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iyun官方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其他> 设计应用> 云模型在唱片版权保护中的应用
云模型在唱片版权保护中的应用
来源:微型机与应用2011年第19期
邢剑锋,沈 松,王鹏飞,朱 飞
(海军蚌埠士官学校 信息技术系,安徽 蚌埠 233012)
摘要:提出了一种基于云模型的唱片水印。首先,唱片中每首音乐都通过小波传输得到一个小波系数,以其组合成的巨量的云晶作为零水印;然后利用逆向云生成器计算出云晶的3个特征参数Ex、En和He,利用特征变化率,就可以保护水印并评估原始水印与萃取水印相似度。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同时有效地保护整张唱片中的所有曲目,还能有效抵抗低滤波、重新采样、压缩以及剪辑等攻击。
Abstract:
Key words :

摘 要:提出了一种基于云模型的唱片水印。首先,唱片中每首音乐都通过小波传输得到一个小波系数,以其组合成的巨量的云晶作为零水印;然后利用逆向云生成器计算出云晶的3个特征参数Ex、En和He,利用特征变化率,就可以保护水印并评估原始水印与萃取水印相似度。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同时有效地保护整张唱片中的所有曲目,还能有效抵抗低滤波、重新采样、压缩以及剪辑等攻击。
关键词:云模型;版权保护;数字水印

 在一张唱片中,所有音乐都享有同样的版权,如果使用传统的水印技术[1],每个单曲都需要加上相同的完整水印,没有考虑整张唱片的相互关联,而唱片水印只需要整体加一次水印,即单曲不包含完整的水印,只有从整张唱片上才能萃取到完整水印。
本文所提出的算法利用唱片水印技术,根据DWT和0-水印方案,得到唱片的一个完整的0-水印云模型,然后利用逆向云生成器计算云模型的3个特征值Ex、En和He。由于云模型的模糊性和随机性,受到攻击后,一部分云晶被改变,这对云模型的整体特征几乎没有影响。因此,可以利用特征改变比例来保护水印。
在参考文献[2-3]中利用主观经验设置参数并以此保护云晶,本文利用单曲自身特征保护水印云晶,将唱片和云模型紧密结合在一起,在技术上取得了较大的进步。理论和实验都证明了该算法的先进性[4]。
1 相关知识
1.1 云模型

 云模型[5]是定量和定性间不确定转换的模型,有3个特征值,包括期望值Ex、墒En和超墒He,它们很好地表达了模糊性和随机性,反映了数量特征。Ex是云的重心位置,表示质量概念;En是概念覆盖方法,即特定的模糊法;He是云晶的分布函数,即En的墒。
云由若干云晶组成,整体有形,但细节是模糊的。任一个云晶都是定性的,当En/He很小或者He远大于En时,云的整体形状就是雾。
1.2 逆向云生成器
 给定足够数量的云晶,逆向云生成器即可计算其特征值Ex、En和He,方法如图1所示。
逆向云生成器算法是一个静态方法,计算的估值带有误差,但随着云晶数量增大,误差会逐步减少。
2 水印组成
 根据“db2”,唱片中的单曲分别分成5级DWT,得到CA5l(i)和CD5l(i),其中CA5l(i)是第l单曲的低频波系数,CD5l(i)是高频波系数。
 将唱片中部分单曲的5级波系统构成一个一维向量,如图2所示。


4.2 攻击方式
 为测试算法的有效性,依次对唱片中的单曲实施以下攻击:
 (1)低通过滤:6级Butterworth滤波,截止频率为22.05 kHz。
 (2)重采样:采样上下限分别为22.05 kHz和44.1 kHz。
 (3)重编码:抽样信号从16 bit分别转换为8 bit或32 bit,再重新转换为16 bit。
 (4)加噪声:加入信噪比26 dB的白噪声。
 (5)MP3压缩:通过MPEG-1 Layer-3方式编解码,将单曲压缩为MP3格式,压缩率为128 kb/s。
 (6)剪切:将数字录音剪切前20%(或中部或后部)。
4.3 结果分析
 表1给出了云模型的Ex和En值以及相应的变化率。通过对表1定量分析可以看出,受攻击后,Ex的变化率远小于阈值30%,En的变化率小于70%,因此录音水印是牢固的。

 本算法利用了唱片水印技术,将原始唱片的小波系数按照DWT和0-水印方式映射到云晶,得到新的水印。利用逆向云生成器计算云模型的3个特征值,由于云的模糊性和随机性,受到攻击后部分云晶的改变对整体云模型影响甚微,因此,可利用特征值变化率保护水印。实验表明,该方法优于传统0-水印算法,既同时保护了唱片中所有单曲,又将小波系数映射到云晶作为水印,使唱片与云模型深入结合,比传统0-水印更有效。
参考文献
[1] BASSIA P, PITAS I, NIKOLAIDIS N. Robust audio watermarking in the time domain[J]. IEEE Transactions on Multimedia, 2001,3(2):232-241.
[2] Wang Rangding, Hu Wenji. Audio watermarking technology based on Cloud model[J]. Optoelectronic Engineering, 2007, 34(11):114-119.
[3] Yan Yue, Zhang Zhihao, Wang Jianmin, et al. Clouds, watermarking natural language text[J]. The 11th World Congress of International Fuzzy Systems Association (IFSA2005), Beijing, China, 2005(3):15-29.
[4] Xing Jianfeng, Wang Pengfei, Shen Song. Reaserch and design of trusted cloud-platform based on virtual machine[J].Microcomputer & its applications, 2010, 29(16):75-77.
[5] Li Deyi, Meng Haijun, Shi Xuemei. Membership clouds and membership clouds generator[J]. Journal of Compute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1995,42(8): 32-41.

此内容为AET网站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