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lzhu

电子技术应用专栏作家——芝能汽车。紧跟技术创新,助力行业发展。

随笔一则

0
阅读(1950)

公司同事的某些观点让我感受较为深刻,在此记录下来,挺有意思的。

今天是Peter最后一次主持会议,五月份的时候面试见到了这位德国的老板,让我感受到了另一种思想。
1.面试的时候,Peter告诉我简历上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写一点。因为简历被猎头修改过了,原先专利和在写书的事情被大大的淡化,只剩下寥寥一笔。他告诉我,工作经历只是一种过程,更重要的是工程师对工作的想法是否只是简单的反应那些工作,有意义思考和创造是非常珍贵的。
2.“Copy”复制并不是一件很坏的事情,如果你看到别人好的东西,然后能够对之改进,那是非常好的事情。当然创意和点子也是要被保护的,但并不是说不能复制,你需要复制的更好,并且告诉那个被你复制的初始的人。
3.在德国和美国,午休的时候在桌子上趴着睡觉是一种很奇怪的事情。每个人都会在下午很累,但是为了打起精神保持fresh的状态,德国人会喝不那么健康的coffee;在中国午休时候趴在桌子上是非常普遍的,包括我们自己在内,几乎所有人都会在午休闲暇时候上上网之内;这里头有较大的文化差异,不过在办公桌上休息并不是一个很好的主意。
4.在德国,Peter会每周跑3次以上步,每次10Km。但是在上海,空气污染较为严重,还有跑步地点的诸多问题,上海实在是一个不那么宜居的城市。
5.Peter在公司干了16年,在德国依然保有他的位置。德国的位置是敞开式的并且是固定的,现在他回去还能面对16年前分配的同事的笑脸。
6.当你想要调整工作内容的时候,需要在公司内部等待机会,而不是频繁的换工作。不过这点在国内属于条件有限,不容易实现。

最近经常搭同事Amy的车,她比我大一些,是非常和蔼的大姐。她一直从事铅酸电池实验,质量和生产方面的事宜,已经有了近15年以上的经验吧,是个非常专注的工程师,她说了一些挺深刻的事情。
1.同样的铅酸电池,韩国人300人不到可以做3000万个/年;中国这边3000人大概能做200万个/年还已经历史性突破了。
2.即使是泰国的电池供应商,设备比我国的差一些,她去实地考察的时候感受到了大规模生产和秩序井然的感觉。而国内产值20亿以上的供应商,就是一个巨大的手工作坊,可能某些步骤是自动化的,但是管理过程生产基本上比较悲剧。
3.这种类似大污染的项目,韩国只有三家较大的企业(大不等于人多)。集中控制集中治理,没有类似国内全国各地到处开花,产值不多污染遍地。
附录房价的事情一则:
我们的Powertrain的经理是个美国人,在开会休息的时候,供应商的CTO问他是否打算在上海买房子,因为中国的房价一直在上涨。他回答道,如果说投资的价格在这里,那么现在的房价在这里,现在的价格很crazy。CTO回答道,还会涨的,还会到这里,更加crazy。
中国的房价就是一个锯齿波啊。

最后:推荐电影《叫我第一名》,我们每一个人能战胜自己也能战胜困难。
Baidu
map