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十年前,国家有关部门正式决定将电子政务建设作为我国信息化工作重点之时,不知是否预料到我国电子政务应用的发展竟如此迅速。正如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周宏仁曾提到,中国的电子政务应用用了不到10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十年走过的路程。不过,当初对电子政务使命——“政府先行,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的设想,的确已变为了现实:电子政务网络的建设,促进了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促进了信息产业的发展,对提高全民信息素质有巨大的影响,对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历史性的的影响。
随着时代的不断演进,电子政务应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也面对着更多挑战。一方面,电子政务建设的重点开始进一步向公众服务与信息共享方向倾斜,同时,以云计算为代表的各种新的IT技术与模式,也逐渐在电子政务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即将进入的云时代里,电子政务建设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契机。
畅捷网络,政务通达
“截止到2012年5月底,政务外网地(市)、县(区)通达率分别达到93.7%和71%,同比分别增长6.3和18.5个百分点。”这是2012年全国政务外网工作会议上,国家电子政务外网管理中心副主任沈大风提到的一组数据。作为承载我国电子政务应用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国家外网的规模从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电子政务的发展水平。
尽管如此,网络建设依然是下一步电子政务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国家发改委制定的《“十二五”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中,构建包括内网和外网平台在内的、完整统一的国家电子政务网络,被摆在了重点任务的首位。
对此,在电子政务领域浸润多年的H3C表示,电子政务建设的一大目标,就是帮助政务部门更好地履行职能,实现各种政务信息的上传下达,从而更好地提升工作效率,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其中,对于信息资源的采集、更新、公开与共享来说,信息流转的畅通是基础。从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来看,网络往往是系统建设的基础。
以十二金工程为例,其建设均以各纵向网络的建设为始,目的即“政通”。“要想富、先修路”理论,在电子政务领域同样适用。H3C的发展过程中就经历了这个历程,金保、金财、金税、金关等9个金字工程广域骨干网建设,在电子政务外网、南水北调、高检院、“数字海洋”等国干网络,在中央党校、公安部、外交部等园区网络,H3C的网络解决方案见证了一个个广域、局域连接的实现。例如江西省电子政务外网采用H3C解决方案,建设起覆盖省-地市-区县三级的电子政务统一网络平台,承载了830多个政务应用系统,将多种政府业务从省级各厅局委办纵向延伸到县,信息传输畅通,管理手段透明,从而形成了全省政府机关的“信息高速公路”,对全省政务处理水平的提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而就下一步来说,我国的电子政务网络将向着更完整、更统一的方向发展,实现更大范围的跨地区、跨部门的信息传递与共享,为面向公众的业务应用和资源开放提供信息支持。更为关键的是,网络的通达,是下一步开展政务云应用的必要前提。因此,“政通”这个方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政务云服务社会民生
在电子政务发展进程中,仅仅是“路通”并不能使信息得到有效利用,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对信息进行存储、提取、共享和使用。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宁家骏指出,全球电子政务发展的共同特点,就是通过公共基础设施的集约化建设、提升提供安全、多渠道的数据信息的开放共享水平,增强政府服务的协同性,从而为公民整体型电子政务服务。
换句话说,在政府职能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型的过程中,“协同政务”的诉求越来越突出。通过各政务数据中心的进一步关联,形成“政务云”,实现跨系统的信息共享与政务协同,并进一步向社会开放。在《“十二五”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中,也重点规划了人口信息、法人信息、空间地理信息、宏观经济信息、文化信息等五大基础信息资源库的建设,并以此为基础,支撑面向国计民生的决策管理和公共服务,提高政务信息的公开程度。
H3C已经认识到,要实现这一点,依靠传统的数据中心模式已难以实现,“云”模式将是最佳的选择。一方面,借助数据中心的“云合”,形成政务信息的横向拉通,实现重要信息系统的跨部门协同互动与资源共享;另一方面,在一些社会民生密切相关的政务应用中,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将十分有助于加快系统建设步伐、提升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