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iyun官方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EDA与制造 > 设计应用 > 采用BCDMOS技术的电流模降压型DC-DC转换器功率级设计
采用BCDMOS技术的电流模降压型DC-DC转换器功率级设计
来源:电子技术应用2011年第4期
郑 浩,刘 岩,王道平
第二炮兵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710025
摘要: 给出采用0.8 μm 30 V BCDMOS工艺技术的电流模降压型DC-DC转换器的功率级设计,该功率级可以输出3 A负载电流,转换效率可达到92%。主要描述了电流模降压型DC-DC转换器功率级的建模以及功率级电路和版图设计,包括功率晶体管及驱动电路、功率晶体管采样电流及斜波补偿电路,最后给出了该功率级设计的测试结果。
中图分类号: TN4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258-7998(2011)04-0048-03
A current mode buck DC-DC converter output power stage design in BCDMOS technology
Zheng Hao,Liu Yan,Wang Daoping
The Second Artillery Engineering College, Xi′an 710025,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presents a highly power efficient current mode buck DC-DC converter output power stage design implemented in 0.8 μm 30 V BCDMOS technology. The presented power stage is capable of output 3 A load current at a power efficiency approaching 92%. The paper descripts the model of current mode buck DC-DC converter output power stage, circuits and layout details of power switch driver stage, power switch sense, slope compensation are also presented. The results of the work are also presented.
Key words : current mode;buck DC-DC converter;BCDMOS;power stage;LDMOS


 当前,数字多媒体、视频广播设备,个人导航设备(PND)、数字/卫星无线电设备、媒体播放器以及便携式医疗和工业设备的使用越来越多, 为这些设备提供电源管理时,常应用具有高转换率的DC-DC转换器。为了减小设备体积和重量,电源模块必须最小化,因此,实现转换器的高转换效率以及高集成度成为一种趋势。考虑到电压控制模式转换器的缺点,更多的系统选择使用电流控制模式DC-DC转换器;同时,BCDMOS技术的发展使得芯片内部集成低导通电阻的功率开关成为可能,内部使用5 V标准CMOS技术成为低成本的解决方案。设计高电压转换成低电压输出的电流模DC-DC 转换器的难点主要集中在转换器的输出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功率级小信号建模;(2)芯片内部集成高压功率开关晶体管,以减少外围器件;(3)对于设计电流模式开关转换器,采样电感电流成为一个设计难点;(4)高压功率开关的驱动电路设计。
1 功率级模型
    图1给出电流模降压型DC-DC转换器功率级的简单电路结构,其中功率级包括功率开关LDNMOS晶体管、输出LC滤波器,外接肖特基续流二极管、采样电感电流信号及放大模块。

    对于电流控制模式降压型DC-DC转换器建模,主要考虑3个因素:(1)理想的电流控制模式转换器只依赖电感的平均电流,电流内环把电感转化成电压控制电流源,因此,在直流或低频处,电感在电压外环中的作用被弱化;(2)调制器的增益依赖调制比较器输入端斜波的有效斜率,每一种工作模式对调制器增益有独立的特征表达式;(3)需要考虑斜波补偿,斜波补偿需要根据采样时的电流值与平均电流值的关系确定。
    对于采用固定开关频率,电流模控制降压型DC-DC转换器的功率级建模方式常见有两种:(1)基于平均电流模式的模型,该模型主要特点为把功率级等效为压控电流源[1],并把功率级等效为单级点系统;(2)基于峰值电流模式和固定斜率补偿所建立的模型,该模型由RIDLEY R.B博士所建立[2],考虑到了功率级中的高频极点。但对于采用峰值电流模式DC-DC转换器的设计,运用平均电流模式所建立起来的模型误差较大,而Ridley博士所建立的模型过于复杂,在工程上使用不方便。基于以上考虑,本文采用一种新的建模方法来对功率级进行系统设计[3,4]。图2给出了电流模式控制降压型DC-DC转换器功率级的线性模型,该模型的主要特点是把电流环看成功率级的内部反馈。    通过计算分析得到功率级的传输函数为:

    由式(1)可知,功率级传输函数包含两个极点和一个零点;与电压模转换器不同,电流模转换器的功率级中两个极点被分离,与电感有关的极点向高频域移动,在直流和低频处,电感在电流模降压型DC-DC中的作用被弱化。

    主功率开关晶体管一般选用LDNMOS,主要原因在于N沟道LDMOS晶体管的电子迁移率大于P沟道LDMOS晶体管空穴迁移率,对于相同大小的导通电阻,LDNMOS晶体管的面积仅为LDPMOS晶体管面积的1/2~1/3,本文设计LDNMOS晶体管的导通电阻为0.25 Ω,面积约为0.4 mm2。使用LDNMOS晶体管作为开关时,需要注意两个方面:(1)由于降压型DC-DC转换器的主开关位于电源和输出之间,因此LDNMOS的背栅与源极相连,而不与衬底电位相连,所以,在版图设计时,该LDNMOS背栅下面需要N型埋层(NBL);(2)在降压型DC-DC转换器中,主开关晶体管使用LDNMOS晶体管,需要有自举电路才能驱动LDNMOS功率晶体管。下面介绍LDNMOS驱动电路设计。
    由于前级信号VPWL为0-VDD(5 V)的脉冲宽度调制信号,为了驱动LDNMOS功率开关,脉冲宽度调制信号的电平需要转换为SW-VBOOT;同时,由于LDNMOS有比较大的栅电容,因此,要求LDNMOS前级反相器具有较大的驱动能力。转换器主开关LDNMOS的驱动电路如图4所示,由电平移位电路和反相器链构成。图4中,D1和D2用于钳制结点A、B的电位;当SW为低电平(0)时,二极管D3给自举电容CBOOT充电,而当SW为高电平(VIN)时,D3反向截止;由于结点A、B两点电位最高为VIN,故晶体管MD3、MD4使用高压LDNMOS晶体管;MN1-MNn和MP1-MPn为低压NMOS和PMOS晶体管,其中低压NMOS晶体管的背栅与SW端连接。CBOOT为外接自举电容,典型值为10 nF。

2.2 功率晶体管电流采样及斜波补偿电路
    在电流模式控制DC-DC转换器中,占空比大于0.5时,系统容易出现次谐波振荡。为了抑制次谐波振荡,通常在环路中加入斜波补偿电路。
    对输出电流进行采样的方式通常使用电阻采样电感的电流,或采样功率晶体管漏级流过的电流,把电流转换成电压,然后与斜波补偿电压求和得到。本设计采用如图5所示电路结构,两个电压转电流(V/I)电路,分别把采样电压信号和斜波补偿电压信号转换成电流信号,通过电阻进行叠加后得到VRAMP:

上式中:M为功率晶体管电流采样比例系数,在本设计中,采样技术如图1所示,电感电流等比例缩小系数M=49倍,并由RSENSE=2Ω电阻转换成电压,通过图5所示的电路把该采样的电压放大,该放大系数设计为R3/R1,2=5倍,电感的峰值电流设定为3.7 A。
3 功率级版图设计
    采用该功率级电路的电流模降压型DC-DC转换器在EPISIL 0.8 μm BCDMOS工艺上得到实现。包括功率晶体管,整个芯片面积为1.0 mm×1.5 mm。版图设计时,考虑到开关噪声的影响,内部地线分开布线:分为模拟地、逻辑地以及为版图中各种器件隔离所使用的地电位,该地线与芯片的衬底良好接触,这样单独走线,有利于减小衬底噪声和开关噪声对芯片内部电路的干扰。
4 测试结果
    对前面所述功率级设计,应用到电流模降压型DC-DC转换器,采用EPISIL 0.8 μm BCDMOS工艺流片,并对芯片进行测试。测试条件:外接电感4.7 μH,输出电容采用22 μF陶瓷电容,在输入电源电压为12 V,输出电压为3.3 V,输出负载电流为3 A,开关频率为1.0 MHz,测试结果如图6所示。图7给出了输出为3.3 V,在不同输入电源电压下,不同负载的效率曲线。表1给出整个芯片的性能。

    本文采用0.8 μm BCDMOS工艺技术设计电流模降压型DC-DC转换器功率级。该功率级设计包括功率级建模,功率晶体管驱动电路,内置电流采样及斜波补偿电路。该功率级电路已经应用于DC-DC转换器中,测试结果表明:在转换器输入电压为12 V、输出3.3 V时,输出电流为3 A,其转换效率可以达到92%。
参考文献
[1] DEISCH C W.Switching control method changes power converter into a current source,IEEE Power Electronics  Specialists Conference,1978 Record,300-306.
[2] RIDLEY R B.A new continuous-time model for currentmodel control,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Electronics,1991,6(2):271-280.
[3] SHEEHAN R.Part One:A new way to model current-mode control,National Semiconductor Corp.2007(6).
[4] SHEEHAN R.Part Two:A new way to model current-mode control,National Semiconductor Corp.2007(6.)
[5] PHILI L H.Safe operating area-a new frontier in ldmos design, Proc.14th Int. Symposium on power semiconductor  Devices and ICs,1-8.2002(8).
[6] MARCO B.An integrated 200 W Class-D audio amplifier.  IEEE Journal of Solid-State Circuits,2003,38(7):1198-1206.
[7] DENG H.Monolithically integrated boost converter based on 0.5μm cmos process,IEEE Int. Symp. On Power Semiconductor Devices & ICs,2004:169-172.
 

此内容为AET网站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