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为了使开关电源达到高功率密度和易于便携的要求,采用高频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软开关控制方式,不但利于减小开关电源的体积,而且还能有效降低开关器件损耗和噪音。详细分析了零电压变换ZVS(Zero Voltage Switch)PWM脉宽调制Boost变换器的软开关过程及实现软开关的条件,利用Saber软件对Boost电路在硬、软开关条件下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ZVS PWM软开关变换技术具有开关损耗小、恒频控制和变换效率高等优点。
关键词: 软开关;谐振回路;ZVS PWM boost;Saber
直流开关稳压电源已广泛应用于通信、计算机、工业仪器仪表、医疗、军事、航空航天等领域。目前直流开关稳压电源正朝着高效率、高频化、集成化、轻型化、绿色化的方向发展[1]。Boost变换器以其结构简单、易实现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中小功率升压场合[2-4]。由于开关器件的开关损耗与频率成正比[5],在硬开关条件下提高开关频率,使电源轻型化的过程中,变换器的开关器件损耗增加,感性关断电压尖峰和容性开通电流尖峰随之增大,电磁干扰(EMI)也会加重。而软开关技术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方法,所谓软开关技术实际是利用电感与电容谐振,使开关器件中电流(或电压)按正弦波或准正弦波规律变化。当电流过零时,使器件关断;当电压过零时,使器件开通,实现开关损耗为零[6-7]。
Boost电路是一种典型的DC/DC变换电路拓扑。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发电系统中,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堆的输出电压较低[8],在实际应用中必须进行升压,以满足后级逆变器的需要。为了提高变换器的变换效率、降低损耗,对传统的Boost变换器进行了改进。本文中的软开关Boost变换器,通过采用辅助开关管和谐振电路,实现了主开关管和二极管的软开关。相比其他的软开关变换器,在同样的控制频率下,既减小了开关损耗,又提高了变换效率。Saber是美国Analogy公司开发的功能强大的系统仿真软件,它具有强大的混合信号分析功能。本文详细分析了这种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实现软开关的条件并通过Saber进行仿真实验验证。
1 ZVS PWM Boost电路结构
直流电源Uin、输入滤波电感Lf、主开关管M1、二极管D1、输出滤波电容Cf和负载R构成基本的Boost电路拓扑,如图1所示。辅助开关管M2,二极管D2、D3,谐振电感Lr和谐振电容Cr构成有源软开关环节。
开通时,Cr和Lr构成的谐振电路可以减小并延缓主开关管M1的开通电流上升率di/dt,使得M1和D1具有ZVON环境,可有效减少开关损耗。在关断时,与M1并联的电容Cr可以有效抑制主开关管关断时的电压上升率du/dt,为M1和D1营造ZVOFF环境,可有效减少关断损耗。二极管D2、D3起到续流和换流的作用。
2 电路工作过程分析
对Boost电路做如下分析,假设:
(1)输入滤波电感Lf足够大,在一个开关周期内电流近似为恒值id=Iin,与输入电源Uin一起构成等效恒流源;
(2)输出滤波电容Cf足够大,与负载R一起等效为恒值电压源;
(3)除主、辅开关管和二极管以外,其余元件均具有理想特性。
电路进入稳定工作状态后,整个开关周期可以分为8个工作状态,在一个周期内各阶段等效电路如图2所示,各图中粗线表示实际的电流路径。各阶段分述如下:
状态1(t0~t1):t0时刻之前,主开关管M1和辅助开关管M2已关断,电路处于D1稳定导通状态。在t0时刻,辅助开关管M2导通,二极管D1在反向恢复电流的作用下仍然导通,谐振电容被嵌位,谐振电感电流线性上升,在t1时刻iD1与iLr完成线性换流,D1完成反向恢复。在该阶段D1具有ZCZVOFF环境。此时有:
状态2(t1~t2):t2时刻D1关断,Cr的嵌位作用消失,在Cr、Lr谐振作用下iLr继续上升,能量从Cr向Lr传递。此时有:
3 软开关工作条件
软开关环节的正常工作,需要确保在一个开关周期内所吸收的能量能够完全转移到负载中去。根据式(1)~式(5)及初始条件,iLr与iD1的换流时间可以由式(9)表示,谐振时间由式(10)表示。对本文中所述的电路,需要在M1开通前使得UM1降为零,为此需要辅助开关管M2的触发信号上升沿超前于主开关管M1触发信号上升沿的时间T(即延迟时间)大于换流时间t′和谐振时间t″之和,其关系表示为:
谐振电容Cr的主要作用是限制主开关管M1的电压上升率,同时降低开关管关断时的电压尖峰值,以保护开关管正常工作。实际的谐振电感Cr值是主开关管的寄生电容值和外加电容值之和。由于较大的谐振电容Cr将在主开关管开通时加大损耗,难以实现零电压开通。因此,实际中的谐振电容值一般很小,本文中取谐振电容Cr=1 nF高频陶瓷电容。
谐振频率fr一般取开关频率fs的5~10倍。若过高,谐振电流峰值太大;若过低,主回路的占空比利用率低,会造成输入电流的畸变和输出电压的不稳。所以,在满足谐振频率的要求下,根据得出的谐振电感值和谐振电容值,可以计算出延迟时间T=389 ns。
5 仿真试验及结果分析
为了验证以上ZVZCS全桥变换器工作原理及上述分析的正确性,本研究对ZVS PWM Boost电路进行了仿真设计。仿真软件使用Saber,在Saber/Sketch环境下建立仿真模型。根据分析计算出的参数结果选择主要仿真器件为:主、辅开关管IRF150,D1为MUR460,D2、D3为MUR1540。
仿真结果分别为图3、图4、图5所示。图3为主开关管在硬、软开关条件的开通、关断的电压、电流波形图。图4为续流二极管D1在硬、软开关条件的电压、电流波形图。图5为在硬软开关条件下输出电压、电流波形图。从仿真波形图形可以看出,由于谐振环节的作用,主开关管M1和续流二极管D1都实现了软开关,有效降低了开关损耗。同时,使得输出电压、电流均值增大,提高了变换器工作效率。
从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可以看出,由于谐振电路、ZVS PWM Boost电路可以实现主开关管的零电压开通和零电流关断,并使续流二极管具有软开关环境,从而有效减少了开关损耗,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噪声。变换效率明显提高,节能效果明显,且开关频率固定、易于实现控制,更适合于中小功率变换器。
参考文献
[1] 吴忠强,王志君.DC/DC变换器的一种无源控制方案[J].电机与控制学报,2008,12(2):147-150.
[2] SANTI E, MONTI A, Li Donghong, et al. Synergetic control for DC/DC Boost converter: Implementation Options [J]. IEEE Trans. on Industry Applications, 2003, 39(6):1803-1813.
[3] 史立生,赵振东,陈丽敏.升压式ZV T2PWM 软开关变换技术研究[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1998,25(3):93-97.
[4] CH M H. Review of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Techniques[C]. IPEMC’97,1997.
[5] 阮新波,严仰光.直流开关电源的软开关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6] 周志敏,周纪海.开关电源实用技术设计与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7] HUAN G, Liu Chingshan, Jiang Yimin, et al. Novel zero-transition PWM converters[J],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Electronics, 1994,9(2):213~219.
[8] HEIDECK G, PURMANN M, STYCZYNSKI Z. Multi channel voltage control for fuel cells[J].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2005, 14:594-597.
[9] SHEPHERD W, Li Zhang.电力变流器电路[M].沈经,张正南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10] 曹建安,王兆安.UC3855的应用与ZVT PFC电路的设计[J].电力电子技术,2000,12(6):49-51.
[11] 黄俊来.一种零电压转换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研究[J].通信电源技术,2006,23(6):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