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摆脱单纯的“数据传送管道”角色,在互联网服务市场上挖掘更多的价值,电信运营商需要建设用户可识别、业务可区分、流量可调控,而且能够承载丰富应用的智能管道。近期与此相关的讨论很多,不过智能管道究竟对运营商有何意义,能带来哪些具体的商业价值,还需要深入的探讨。
增量还要增收
近年来,语音电话业务的ARPU值逐年下降已成大趋势,运营商的收入增长主要依赖用户数的增长和带宽的增长。为了吸引用户,运营商不断耗费巨资发展移动宽带,结果却发现,在移动互联网这块蛋糕上,自己切得的远不如想象得多。原因包括移动宽带服务普遍采用的是基于流量的计费模式,那些使用高带宽的用户实际上并没有支付更多的费用;另一方面,很多OTT(基于终端)服务商直接面向用户提供服务和计费,运营商则沦为单纯的“传输管道”,根本无法触及管道中传输的巨大价值。这是一个增量不增收的局面。
另外,难以满足用户对差异化服务和质量的需求,是困扰当前移动宽带的另一个难题。使用移动宽带的用户中,既有业务极为关键的大公司,也有为数众多的非付费个人用户,可是现有的移动宽带却无法予以区别对待。2009年H1N1型禽流感爆发期间,曾有国际物流公司让员工在家中使用移动宽带继续工作,然而网络在通信高峰时段性能极不稳定,有时甚至正常的上网和收发邮件都不能保证,结果导致客户服务质量大打折扣,损害了企业信誉。也有运营商虽推出了高速“金牌”服务,但在服务质量上并未与速度较慢也更便宜的低端服务拉开差距,因此很难吸引到客户的青睐。
据运营商CMO组织反馈的信息,运营商对移动宽带的期望主要有:
为企业付费客户提供具有最低保障的服务,无需随时保持最快的速度,但应能应对电子邮件收发和网页浏览;
创建对普通服务客户更具吸引力的“金牌”服务产品;
将低优先级话务引导至“非高峰期”,将更多用户引导到网络负载较轻的区域。
此外,运营商CMO们还希望,对受欢迎的网站,例如YouTube,能让“金牌”用户有最佳的体验;让一些特别的终端用户,如iphone或Google-phone用户,获得更好的体验;为付费用户提供精选应用,例如比标清更清晰的高清移动电视。
智能管道四招破局
智能管道与策略和计费控制(PCC)是针对移动宽带的现状而提出的解决之道,主要具有改善节省资源、合理调配资源、提供差异化溢价业务、提高用户满意度并锁定高端用户四个方面的能力,这也正是智能管道的真正商业价值所在。
节省资源缘于智能管道能给不同业务分配不同的优先级,对于占用资源时间较长、内容较少且对时延不敏感的业务,将赋予较低级别,由此提升网络的总体容量。据现网测试,PCC的应用对资源效率或容量的提升通常可以达到5%~10%甚至更高。容量提高意味着可以节省同等比例的投资,如果投资规模不变,则意味着可同比例提高忙时的数据收入。
合理调配资源是指应用智能管道技术,并结合激励型市场定价,运营商能够减少网络空载时间或降低低载率,在网络忙时留出更多的资源给高付费用户和业务,从而在相同的资源下获得更高的收益。下图是某运营商引入智能管道前后的数据分布效果图,忙时高付费业务增加,非忙时总业务量增加(主要来自于低付费业务),这些都为运营商带来了额外的收入。实际增收效果会因智能管道策略的力度和动态调整的效果而有不同,通常都会增加几个百分点甚至更高。
从国外运营商的经验看,差异化溢价业务对部分老用户很有吸引力。目前主要的差异化且可以获得溢价收入的业务有金银铜牌业务包、视频业务保证包、基于时间段的加速器卡、社交网络特惠包,以及智能手机优先等。从下面的调查表可以看出,愿意支付溢价享受高质量视频/TV节目的用户占49%。调查中,其他溢价业务也受到了用户的积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