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嵌入式产品如PDA、机顶盒、WAP手机等迅速地普及,给广大的非专业用户带来了极大方便。同时,这些产品都需要有高性能、稳定可靠的GUI(图形用户界面)来提供支持。
因此,在嵌入式产品的开发过程中,关键的一步就是嵌入式图形用户界面开发平台的设计。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ARM、Linux及MiniGUI的图形用户界面系统开发平台的设计过程。
2硬件平台设计及开发环境的搭建
2。1硬件平台设计硬件平台
ARM221为自行研发的基于AT91RM9200处理器芯片的ARM板,其核心板结构图如图1所示。AT91RM9200处理器是一款基于ARM920T内核的高性价比、低功耗、32位的ARM芯片,时钟频率为180Mhz,运算速度可达到200MIPS。AT91RM9200具有存储器管理单元(MMU)、16KB的SRAM和128KB的ROM以及外部总线接口(EBI),支持SDRAM、静态存储器、BurstFlash、CompactFlash、SmartMedia以及NANDFlash,还集成了USB控制器、以太网控制器、RTC、SPI、I2C等丰富的外围设备。AT91RM9200处理器内部没有集成LCD控制器,因而需要配备专用的显示控制器,才能实现LCD显示。
系统选用了一款应用比较广泛的LCD控制器S1D13506,它是EPSON大规模显示控制器家族中较新的一款。它的输出可以驱动VGA显示或者最大为800×600的点阵LCD显示屏,可以灵活地对各种不同的显示方式进行设置,功能非常强大,可以和目前市场上流行的多种CPU总线兼容。另外显示器选用了一款东华的320×240-16bppTFT-LCD。S1D13506的PC卡总线接口可以很方便地与AT91RM920相连,其与总线接口信号相关的信号为:数据总线DB[15:0]、地址总线AB[21:1]、片选信号CS、高位读写信号WE1、写使能信号WE0、输出读使能命令信号RD、选择读写显存还是读写S1D13506寄存器信号M/R。
AT91RM9200的EBI总线接口用以确保多个外设与基于ARM器件的内置控制存储器之间实现正确数据传输。静态存储器、SDRAM及BurstFlash控制器均可作为EBI上的外部存储控制器。EBI拥有8个片选信号(NCS[7:0]),可处理多达8个外设的数据传输;数据通过8位或者16位数据总线进行传输;地址总线高达26位。在16位总线宽度下,EBI与显示控制器相关的总线接口信号有:数据总线DB[15:0]、地址总线AB[21:1]、片选信号NCS2(对应的地址为0x30000000)、使能高字节读与写操作信号NWR1、使能字节或半字节读/写信号NRD/NWR0及复位信号NRST。由上述接口信号的定义分析得出,S1D13506与AT91RM9200的总线连接图如上图2所示。
2。2交叉编译环境的搭建
移植Linux前,需要在宿主机上建立ARM-Linux的交叉编译环境,社区的开发者和一些芯片厂商已经编译出了常用体系结构的工具链,安装简单,使用这些工具链,可以大大减少工作量。针对移植的Linux内核版本2。4。26,选用cross-2。95。3。tar。bz2工具链。另外,MiniGUI的交叉编译,还需要一些字体、图形等库文件的支持,这些库文件包括:zlib-1。2。3。tar。gz(该库是后面几个库编译的基础)、libpng-1。0。10rc1。tar。gz(png图形)、jpegsrc。v6b。tar。gz(jpeg图形)、freetype-1。3。1。tar。gz(TrueType字体)等,在进行MiniGUI交叉编译之前,需要把这些库安装到交叉编译器中去。安装过程比较简单,可查找相关资料。
3嵌入式Linux系统移植及相关驱动程序开发
3。1嵌入式Linux系统移植移植
嵌入式Linux系统是实现嵌入式系统图形用户界面的系统软件核心。嵌入式Linux系统包括引导程序(Bootloader)、内核(kernel)和根文件系统三个部分。嵌入式Linux移植到特定的硬件平台上,一般需要以下五个步骤:①前期准备包括从上下载嵌入式Linux的源码包、搭建交叉编译开发环境、配置主机的开发环境等;②配置Bootloader,并将其烧写到目标平台的Flash上,使其能正常的启动内核;③配置和编译Linux内核,首先要对源码进行一定的修改,并将其移植到目标平台上,然后再根据自己的硬件资源进行裁减,使内核达到最优;④制作RAMDISK来挂接Linux的根文件系统,并在RAMDISK上添加自己的应用程序;⑤部署Linux系统使目标板脱离交叉开发环境,直接在目标机上本地启动运行。由于篇幅所限,关于Linux的具体移植过程将不做详细介绍。
3。2相关设备驱动的开发
设备驱动在Linux内核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它们是一个个独立的“黑盒子”,使某个特定硬件响应一个定义良好的内部编程接口,这些接口完全隐藏了设备的工作细节。用户的操作通过一组标准化的调用执行,而这些调用独立于特定的驱动程序。Linux系统的设备分为字符、块和网络设备三种。字符设备是指存取时没有缓存的设备。块设备的读写都有缓存来支持,并且块设备必须能够随机存取。网络设备在Linux里做专门的处理。
3。2。1LCD控制器S1D13506驱动程序的开发
①帧缓冲区驱动程序接口LCD控制器的功能就是产生驱动信号,进而驱动LCD。用户只需要读写一系列寄存器,就可以配置和显示驱动,在配置LCD控制器中最重要的一步是帧缓冲区的指定。帧缓冲区为图像硬件设备提供了一种抽象化处理,它代表了一些视频硬件设备,允许应用软件通过定义明确的界面来访问图像硬件设备。用户程序只要与帧缓冲区驱动程序抽象出来的接口打交道,就可以把要显示的内容从缓冲区中读出,从而显示到屏幕上。
在Framebuffer(帧缓冲)驱动程序里最核心的结构体是structfb_info,它记录了当前Framebuffer硬件设备的状态,其定义在Linux的include/linux/fb。h中,其中主要的结构体有:(1)structfb_fix_screeninfo:定义了显示设备自身的属性,如屏幕缓冲区的物理地址和长度等。(2)structfb_var_screeninfo:记录了桢缓冲区设备和指定显示模式的可修改信息,主要包括屏幕的分辨率、颜色数和一些时序变量。实际的编程中,通过赋值来设置这两个结构体的相关参数。
②LCD初始化Linux下驱动程序的入口是module_init(),因此初始化通过调用module_init(13506fb_init)函数来实现。13506fb_init初始化的部分代码主要完成以下工作:⑴对LCD的背光灯进行点亮。LCD显示是一种被动显示模式,它不能发光,只能依靠控制透射或反射周围环境的光达到显示目的,因此必须通过写寄存器,实现背光灯的点亮。⑵本系统在13506。h头文件里用了一个数组对寄存器的设置作了一个预定义,然后再初始化函数里利用两个实际参数写入,从而设定寄存器的值。寄存器设置的值为:static13506_REGSas1dregs[]={…{0x0032,0x27},{0x0038,0xEF},{0x0039,0x0}…}。其中数组里每个元素的第一个值代表寄存器的名称,第二个值代表要设定的值。这里32h设置LCD显示的水平象素值320;38h,39h分别设置成0xEF和0x0,即设置垂直象素值240。除了这三个寄存器外,34h和3Ah这两个寄存器也会对分辨率有影响。
③LCD驱动“文件层-驱动层”函数的实现帧缓冲设备属于字符设备,要实现“文件层-驱动层”接口的方式来对LCD进行驱动就必须对file_operation数据结构fb_ops进行填充,并实现其对应的成员函数。本系统移植的Linux下include/linux/fb。h中定义了帧缓冲区的文件操作结构体structfb_ops。该结构中的每一个字段都必须指向驱动程序中实现特定操作的函数,对于不支持的操作字段可以置为NULL,或留到后续开发时添加。针对本系统的LCD,需要特定的操作成员函数如下:staticstructfb_ops13506fb_ops={owner:THIS_MODULE,fb_open:13506fb_open,fb_get_fix:13506fb_get_fix,fb_get_var:13506fb_get_var,fb_set_var:13506fb_set_var,fb_get_cmap:13506fb_get_cmap,fb_set_cmap:13506fb_set_cmap,fb_mmap:13506_mmap,};至此,LCD的驱动程序框架已完成,所剩工作就是把一些调用的函数写完整,编写好驱动程序后用arm-linux-gcc交叉编译工具编译驱动模块,之后动态加载或静态编译进内核。
3。2。2USB驱动程序开发通用串行总线(USB)是一种外部总线结构,特点是接口统一、易于使用、方便扩展、支持热插拔(hotplug)和PNP(Plug-and-Play),简化了计算机与不同类型外设间的连接,一经推出就得到计算机外设硬件制造商的广泛采用。Linux作为一个占有相当市场份额的开源操作系统,自2。2。18版本内核以来,就加入了对USB的支持。
USB是一种分层总线结构,USB设备和主机之间的信息传输通过USB控制器实现。USB控制器的驱动分为三层,由底至上为:USB主控制器驱动、USB驱动和USB设备类驱动。
处于最底层USB主机控制器驱动(HCD)是USB主机直接与硬件交互的软件模块。Linux-2。4内核中的USB支持2种主控制器接口:通用主控制器接口(UHCI)和开放控制器接口(OHCI)。主控制器驱动为上层提供统一的接口,屏蔽掉硬件的具体细节。具体实现的功能有:主控制器硬件初始化;为USBD层提供相应的接口函数;提供集线器设备配置、控制功能;完成4种数据传输类型。USB驱动(USBD)部分是整个USB主机驱动的核心,主要负责USB总线的管理、USB总线设备、USB总线带宽管理、为USB设备驱动提供相关的接口、提供应用程序访问的USB系统的文件接口。
USB设备类驱动是最终与应用程序交互的软件模块,主要为访问特定的USB设备和应用程序提供接口。Linux内核支持的USB设备类有:USB打印机设备类、通信设备类、存储设备类、语音设备类等。由于AT91RM9200的USBHOST控制器符合OHCI标准,而系统所选择的Linux内核又对OHCI规范提供了模块支持,因此使得开发工作相对简单。开发目标板所需的USB驱动程序时,只需对原Linux内核驱动针对目标板稍做修改即可。具体修改部分如下:①调整初始化地址。在/usb/usb-ochi。c中,使用板载起始地址(0x40700000)来初始化;②删除PCI接口的处理代码。在目标板ARM221平台上,USB主机控制器不包含PCI接口,故把/usb/usb-ochi。c中与PCI有关的代码删除;③修改HUB下端口数目。目标板ARM221设有两个USBHUB端口,用于键盘和鼠标接口。故在/usb/usb-ochi。c中把HUB的下行端口数目从默认值改为2。代码修改之后,重新编译、加载到内核。
4MiniGUI在ARM221目标板上的移植
4。1MiniGUI的体系结构
MiniGUI是一种针对嵌入式设备的、跨操作系统的、轻量级的图形用户界面支持系统。从整体结构上看,MiniGUI是分层设计的。在最底层,图形抽象层(GAL:GraphicAbstractLayer)和输入抽象层(IAL:InputAbstractLayer)提供底层图形设备接口GDI(GDI:GraphicDeviceInterface)及输入设备驱动,Pthread(POSIX标准线程)用于提供内核级线程支持的C函数库;中间层是MiniGUI的核心层,包括窗口系统必不可少的各个模块;最顶层是应用编程接口(API:ApplicationProgramingInterface)。MiniGUI的这种分层体系结构,大大方便了其在目标系统上的移植。
4。2MiniGUI的移植移植
MiniGUI主要是根据具体的硬件平台定制或移植GAL引擎和IAL引擎,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①GAL引擎的移植。MiniGUI可支持多种GAL引擎,包括对Framebuffer引擎的支持。因此,对于目标板ARM221来说,显示设备为LCD,相应的驱动程序已开发完成,这里只需要在配置文件MiniGUI。cfg中修改gal_engine=fbcon即可。②IAL引擎的移植。MiniGUI可支持多种IAL引擎,包括USB鼠标、键盘引及部分触摸屏引擎。
对于目标板ARM221来说,其软硬件方面都已支持USB鼠标、键盘,故这里只需在配置文件MiniGUI。cfg中修改ial_engine=console、mdev=/dev/PS2即可。③交叉编译MiniGUI的库文件、资源文件、应用程序,并制作根文件系统下载到目标板系统上运行。移植完成后,板载MiniGUI的运行情况如图3。
5总结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ARM&Linux的图形用户界面平台的设计过程。实验表明,该平台运行稳定可靠,在应用系统中只需根据实际需求做上层应用软件实现即可。
本文作者创新点:从整体角度,对嵌入式GUI开发平台进行分析研究,选用了性能可靠的ARM、开放源代码的Linux及轻型嵌入式GUI支持库MiniGUI,完成了系统的软硬件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