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iyun官方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嵌入式技术> 设计应用> 基于IOC的GUI框架设计与实现
基于IOC的GUI框架设计与实现
来源:微型机与应用2011年第10期
廖福保, 张文梅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计算机科学系, 广东 广州510507)
摘要:传统的图形用户界面GUI(Graphics User Interface)设计中,存在过度耦合、组件与事件之间的映射关系混乱等问题。对此,提出了基于控制反转(IOC)的GUI框架,该框架采用Java反射机制,解析xml配置文件完成组件实例化、组件添加事件监听。实验表明,利用该框架建立的GUI实现了业务对象的松散耦合,组件和事件处理方法分离,缩短开发周期,具有较高的可扩展性。
Abstract:
Key words :

摘 要:传统的图形用户界面GUI(Graphics User Interface)设计中,存在过度耦合、组件与事件之间的映射关系混乱等问题。对此,提出了基于控制反转(IOC)的GUI框架,该框架采用Java反射机制,解析xml配置文件完成组件实例化、组件添加事件监听。实验表明,利用该框架建立的GUI实现了业务对象的松散耦合,组件和事件处理方法分离,缩短开发周期,具有较高的可扩展性。
关键词:控制反转;图形用户界面;Java反射机制

Java是目前最优秀的软件开发语言之一,由于其结构简单、面向对象、跨平台等优越特性使它具有极强的生存力,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基于Java的图形用户界面(GUI)中,AWT是Java提供的用来建立和设置Java图形用户界面的第一代开发工具。AWT由java.awt包提供,其中包含了许多可以用来建立与平台无关的GUI类。由于AWT组件占有系统资源较多,常把java.awt组件称为重量级组件。Java Swing是Java Foundation Classes(JFC)的一部分,解决了AWT的很多缺点,相对于AWT,Swing是轻量级组件。Swing提供了许多比AWT更好的屏幕显示元素,使用纯Java写成,与Java一样可以跨平台运行[1]。
图形用户界面(GUI)借助于多种组件,包括菜单、按钮、文本框、选择框、列表框等,通过相应的事件处理机制,实现与用户的动态交互。
1 图形用户界面的建立
1.1 创建GUI窗口

javax.swing.JFrame类是用来建立用户界面的底层窗口容器,能够容纳其他组件的对象,如标签、按钮、文本组件等。JFrame类提供的add()方法把不同的组件添加到容器中,通过容器类的setLayout()方法可以设定容器的布局,安排各种组件在容器中。
使用JFrame类创建GUI窗口的基本步骤如下:用JFrame类或其子类创建一个对象即窗体;设置窗口的部分属性,如标题、宽度、高度、可见性、图标等;添加内容面板、组件;编写事件处理方法;组件添加事件监听。
1.2 Java事件处理
在Java中,程序与用户的交互通过响应各种事件来实现。每当一个事件发生,Java虚拟机就会将事件的消息传递给程序,由程序中的事件处理方法对事件进行处理。Java通过委托型事件处理机制来解决对事件的响应。
事件处理机制可表述如下[2]:事件源对象封装了事件源、组件状态等必要信息;当事件源对象发生改变时,向它所注册的所有监听器发出通知,各监听器判断事件类型是否为自己管辖范围,若是,则通知给该监听器的执行器,执行器从事件中获取事件信息,并执行相应函数,改变组件的状态。
1.3 传统创建窗口和事件处理的局限性
在传统的GUI创建过程中,存在一些局限性。
(1)组件创建、添加都采用硬编码方式,造成程序的过度耦合。
(2)如果窗体中有很多组件,组件要添加注册监听,则在代码中看到很多重复注册监听的代码,而这些注册监听的代码都与界面本身设计无关,组件与事件之间的映射关系将会很混乱。
(3)事件处理方法定义在别的类中,无法得到窗体及其组件的引用,只能得到事件源,而无法改变其他组件的状态;或者把事件处理与窗体设计放在一起,这样程序的可维护性又不好。
(4)不利于代码重用,基于MVC的思想,应该把事件处理方法分离出来;在需要修改事件处理代码时,就无需修改界面本身的源代码。
2 图形用户界面设计的改进
2.1 控制反转(IOC)

IOC就是控制反转[3](Inversion of Control)的缩写,也称为依赖注入,控制反转IOC是一种用于控制业务对象之间依赖关系的机制,将其设计的类与类之间的关系都交由外部容器进行管理,仅需调用类在容器中注册的名字就可以得到类的实例,有效降低了业务对象之间的依赖程度,实现了业务对象之间的松散耦合。
IOC的实际意义就是把组件之间的依赖关系(调用关系)反转出来,对象之前的依赖关系用xml配置文件描述;这样,各个组件之间就不存在硬编码的关联,任何组件都可以最大程度地得到重用。
考虑如下接口和类的定义:
public interface ICar{void operate();}
public class Toyota implements ICar{…}
public class Honda implements ICar{…}
public class Driver{
private ICar car;
public void setCar(ICar car){this.car = car;}
public ICar getCar(){return car;}
public void drive(){car.operator();}
}
类Driver依赖于ICar,而类Toyota和Honda实现了接口ICar,即类Driver可以依赖于Toyota或Honda。
运用了IOC模式后就不再需要自己管理组件之间的依赖关系,只需要声明由xml配置文件描述去实现这种依赖关系,就好像把对组件之间的依赖关系的控制进行了倒置,不再由组件自己来建立这种依赖关系而是交给xml配置文件去管理。
2.2 设计的改进
在改进的GUI编程中,把窗体中组件的创建、组件的外观设置和组件触发事件时执行什么方法,不是以硬编码的方式组合在一起,而是通过配置文件来配置。这样开发人员无须关心组件的创建、组件的样式设置、事件的监听与实现,只需要设置相应的get、set方法来存取组件、属性等,事件处理方法能在任意类中实现,方法名可以自定义,并且在其他类中能够得到窗体对象及其组件的引用。当组件的样式发生改变时,只需改动配置文件即可。
该改进设计通过配置文件,并利用控制反转和Java反射机制得以实现,这就需要有框架和良好的设计。
3 框架运行机理
框架中各组成部分在运行过程中的调用关系如图1所示。


当程序入口启动时,框架解析bean-config.xml文件;组件工厂类根据xml配置文件创建各种组件对象;组件外观设置类查找xml文件为每个组件设置相应的外观;事件监听器类查找xml文件为每个组件添加对应的事件监听器;事件执行类查找xml文件为每个组件设置事件触发时执行的方法;最后还需要一个保存窗体对象的类。
GUI程序开发人员只需要设置相应的get、set方法来存取组件,事件发生时要执行的方法和配置xml文件。组件的建立、外观的设置、事件监听添加、事件处理方法都由框架来完成。一个编码的例子如下:
public class JFrameDemo extends JFrame{
private JTextField input ;
private JButton ok ;
//省略的get, set方法
//省略构造方法,该方法用于添加组件到窗体
}
//事件处理类和方法
public class EventOperator{
public void operate(){
//从保存窗体对象的类中获得窗体
//通过窗体的get方法获得组件
//执行所需的操作并修改组件状态
}
}


4 框架的具体实现
4.1 xml配置文件格式

xml是一种标记语言,用于各种配置文件和不同语言间交换信息,它只负责信息的存储,而不负责信息的表达。本框架bean-config.xml文件的设计格式如下:



10;Integer


计算;String



input
ok


配置文件说明如下:
(1)根节点为beans。
(2)bean节点中的id属性用来唯一地标识一个组件,该值要与代码里的组件名一致,class属性用来表示所对应的类名。
(3)event节点的type属性表示监听器的类型, class属性表示事件触发时将要执行的方法所对应的类名,method属性表示事件触发时将要执行的方法。如上面xml文件中,表示当ok组件发生单击事件时,将执行test. EventOperator类的operate方法。
(4)ref子节点值表示该组件需要依赖的其他bean的标识。
(5)bean其他子节点为设置组件外观的方法,子节点值为调用该方法所需的参数值和对应的参数类型。
4.2 Java的反射机制
因为所对应的类、方法都保存在xml文件中,而对xml解析得到的类名和方法名都是字符串类型,要把字符串实例化成相应的对象并调用就要用到Java的反射技术[4]。
Java的反射机制允许程序在运行时透过Reflection APIs取得任何一个已知名称的类的内部信息,包括其访问权限、父类、实现接口,也包括成员变量和方法的所有信息,并可在运行时改变成员变量的内容或执行方法。
本框架主要利用反射机制来实例化对象和调用方法。其关键代码如下(className,methodName均为字符串):
Class instance = Class.forName(className).newInstance();
//获得目标类实例,传入目标类名及包名
Class c = Class.forName(className);
Method m = c.getMethod(methodName,new Class[]{...});
//传入方法名和参数类型数组
m.invoke(instance, new Object[]{});
//方法执行,传入目标类的实例和方法参数值数组
4.3 xml文件处理器
xml文件处理器主要用于对bean-config.xml文件进行解析, 本框架采用jdk1.5自带的 org.w3c.dom包来解析xml文档,为文档对象模型(DOM) 提供接口。
xml文件处理器根据传入的xml文件生成Document节点,Document可看做是xml在内存中的一个镜像,对Document操作能够直接同步到该xml文件。关键代码如下:
DocumentBuilderFactory dbf=DocumentBuilderFactory.new
Instance();
  DocumentBuilder db=dbf.newDocumentBuilder();
//通过工厂得到一个DocumentBuilder
  Document doc=db.parse("bean-config.xml");
//DocumentBuilder通过解析xml文件得到一个Document
4.4 组件工厂类的实现
根据xml文件的bean节点建立组件对象,首先利用Document的getElementsByTagName方法获得所有bean节点的NodeList对象,遍历NodeList对象获得每个bean节点的Node对象,再利用Node的getAttributes方法获得该节点的所有属性,然后根据获得的id、class属性就可以实例化组件。关键代码如下:
  NodeList nodes = doc.getElementsByTagName("bean");
//获得所有的bean节点
... ...
  Node node = nodes.item(i);//获得其中一个bean节点 NamedNodeMap attributes = node.getAttributes();
//取出该节点的所有属性值
   ... ...
Class cl = Class.forName(class属性值);   Object instance = cl.newInstance(); //创建该类的实例
4.5 组件外观设置类实现
从组件工厂类中获得组件对象并从xml文件中获得的方法名、参数值和参数类型,利用Java反射技术就可以为组件执行方法设置组件外观。
4.6 事件执行类
事件执行类继承多个事件接口,同时实现接口对应的方法。在每个实现的方法中,获得xml文件中event节点的class属性值以及method属性值,利用Java反射技术就可以执行方法。这时当组件触发事件时,执行事件执行类的对应方法,而事件执行类的方法是调用method属性值的方法。这样就实现了当组件触发事件时,执行method属性值的方法。
通过事件执行类,可以自定义触发事件时执行的方法名,实现了事件监听与事件处理的分离。事件执行类采用单例模式实现即仅有一个实例运行,节省了内存消耗。
4.7 事件监听器添加类
传统GUI编程中,事件监听器的添加是利用组件调用相应的方法,并传入对应的事件监听器对象。在本框架事件监听器添加类中,首先获得event节点的type属性值,通过Java反射技术把事件执行类实例添加到组件中,这样当组件触发事件时就可以执行事件执行类的相关方法。
在GUI设计中将组件设计和事件处理交予本文框架管理,降低了对象之间的依赖程度。在代码中仅需要编写get、set方法,也不需注册监听器、实现接口等代码,减少了代码编写量,实现了业务对象的松散耦合。事件触发和事件执行实现了分离,提高了程序的可维护性。对组件状态或事件信息的改变不需修改源代码,只需要修改配置文件,易于实现重构。
实践表明,该框架简单易用,建立的图形用户界面(GUI)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对构建中小型的GUI应用具有良好的支撑作用和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钱银中.Java程序设计案例教程[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2] 宋淼,袁兆山,陈刚.Java事件处理机制中设计模式的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4,27(11):1383-1386.
[3] 魏学松,张育平.IOC框架的研究与设计[J].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06,16(3):213-216.
[4] 吴其庆. Java编程思想与实践[M].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6.

此内容为AET网站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