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LAN低价之殇:劣币驱良币
2012-05-07
作者:记者 卢子月
来源:通信产业网
【通信产业网讯】(记者 卢子月)对于WLAN厂商来说,没有哪家不愿意进入运营商集采名单。相比于企业级采购,运营商的采购可谓是大手笔。几乎每次招标都是几十万AP的规模。2011年,移动" title="中国移动">中国移动(微博)共采购WLAN设备120万台。2012年官方公布的数字为129万台,但“每年移动招标都会超过公布数量,预计今年采购200万台”。
然而,所有的WLAN设备商都知道,运营商市场这块大蛋糕吃起来并不容易。国际知名厂商思科、Aruba、Ruckus、Meru等全军覆没,在三大运营商的集采名单中绝找不到他们的名字。“以目前中国运营商只注重低价的集采方式,我们根本没法参与,连成本都收不回来。”一名国际厂商人士告诉记者。价格已经成为运营商WLAN集采最重要的因素。据悉,在中国联通(微博)的集采中,价格因素曾占到了评分的85%。“即使中了标,也赚不到钱,厂商只能砸锅卖铁。”
目前,很多国内厂商1个AP只卖100多元,而国外厂商则要卖到2000多元。价格差异明显。为什么呢?一国内厂商人士表示,一方面,很多国内厂商与运营商建立有长期的合作关系,手里握有运营商的工程和运维项目,可以先把产品以低价卖给运营商,再在随后的安装工程和网络维护中把费用收回来。另一方面,国外厂商往往在研发方面走在前面,因此研发费用比较大。而国内厂商等到成熟产品出来后再进行仿制,这样自然会少走一些弯路,研发费用也会相对比较小。
这是否意味着低价是合理的呢?降低价格,厂商只有从产品成本找利润。“目前,中国运营商的集采就是一个剔除良品的过程,只有价格极低的厂商才可能中标。”一国际厂商人士表示。一些国内小厂商提供的产品质量并不高,甚至存在偷工减料的情况,例如为设备换取比较简单的芯片。但是,它们的产品价格却要低很多,还是会得到运营商的青睐。不少原本专注于室分系统和直放站的厂商也加入到WLAN产业链中。
业内也不乏这样的例子,小厂商以质量较好的产品参加检测,中标后,等到合同真正落地时却以次充好。“没办法,这些都是运营商集采惹的祸。”一国内厂商人士表示。
据悉,目前中国移动在三大运营商中对于产品的检测最为严格,中国电信(微博)也在最近的集采招标中增加了对于产品品质的要求。运营商虽然已经习惯了集采的方式,但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即使是WLAN系统也会变得越来越复杂。到时候运营商还只重价格、不重质量,必将付出沉重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