled DM6437 to identify pest. The system, has a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
Key words :DM365; DM6437;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insect tracking method; pests recognition

ARM(Advanced RISC Machines)是主控制CPU,可以提供丰富的接口与外界进行通信,其应用领域已遍及工业控制、消费类电子、通信系统、网络系统、无线系统等各类产品[1-2]。基于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的图像处理硬件平台在图像数据压缩、运算处理、运动模糊图像的恢复、图像特征提取等方面的应用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普遍用作数字图像处理系统的核心硬件[3]。ARM+DSP构成了实时机器视觉技术的核心部件。随着机器视觉技术在农业领域应用中的广泛开展,实时地进行农作物害虫识别成为研究热点。

农田害虫识别系统以农作物害虫为研究对象,系统的核心是在ARM+DSP技术框架支撑下设计一个农田害虫识别硬件系统。本系统的开发是将原来的PC处理移植至ARM+DSP的嵌入式系统处理,设计目的是实现农作物害虫的实时识别。
1 系统设计方案
系统分为ARM控制系统、DSP识别系统和后台处理子系统。ARM控制系统选用ARM9为主处理器,负责控制DSP的算法处理,并可将采集到的视频和图像用H.264算法压缩传输到后台服务器;DSP识别系统外接摄像机得到处理对象,内部由DSP最小系统构成,内嵌害虫处理算法实时处理采集到的图像;后台处理子系统是在服务器上安装对应软件,接收ARM+DSP处理系统传来的结果,并加以存储和显示, 进一步传递给用户。图1为系统设计框架图。

2 硬件系统设计
系统硬件设计采用ARM+DSP的双核架构,ARM选用TI公司的DM365处理器,DSP选用TI公司的DM6437处理器,DM365和DM6437之间采用SPI串口进行通信。DM365和DM6437同时收到视频图像信号,DM365采用H.264算法进行压缩后传输到后台服务器,DM6437对视频帧图像处理,从而识别害虫。
2.1 ARM控制系统
系统采用的核心控制芯片是基于ARM9处理器的TMS320DM365芯片。DM365作为一款多媒体处理器,具有极其强大的视频输入输出端口,尤其在控制方面提高了其配置和使用的简易性[2]。
由于DM365的视频前端需要接入数字视频信号,所以系统采用了TVP5146视频A/D转换芯片。摄像机实时采集视频图像并将之转换成模拟视频信号,视频电缆将模拟视频信号送入TVP5146芯片,转换成的数字视频信号通过DM365硬件连线将一幅完整的视频帧传送输入DM365[2]。
DM365库里自带H.264压缩算法,H.264是一个新的数字视频编码标准,它采用回归基本的简捷设计,具有很高的编码效率,码流结构网络适应性强,增加了差错恢复能力,能够很好地适应IP和无线网络的应用。其基本系统是开放的,使用无需版权。
2.2 DSP识别系统
2.2.1 TMS320DM6437B

系统算法核心处理器采用TI公司的TMS320DM6437B。DM6437达芬奇处理器是TI公司新一代高性能数字媒体处理器,工作频率达 600 MHz,拥有以下出色性能:短1.67 ns的指令周期、每个时钟周期可并行执行8个32 bit的C64x+指令、 处理性能高达4 800 MIPS、功能丰富的视频处理系统。系统支持CCD和CMOS图像传感器接口,实时图像处理预览引擎,对通用视频解码器的无缝接口等[3]。
2.2.2 视频接口
系统采用2路标准模拟视频输入和1路模拟视频输出。2路标准模拟视频输入。通过相应的控制位进行选择,每次只能选择其中1路。视频解码器选用TVP5150APBS,视频编码器选用SAA7105H。视频解码器和编码器均支持标准的NTSC和PAL格式模拟视频。DM6437处理的对象就是TVP5150APBS解码器输入的一帧一帧的图像,然后再将处理结果通过SAA7105H编码器一帧一帧地送到液晶TV[4]。
2.3 ARM与DSP的通信设计
ARM与DSP双核工作机制中,ARM设置为主处理器,DSP设置为协处理器,之间采用SPI串口通信。SPI是一个同步协议接口,所有的传输都参照一个共同的时钟CLOCK,这个同步时钟信号由主机产生,从机使用时钟对串行比特流的接收进行同步化。主机和从机都包含一个串行移位寄存器,主机通过向SPI串行寄存器写入一个字节来发起一次传输。寄存器通过主输出从输入数据线MOSI(Master Output Slave Input)信号线将字节传送给从机,从机也将自己移位寄存器中的内容通过主输入从输出数据线MISO(Master Input Slave Output)信号线返回给主机,这样,两个移位寄存器中的内容就被交换了。还有一根可选的从选信号线SPI_EN,可以用于使能从机输出。由于本系统使用SPI_EN,所以必须保证SPI_EN在上电时为高电平,否则在上电后,从机将首先收到一个伪数据。因此实现 SPI接口需要4根线,其通信接口框架如图2所示[5]。

3 算法设计及实验
DM6437中的算法设计主要包括图像采集、图像的二值化、基于数学形态学的噪声去除及基于小虫跟踪法的害虫轮廓提取等,可通过H.264压缩算法由DM365经网络传送到后台服务器。本系统选取稻飞虱作为识别对象,采用仿真方式验证算法,仿真器选用北京瑞泰公司的ICETEK-XDS560,实验时在CCS3.3中VIEW菜单或通过SAA7105H编码器送到液晶TV观察具体结果。图3所示为通过Graph菜单选项显示采集到的2张稻飞虱图像。

3.1 图像二值化及形态学去噪
当采集到稻飞虱的图像后,首先进行二值化处理。具体算法是设定一个灰度阈值T,将一幅灰度图像f(x,y)中的像素分成两类:满足f(x,y)>T的像素和f(x,y)≤T的像素,其中前一类称为识别目标,后一类称为背景[6]。对于目标可以用1取代所有像素值,背景则用0取代,这样就实现了分割后图像二值化。
二值化后的图像经过数学形态学运算去噪,主要形态学运算如下:

3.2 基于小虫跟踪法的轮廓提取
  小虫跟踪法(简称虫跟法),其定义如下[8]:
  (1) 定义虫, 通常是一个矩形的具有相同权值的窗口;
(2) 以当前边界点为窗口轴心;
(3) 以上一边界点和当前边界点确定当前边界方向;
(4) 窗口在当前边界方向左右直角内旋转,在每一个窗口内确定平均梯度值对应梯度点;
(5) 确定具有最高平均梯度的窗口,对应的梯度点作为下一边界;
(6) 重复步骤(5),直到满足终止条件。
根据以上算法对稻飞虱去噪后的图像进行边界的提取,结果如图5所示。

本系统完成了ARM+DSP的害虫识别系统,DM365是一个ARM9处理器芯片,库里自带H.264压缩算法,使用H.264压缩后能够方便地传递到后台服务器。ARM控制系统使用H.264压缩算法将识别后的图像以视频形式一帧一帧压缩后传递给服务器,DM6437负责处理视频图像,尽管是通过仿真器仿真的方式,但是DSP速度很快,实验证明能够快速实时地识别稻飞虱。系统还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硬件以及算法,使之成为实际可用的害虫识别系统。
参考文献
[1] 余水,邓振,蔡洪斌.基于ARM+DSP的汽车视频黑匣子系统的总体设计[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8,25(2): 628-630.
[2] 王雄勇.基于DM365的视频编码器的硬件设计[J].电子设计工程,2011,19(8):128-129,136.
[3] 胡新华,邓元勇,王先平.基于达芬奇技术的日面活动图像处理与识别系统[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8,25(10):3165-3168.
[4] 冯桂兰,田维坚,屈有山,等.实时视场拼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光电工程,2007,34(4):124-127.
[5] 张岩, 马旭东,张云帆. ARM与DSP的SPI通信设计实现[J].工业控制计算机,2008(9):56-57,66.
[6] 刘俊,吴谨.一种基于梯度的直方图阈值图像分割改进方法[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10,38(4):131-133.
[7] 任获荣.数学形态学及其应用[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4.
[8] 马俊福,周晓军,徐志农,等.基于计算机视觉的锻件尺寸检测[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检测,2007(11):48-50.

此内容为AET网站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